学术投稿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伽玛刀治疗NSCLC的药效研究

李迎春;张小玉;任丽;王卓敏;何兰兰;陈成宏;钟国成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伽玛刀,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NSCLC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给予放疗及常规护理;联合组27例,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还给予DCBSI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免疫状态、疼痛评分、生活质量(QOL)及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指标、疼痛、QOL、生存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BSI能减轻NSCLC患者的放疗副反应,改善放疗患者的免疫状态和QOL,提高伽玛刀的临床疗效.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红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TGF-β1和瘦素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丹红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LP)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丹红软肝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和LP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和L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下降幅度一致,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红软肝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LP的分泌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张希顺;吕宇航;王玉红;修书军;杨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静滴头孢硫脒、脂溶性维生素(Ⅱ)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

    病例女,48岁,无药物过敏史.因急性扁桃体炎入院,入院后行注射用头孢硫脒(山东罗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63,生产批号:312102041)皮试阴性后,给予静脉注射,2.0 g/次,1次/d.用药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入院第3 d患者因咽部疼痛不适进食困难,在第一组注射用头孢硫脒静滴完后,给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72,生产批号:120701;含维生素A 0.495 mg,维生素D2 2.5 μg,维生素E 4.55 mg,维生素K1 0.075 mg,辅料为乙醇、吐温-80、吐温-20、甘露醇)1支加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以补充因患者咽部疼痛进食困难对部分脂溶性维生素摄入不足.

    作者:张强;施桂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放射作业人员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工作年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工作年限对我院放射作业人员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1年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按从业年限分为3组,即<10年工龄组(A组),11~20年工龄组(B组),>20年工龄组(C组),分别检测其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工作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间年龄组的免疫球蛋白低于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按工龄分组,IgG、IgA有随着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IgM则有随着工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结论 工作年限对放射工作人员免疫球蛋白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也会产生免疫增强效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小凯;张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军队三级综合医院迎接等级评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等级医院评审是2012年解放军各师以上医院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各级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焦点[1-3].接到上级评审检查通知后,为全力做好等级评审工作,我院成立了等级医院评审办公室,具体负责等级评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我院于2012年10月中旬迎接了总后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现场检查.结合等级医院评审办公室具体工作职能,本文从评审标准解读、任务分工、资料准备、应知应会学习、医院自查等5个方面,浅谈军队三级综合医院迎接等级评审工作组织与管理.

    作者:吴凡;韩宇平;李运明;林宁;杨孝光;李玲;李洁;马兴;钱明;谭映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压测量方法进展

    高血压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疾病之一,虽然高血压的诊疗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临床血压的测量仍主要依靠间接血压测量技术.近年来,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测量受到重视,特殊人群的血压测量也被关注,本文就相关进展及临床指南作一综述.

    作者:张燕;张俊琦;赵悦;康晓曦;蒋珺;周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伽玛刀治疗NSCLC的药效研究

    目的 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NSCLC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给予放疗及常规护理;联合组27例,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还给予DCBSI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放射不良反应、免疫状态、疼痛评分、生活质量(QOL)及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指标、疼痛、QOL、生存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BSI能减轻NSCLC患者的放疗副反应,改善放疗患者的免疫状态和QOL,提高伽玛刀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迎春;张小玉;任丽;王卓敏;何兰兰;陈成宏;钟国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引导新生骨质量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牙种植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保证种植区有足够的牙槽骨.受植区的骨密度情况、抗压强度的大小均会影响种植体在骨内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种植体的功能.而临床上骨质缺陷、骨量不足的情况占大多数,其原因很多,如拔牙损伤、活动假牙的长期佩戴、炎症、外伤、肿瘤等.为满足种植手术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研究较多,其成骨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引导新生骨质量的检测可以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及骨替代材料,了解骨质是否可以即刻负重,合理设计外科手术和后期修复.关于引导新生骨质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研究较多,其中运用了多种检测手段,本文就各种骨质量的检测方法作一讨论.

    作者:杨晓峰;白晓雪;孙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新藤黄酸囊泡溶液中药物的含量及包封率

    目的 建立测定新藤黄酸囊泡中新藤黄酸含量和包封率的HPLC法.方法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新藤黄酸囊泡,HPLC法测定其中药物含量,微柱离心法测定新藤黄酸囊泡的包封率,其中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90:10),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温度30 ℃.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辅料和试剂对药物的测定无干扰,分离效果良好.新藤黄酸浓度在0.02~3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1.03%(n=3).新藤黄酸囊泡的包封率为(48.0±1.0)%.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新藤黄酸囊泡中新藤黄酸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方清影;林彤远;赵雲飞;陈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收集标本,检测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致病菌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08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50%.共检出致病菌92株,其中G-杆菌68株(73.90%),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19.60%)、鲍曼不动杆菌(13.00%)、阴沟肠杆菌(6.50%)、大肠埃希菌(4.30%);真菌14株(15.20%);G+菌10株(10.90%).G-菌主要对多粘菌素、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真菌的耐药率均低于30.00%.结论 对于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G-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其次是真菌和G+球菌,G-菌和G+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真菌的耐药率较低.

    作者:陆卫华;杨剑虹;方庆;李刚;唐忠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紫杉醇与顺铂同期放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食管癌的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入组标准:初治、Ⅱ~Ⅳ期、≤75岁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根治性同期放化疗:放疗剂量60~70 Gy.放疗第1 d开始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顺铂25 mg/m2,d 1~3,每21 d一周期,共4周期.结果 从2007年12月~2010年7月共入组37例,男性3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8(44~69)岁.除1例患者拒绝完成放疗外,其余都顺利完成放疗.化疗完成1、2、3和4个周期者分别有4、5、5和23例.3~4级白细胞下降59.5%(22/37)、中性粒细胞下降67.5%(25/37),血小板下降8.1%(3/37),脱发发生率为73%(27/37);3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均为8.1%(3/37).中位随访时间16(2~24)个月,1年生存率70%.结论 本次小样本的研究表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期放疗治疗食管癌,患者能很好耐受,且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内湿证病因探析

    湿证是湿邪积聚于人体产生的一类病证,主要包括湿邪由外侵入的外湿证和湿邪由内而生内湿证所组成.本文就导致内湿证的病因进行了相关分析,现表述如下.

    作者:呼永河;钟梁;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钟国成;沈涛;谢春光;高永翔;黄秀深;由凤鸣;张丰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及重组腺病毒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建立哺乳动物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Ns)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研究携带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重组腺病毒在离体培养SGNs中的表达特性.方法 出生3 d健康SD大鼠10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培养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应用抗神经微丝蛋白单克隆抗体NF-200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培养72 h后,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转染SGNs,培养第7 d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的SGNs细胞形态正常,胞体成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细长并相互交织,NF-200在胞体染色阳性.病毒转染后,胞质和突起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 分离培养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良好,形态正常,细胞数量和存活时间能满足体外实验的需求.重组腺病毒成功转染螺旋神经节细胞.

    作者:池君;宋武战;范泉水;张学渊;冯子良;刘丹;游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MRI诊断韦尼克脑病1例

    病例女,16岁,双侧上眼睑下垂10+ d入院.入院前十余天双侧上眼睑下垂,上抬无力.无头晕、呕吐,无视物成双及吞咽困难表现,不伴有肢体障碍及行走不稳.体格检查:双侧上眼睑下垂、上抬无力,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 mm,光反射灵敏,深、浅感觉均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尿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肾功、血糖、血脂、ECG、甲功均正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饮酒史,否认结核病史.治疗前MRI平扫示中脑导水管周围见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病灶边缘模糊不清,中脑导水管尚通畅;FLAIR相病灶为高信号影;MRI增强扫描见病灶呈明显强化;MRI诊断:符合韦尼克脑病MR表现.结合患者的MR表现及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韦尼克脑病.给予维生素B1 100 mg静脉注射,并口服其他B族维生素,患者症状减轻.1个月后复查示中脑导水管周围病灶较前次片明显吸收缩小.

    作者:苗环;吴玉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非放化疗血小板减少症2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肿瘤放疗和化疗因素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非肿瘤放疗和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病因或相关疾病、年龄分布、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倾向、骨髓象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占18.3%,肝硬化17.4%,结缔组织病16.5%,感染性疾病10.7%,再生障碍性贫血9.8%,巨幼细胞性贫血8.0%,药物不良反应5.8%,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4.9%,慢性肾功能衰竭2.7%,糖尿病1.8%,甲状腺功能减退1.3%,其他2.7%.(2)患者年龄分布: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平均(33.6±12.4)岁,其他相关疾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平均(46.3±27.4)岁,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20×109/L)占36.6%(15/41),其他相关疾病占31.7%(58/18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9/L(n=126)与>50×109/L(n=98)之间比较,出血部位及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5)骨髓检查:增生低下31例,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93例,其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巨核细胞数以增高或正常为主(40/41),但产板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或缺乏.(6)治疗效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规治疗有效率为78.0%,对部分难治病例加用环孢素A、长春新碱或达拉唑后,有效率提高至87.8%;其他各相关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为36.4%~92.3%.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与多种病因或疾病相关,年龄分布广泛,原发与继发均可有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有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巨核细胞多增生活跃,但产板巨核细胞减少,其他相关疾病骨髓象可正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较好,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疗效不等,取决于相关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东;王松;罗永婧;陈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巴布膏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9例.试验组采用吲哚美辛巴布膏局部外贴治疗,1次/d,持续8 d;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75 mg,1次/d,持续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临床疼痛综合改善度、药物副作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每组各38例患者完成观察.试验组起效快于对照组(79.4±26.7)min vs(94.5±38.3)min(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在治疗结束时(2.1±0.5 vs 2.3±0.7)及结束后2 w(2.0±0.4 vs 2.4±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3% vs 39.0%,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近似(13.2% vs 18.4%,P>0.05),但试验组主要为局部,对照组为全身;试验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对照组高(65.8% vs 39.5%,P<0.05).结论 吲哚美辛巴布膏对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王德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某维和部队任务期内视疲劳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驻黎维和二级医院和工兵营官兵视疲劳发生情况,为维和官兵的眼保健、视疲劳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在2011年3月1日~2011年10月20日任务期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维和部队(UNIFIL)中国第七批维和医疗队及第八批维和工兵营官兵进行常规眼科体检及问卷调查,包括背景情况、眼病史、用眼习惯、上机(视频操作)习惯、体育运动、眼部视疲劳症状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参加调查的医护人员及官兵共计159人,年龄21~51岁,平均30岁;男性142人,占89.3%,女性17人,占10.7%.调查对象平均每天上机时间5.5 h,计算机视觉综合征(CVS)发生率高达72.3%.调查对象CVS自觉症状发生率依次为眼胀及眼眶酸痛、眼干、手/肩/足/腰部疲劳、眼痒、视物模糊、眼痛、眼红、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头晕头痛、重影、恶心呕吐.结论 调查对象中CVS发生率高,症状表现多样化,其中屈光不正、眼与显示屏距离近、上机时间长等因素加重了CVS的发生.我驻黎维和部队应加强官兵的眼保护,降低视疲劳的发生,提高官兵的眼健康.

    作者:潘学会;李孙平;彭琦;邓太平;张烈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种植体与引导新生骨结合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在各类义齿修复中,种植修复以其高度的舒适感,良好的美观性,对咀嚼功能恢复的高效性,以及对邻牙无伤害等诸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良好的受植区骨条件是种植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牙缺失,牙槽骨会随之吸收,萎缩,造成骨高度、宽度不足.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在骨缺损区覆盖一层生物膜,利用其屏障作用,阻止上皮细胞优先长入骨缺损区,并为新骨的生成提供一定的空间,以完成骨缺损区的骨再生修复.现临床GBR 手术常结合使用骨替代材料,为成骨细胞生长提供支架,引导骨再生.常用骨替代材料包括自体骨、异种骨(如Bio-Oss及Bio-Oss骨胶原)、同种异体骨(如脱钙冻干骨)和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GBR引导形成的新生骨与种植体良好的结合性能是保证在新生骨上种植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阐述影响种植体与引导新生骨结合性能的主要因素及研究进展.

    作者:白晓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驻藏官兵生殖健康相关疾病调查

    目的 调查驻藏部队官兵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调查对象是驻藏服役男性健康官兵,年龄18~35岁,驻地海拔高度2900~3900 m.对入选者实施精液常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 受检者精液液化时间超过60 min的74.8%,精液量(2.1±0.4)ml、精子密度[(88.9±17.5)×109/L]、精子存活率[(60.37±10.31)%]、精子活力[(a+b)级(35.5±9.2)%]、男性生育力指数(0.68±0.13)等参数偏低,但与WHO推荐正常参考值比较无显著性降低;驻藏24个月以上与驻藏8个月以内者比较,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下降者的百分比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长期驻扎西藏高原罹患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的风险增高,提示加强驻藏官兵生殖健康保健十分重要.

    作者:张秉鸿;王亮;李沙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海拔5000m以上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低转治疗4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的低转治疗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9年和2010年采用低转治疗的47例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在初步诊断为HAPE和HACE后,即紧急低转至海拔3700 m的医疗站治疗,4 d后治愈出院.途中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和连续治疗,低转距离280~360 km,途中耗时8~14 h;1例HAPE合并HACE患者由基层部队从海拔5390 m处自行低转,于途中病情恶化死亡;1例低转前深度昏迷病例下送至3700 m救治3 d后,病情仍不能有效好转,改用直升机下送至平原(1400 m)高压氧治疗2 d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海拔5000 m以上地区发生的重症急性高原病,应迅速积极低转.低转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科学决策低转时机、选择合适的低转方式、连续的途中有效救护以及充分的准备.

    作者:王引虎;王福领;王宏运;阳盛洪;杨海军;潘肯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90例高龄COPD急性发作患者病原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0例高龄COPD急性发作患者痰培养127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高龄COPD急性发作患者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5.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80%以上,但未检出对夫西地酸、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3.5%,以肺炎克雷伯菌(35.3%)、鲍曼不动杆菌(30.9%)、铜绿假单胞菌(19.1%)和大肠埃希菌(14.7%)为主,药敏发现对临床上常用的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84.6%.4种杆菌均未检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菌株,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也较高;真菌占30.7%,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79.5%),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达12.8%,均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结论 我科高龄COPD急性发作患者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合并真菌感染,有多重耐药现象,耐药情况严重.

    作者:曹洁;孙兰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