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云丹;张胜天;游岚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撑开,选择性对压迫重的节段实行单椎体或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治疗31例,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0.60%,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椎间隙撑开选样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陈建明;张成程;许天明;文景;张志辉;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射频热疗结合腹腔免疫化疗治疗恶性腹水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6例晚期腹盆腔肿瘤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热疗联合腹腔免疫化疗组(A组)、射频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B组)和腹腔化疗组(C组),于治疗后3~4 w评价治疗效果和毒性反应,ECOG状态评分标准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WHO标准评价毒副作用.结果:单纯腹腔化疗组(C组)近期临床有效率(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33.3%;射频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B组)RR为52.4%,DCR为52.4%(与C组比较P<0.05);射频热疗联合腹腔免疫化疗组(A组)RR为70.0%,DCR为85.0%(与B组比较P<0.05).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射频热疗联合腹腔免疫化疗具有近期疗效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怡;刘曼佳;黄璜;张义芳;廖辉;骆益宙;李子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及扎鲁斯特对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和扎鲁司特治疗组,每组8只.致伤组经颈静脉注入脂多糖(LPS,1 ml/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kg);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在注入LPS(1 ml/kg)前2 min,经颈静脉注入乙酰半胱氨酸(300 mS/kg);扎鲁斯特治疗组在注入LPS(1 ml/kg)前1 h及0.5 h,胃内注入扎鲁司特(20 mg/kg).测定各组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NO2-浓度、肺系数(肺湿重/体重)及肺湿/干比.结果:乙酰半胱氨酸组肺动脉压及NO2-浓度与敛伤组有显著差别(P<0.05),乙酰半胱氨酸及扎鲁斯特组氧分压均较致伤组明显改善(P<0.05),肺系数和肺湿/干比显著均低于敛伤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高于致伤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和扎鲁斯特对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栗艳;闫露;沈敏;穆德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羟乙基改性纤维素可溶性纱布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小鼠剪尾和兔肝、脾创面止血法,观察其对动物创面的止血效果,通过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对皮肤的刺激和急性毒性试验等考察其安全性.结果:羟乙基改性纤维素可溶性止血纱布能明显缩短创面出血时间,无急性毒性、过敏性和刺激性,对动物凝血时间无显著影响,植入后吸收良好.结论:羟乙基改性纤维素可溶性止血纱布是安全、良好的外科止血材料.
作者:郑颖;郑明义;吴迁;刘抒江;殷旭东;范泉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模拟海拔4000 m高原环境,观察大鼠肺动脉压(PAP)和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s 5,AQPs)表达变化,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产生机制.方法:低压氧舱减压至海拔4000 m,在缺氧、缺氧复合寒冷和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用心导管检测PAP变化,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QP5表达变化.结果:与平原对照组及平原寒冷组比较,缺氧、缺氧复合寒冷、缺氧复合寒冷运动引起大鼠PAP明显升高(P<0.01~0.05);与两个平原组比较,AQP5在缺氧及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表达均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模拟高原缺氧24~72 h内,在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条件下AQP5表达呈增高的趋势,48 h达到高峰,72 h较前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氧复合寒冷运动组较平原对照组肺间质增厚、肿大,AQPs表达明显增多.结论:高原缺氧复合寒冷运动时,AQP5表达增加,且与肺含水量和HAPE发病时相呈一致性趋势,提示AQP5可能对肺泡型肺水肿发生起代偿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有;李素芝;黄学文;蔡明春;高钰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兵复检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更好地指导部队的征兵体榆和科学施训.方法:由基层部队卫生队组织新兵空腹抽血2份,分别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00份新兵血清标本,TBIL.增高450人,占17.31%,DBIL增高21人占0.81%,ALT增高280人,占10.77%,HBsAg阳性3人,占0.11%.结论: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增高比例较止常体检人群高,除了少数因胆管结石引起外,其余均为训练代谢所引起的正常生理改变;本组有3例HBsAg阳性是由于新兵入伍体检时未检出.
作者:刘铁牛;苏靖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人Puma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在细胞内检测其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HepG2细胞中扩增出Puma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测序所扩增的DNA序列,并将其转染入H1299细胞中检测其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Puma启动子序列正确;双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力表明,构建的报告基因具有启动子活性.结论:Puma启动子的克隆及人Puma启动子报告基因的成功构建,为p53家族凋亡通路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作者:刘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高原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u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对照组u服法莫替丁20 mg,2次/d;两组均联用多潘立酮10 mg,口服,3次/d.均以4 w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8.13%,两组差异显著(P<0.05);内镜下总有效率为98.44%和79.69%,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高原地区反流性食管炎有确切疗效.
作者:张玉舟;文莉;张罗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病例男性,20岁,藏族,未婚.因进行性加重吞咽困难近1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对称、清晰,未闻及哕音,心率80次/min,与脉搏一致,心界不大.营养差,慢性病容,锁骨上、下区及腋下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实验室检查:ESR(35 mm/h)增快,余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大小便常规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上段狭窄,并可见多个乳突状新生物,镜子不能通过.
作者:次仁云丹;张胜天;游岚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采用软性食管镜或硬管食管镜取儿童食管硬币时,常在全麻下进行,因儿童食管壁较薄且脆弱,硬性食管镜有损伤食管的风险,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这类病例全部采用Foly尿管顺利取出硬币,手术简便快捷,值得推广,报道如下:
作者:李平;何跃;杨和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根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树脂核系统的冠渗漏的影响.方法:纤维桩粘固后,分别用4种牙本质粘结系统(Contax、Clearfil SE Bond、Single Bond 2和Prime&Bond NT)进行根面处理,Muhicore Heavy Body做核,印度墨水染色、透明化处理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入情况.结果:不同粘结系统根面处理后纤维桩冠渗漏计分均值不同,其中Contax大,为1.6,Clearfil SE Bond小.结论:不同粘结系统根面处理后纤维桩树脂核微渗漏表现不同,Clearfil SEBond自酸蚀粘结系统边缘封闭性表现良好.
作者:张文云;冯婷;杨立斗;罗昕骁;李南;徐默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发夹DNA探针检测结核杆菌耐链霉素(SM)rpsL88codon点突变,并对照测序结果.方法:运用软件Beacondesigner设计rpsL88codon的发夹DNA探针,建立其扩增体系及发夹DNA探针芯片检测方法;比较相应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结果:通过ScanArray Express观测到标准株及耐SM-PCR产物与发夹DNA探针杂交后信号区别明显;耐SM组rpsL88eodon突变检出率为60%,发夹DNA探针检测方法与测序法符合率85%.结论:rpsL88codon突变是结核杆菌耐链霉素的主要原因之一.发夹DNA探针技术是一种高灵敏的核酸点突变检测技术,并与测序结果有较好的检测符合率.
作者:陈庆海;匡红;黄君富;府伟灵;汪广杰;边志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胸外伤患者呼吸功能保护.方法:对我院65例60岁以上重度胸外伤患者的抢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16-49,行紧急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4例,手术治疗19例.普通鼻面罩给氧23例,简易麻醉机面罩及早期面罩无创机械通气17例,有创机械通气13例,人工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74 h.痊愈59例,死亡6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分的通气量、适当控制补液速度和氧疗方式、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许月明;陈虎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痔PPH中单荷包缝合牵引方法的治疗效果,探寻一种较好的牵引方法.方法:对146例痔PPH采用直肠粘膜环单荷包缝合牵引手术治疗,其中68例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其余78例行单荷包一点牵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单荷包四点牵引法切除的直肠粘膜环完整均匀,宽度一致,且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低,明显优于单荷包一点牵引法.结论:在痔PPH中,单荷包四点牵引法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言华;耿协强;陈辉;胡梦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卵巢癌29例,对照组为14例正常卵巢组织,RT-PCR法和WB法检测两组中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CD34免疫组化法进行卵巢癌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统计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卵巢癌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和MVD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1%和6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分化卵巢癌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2.9%和10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标本(P<0.01).Ⅲ~Ⅳ期卵巢癌标本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1.7%和100%,显著高于Ⅰ~Ⅱ期标本(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率为91.7%和100%,显著高于未转移标本(P<0.01).低分化、Ⅲ~Ⅳ期及转移卵巢癌中MVD分别为(45.6±3.6)、(47.8±4.1)和(46.6±3.9)个,分别显著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和未转移标本.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阳性卵巢癌MVD分别为(35.3±4.1)个和(34.2±4.3)个,显著高于组织蛋白酶D mRNA转录和蛋白阴性卵巢癌标本.结论:卵巢癌中组织蛋白酶D转录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作者:陈莉萍;杨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BTEB2反义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TEB2 cDNA反向克隆至腺病毒载体,构建携带反义BTEB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SBTEB2;用Ad.ASBTEB2转染VSMC,经免疫印迹法检测BTEB2蛋白质表达;通过改良Boyden趋化小室检测VSMC迁移数;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促VSMC迁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的表达.结果:(1)Ad.ASBTEB2转染明显抑制VSMC的BTEB2蛋白表达;(2)Ad.ASBTEB2组VSMC迁移数较未转染组(P<0.01)和Ad.LacZ组(P<0.01)显著减少;(3)Ad.ASBTEB2组PDGF-BB表达较Ad.LacZ组和未转染组显著降低.结论:BTEB2反义基因转染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促迁移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李德;唐兵;李刚;杨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重视和提高对重症创伤病人的救治能力,扼制病情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尽快恢复已损害和衰竭脏器的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重危病人早期给予呼吸支持,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MODS救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积极运用CBP,尽快使用能有效降低炎症介质血清浓度的药物,防治SIRS的进一步发展.结果:本组病人尽管危重,但经积极救治效果满意,救治成功率高达81.6%,病死率18.4%.结论:对于重症创伤患者要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和干预MODS,以CBP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以及多器官功能支持疗法能对治疗.MODS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忠杰;史忠;高全杰;周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院于2006年9月~2007年5月对4例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的膝下动脉病变采用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尹存平;方伟;张鹏;邱天;苏宏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体外循环(CPB)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病需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0例.氯胺酮组在CPB开始时立即给予1 mg/kg氯胺酮.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CPB前(TO)、CPB30 min(T1)、停CPB后1 h(T2)、停CPB后4 h(T3),PBMCs中NF-κB P65及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两组PBMCsNF-κB P65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在T2、T3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在T2、T3时氯胺酮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对CPB诱导的PBMCs NF-κB和TNF-α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魏晓红;刘小燕;李军;杨小云;刘宝玉;刘合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规范筛选小鼠耳片肿胀模型的造模佳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试验方案,以二甲苯为造模药物,以小鼠耳片肿胀率为指标,考察二甲苯用量和造模时间对此指标的影响程度,用直线回归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寻找佳实验条件.结果:小鼠耳片肿胀模型的佳条件为:二甲苯用量25μl,造模时间90 min.结论:联合应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法筛选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实验条件,科学可行,将推进该实验的规范化研究.
作者:辛志伟;张仲林;臧志和;钟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