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腿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修复膝以下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王青;张怡五;邓天琼

关键词:交腿转位皮瓣, 骨外固定支架, 软组织缺损, 护理
摘要:交腿转位皮瓣是指将小腿某一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转位至躯体另一部位,以期达到消灭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及整复畸形之目的,多用于不宜做游离皮瓣移植及不能用局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的软组织缺损[1].为提高转位皮瓣成活率,术中需使用骨外固定支架,以保证转位皮瓣不受过分牵拉,保持患者双下肢肢体置于舒适体位,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我科于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行160例交腿转位皮瓣结合骨外固定支架,修复膝以下软组织缺损,均取得满意效果.由于临床护理得当,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折、移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CD3A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38例采用化疗联合自体CD3AK细胞回输的SCLC患者为联合组,仅接受化疗的30例SCLC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及CD4+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细胞比例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联合组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疼痛、肝肾功受损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自体CD3AK细胞回输联合化疗不仅增加了SCLC的疗效,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减少了化疗的部分毒副反应.

    作者:唐剑英;赵弘卿;吕蕾;许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以家属为主的互补式健康教育在骨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和健康理念的改变,高龄患者对生存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骨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临床对有指征的高龄骨折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以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高龄患者手术,增加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难度和风险.2010年1月起,我科采取以患者为辅,家属及陪护人员为主的双重健康教育,由护士长、组长及责任护士形成交叉互补式健康宣教网络[1],确保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杜晶晶;周永霞;张秀琼;徐晓燕;杨雪春;周智;邓天丽;王粉菊;李芳文;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和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肺部体征消失,缩短病程.

    作者:许亚红;郭特鎏;杨珍珍;康英;张金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综合目标考评中对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评实施探索

    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医疗机构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医院内涵发展,实施了综合目标考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1].本文就我院综合目标考评中对临床科室的药事管理考评的原则、标准、组织实施、结果运用和实施效果等进行阐述.

    作者:陈瑛;罗奇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科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对冬眠合剂的反应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外科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对冬眠合剂镇痛镇静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镇痛镇静需要超过72 h的外科机械通气患者95例,对其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10例(10.51%).GCS>8分的80例中,达到Riker镇静-躁动评分4分时,严重创伤患者72 h平均用药量(2.20±0.44)ml/h,而脓毒血症休克者(1.23±0.36)ml/h.GCS>8分与GCS≤8分者冬眠合剂用量分别为(2.03±0.54)ml/h和(1.27±0.63)ml/h.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冬眠合剂用量(1.38±0.45)ml/h,明显低于无心功能不全者[(1.89±0.68)ml/h];有无心功能不全患者72 h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LDH变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只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和正确使用,冬眠合剂在外科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许月明;游波;陈虎平;裴家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联合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护理体会

    晚期局部鼻咽癌由于易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单纯放疗效果差,目前有效的治疗是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等的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期化疗增加了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降低了远处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1].我科2008年3月~2009年6月采用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60例晚期局部鼻咽癌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联合治疗无疑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伟玲;刘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固定临时冠桥在牙齿重度磨耗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固定临时冠桥在牙齿重度磨耗修复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是否能够成为口颌系统恢复咬合高度、重建咬合平衡的一种方法.方法 选择重建咬合后可以行固定义齿修复的重度磨耗患者8例,以固定临时冠桥修复牙齿重度磨耗的垂直距离(重建咬合),分别在重建咬合后1、2、3个月随访观察重建后的效果包括颞颌关节的适应性、面部软组织形态变化、咀嚼功能的重建等.结果 8例中有7例在定期调牙合、磨改后,开始适应重建后的垂直距离,均达到预期修复目的.剩余1例由于咬合重建之前有严重的磨牙症,致前牙区固定义齿有部分咬合面崩瓷现象.结论 在对重度磨耗病例行永久性固定义齿修复之前,利用固定临时冠桥重建咬合,不仅有效地恢复了组织原有的功能,而且解除了磨耗引起的过敏疼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能成为口颌系统恢复咬合高度、重建咬合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段风;赵军海;郭烨;陈曦;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2008~2012年临床用血情况统计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相应的管理对策,提高临床科学用血水平,缓解当前临床用血压力.方法 对我院2008~2012年用血量、人均用血量、每年各季度用血情况及成分血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年限内临床用血总量迅速增加,人均用血量在统计时间内先增加后降低;各年均以第3季度用血需求量高,第1季度低;用血以手术用血为主,且手术用血比例逐渐递增.结论 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在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无偿献血的同时,建议有献血意向的民众适当考虑在用血高峰时段献血;医院应对临床医师加强输血知识教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陈斌;梁凯;农树红;杨冬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军队医院文职护士在灾难救援中的自身防护培训

    自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灾难形势严峻.西南战区不仅肩负着严峻的卫勤保障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灾害事故频发的地区.如2003年的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的重庆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芦山地震,都考验着部队医院应急医疗队的救援能力.

    作者:沃西文;徐雪;冯望;童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国际救援实践及对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启示

    2011年10月,以乌鲁木齐总医院为主要成员组成的我军医疗救援队赴巴基斯坦南部洪灾灾区执行国际医疗救援任务.此次救援任务准备急、任务重、行程长、自身保障难、政治影响大,在军委、总部、军区的领导下,大家众志成城,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境外医学救援任务,也为今后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张海员;刘绍明;陶发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目的 总结探讨老年瓣膜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42例老年瓣膜置换手术的ECC管理经验.全部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ECC灌注,使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经主动脉根部顺行或切开灌注.术中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结果 1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ECC时间136~211(145.7±27.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9~133(96.3±7.3)min.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良好,未出现心电活动,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与ECC无关.结论 对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合适的 ECC 方法,重视各脏器的保护,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术后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辛梅;赵凯;刘刚;倪尔连;邬晓臣;岳琴;魏晓红;欧阳辉;张近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腹疝囊腹膜外旷置术治疗小儿疝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疝更加优化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我科收治的68例小儿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为诊断明确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在不插管的静脉基础麻醉(丙泊酚+芬太尼)下,行经腹疝囊腹膜外旷置术,术后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 经腹疝囊腹膜外旷置术是在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将疝囊旷置于腹膜外,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不破坏小儿腹股沟区原有解剖、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优于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但仍应掌握好手术技巧及麻醉方法.

    作者:张渝科;杨日高;穆宇;吴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原卫勤保障研究需求分析与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大、海拔高、居住人口多的国家,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占国土面积的1/6,居住人口6000多万.此类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大风和强辐射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造成人体的体能、智能和作业能力明显降低.把握和分析高原卫勤科研的需求特点,针对高原卫勤科研的重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高原卫勤研究与建设,是未来我军遂行高原地区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迫切需要.

    作者:高鸿雁;张戎;田志军;吴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边防基层士兵眼病谱调查分析

    眼是视觉器官,视觉是人和动物重要的感觉,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来完成的[1].眼病引起的眼部红肿、畏光流泪、眼痛、眼痒、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等症状体征,会严重影响战士病员正常的生活和训练,不及时正确处理甚至可能会出现永久性视力下降或致盲、传染性眼病播散等.为了加强边防部队的眼病防治,为科学制定防治预案提供依据,本研究针对边防基层士兵这一特殊群体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眼病的519例边防基层士兵眼病谱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肖咏梅;徐春光;王晓品;刘国惠;张艺;严守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在41个月的观察期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栓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非血栓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血栓组(P<0.05).两组在糖尿病患病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糖尿病并非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远期血栓的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防止内瘘的血栓形成.

    作者:蒋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认识误区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表明,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竞争.一提起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大多数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认为转化率低,科技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1-3],医学科研成果似乎更是如此.但笔者认为,对有关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几个概念理解不加以创新,将无法对其转化情况作一个公正的评价.

    作者:谭映军;王魁英;谭燕;叶平;王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门子Biograph16PET/CT图像缺失问题1例分析及检修

    故障现象 PET/CT 扫描采集时,在进行PET 采集时,开始一个或几个床位出现白屏或伪影,采集图像缺失或缺损.出现该问题时,PET 采集监视窗口显示采集计数为0,后处理图像SUV 数值明显偏高.

    作者:杨春敏;周克;舒林;杨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持续改进原则在军队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现代军队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以满足读者的医、教、研、护工作需要为宗旨,以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军队医疗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从技术设备到服务质量都必须不断持续改进.针对目前军队医院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持续改进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来提升组织的整体业绩,以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期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1].我院图书馆结合现状通过渐进性持续改进方式,对服务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进行探索,对军队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若惠;王玲;梁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其危害大,病情重,治疗难度大.随着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显示出两种疗法结合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索.现将近年来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砾;王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肾茶水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

    目的 探讨肾茶水提取物对15种常见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15种常见临床分离致病菌为受试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肾茶水提取物对它们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肾茶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活跃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杆菌、赫尔曼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结论 肾茶水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有抑制生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有一定前景.

    作者:易富;何宇佳;梁凯;王竹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