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珠;辛晓玲;乔如丽;徐锦峰;田珲;何红;戴晓怡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之后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SGC790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的SGC79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与SGC7901胃癌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化不参与调控bcl-2蛋白表达.
作者:王国安;刘海峰;房殿春;腾小春;何俊堂;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嗅神经母细胞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1993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2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年龄、性别、病程、Kadish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治疗方式、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3例病理切片未找到,余21例病人,男12例、女9例,病人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6.95岁,病程15 d~6年,平均9.69月.Kadish分期:A期6例,B期4例,C期11例.组织病理学分级:1级1例,2级6例,3级9例,4级5例.8例综合治疗,单一治疗13例,5例病人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中,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病程、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及治疗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与嗅神经母细胞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王进;杨伟炎;王荣光;韩东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2].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射及手术治疗或两者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及栓塞已成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法.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疗效好,副反应轻,痛苦小,病人恢复快[3].现就其治疗中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鲁艳慧;王凤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军队医院大幅度精简整编的背景下,各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从1986年开始,陆续聘用地方护士.目前聘用护士已成为我区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各医院聘用护士总计达1 100余人.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护士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声誉和发展.因此聘用护士的管理是当前军队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近期调查了我区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现状,现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管理对策.
作者:石敏;石骥;傅良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IL-2、sIL-2R、IL-6、IL-8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sIL-2R、IL-6、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s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文彬;涂冬梅;袁丽;刘华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化学感受器瘤指源于化学感受器系统的肿瘤,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病例.
作者:李先慧;刘德贵;张彦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军队基层兵员人格特质,为塑造当代军人健康人格特质提供依据.方法:以某舟桥部队兵员为对象,以Raymond B. Cattell 16项个性因素测评量表(16PF)为工具,测评结果与辽宁省1981年成人常模、男大学生常规进行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样本群体除B因素外,其余15项人格因素均与成人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与大学生常模的两样本均值差异性检验9项因素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现行国内16PF常模对现阶段青年、青年群体,尤其是特种兵军人群体的参照性值得商榷,现时的建模问题,应引起心理学界尤其是军队心理学专家的关注.
作者:宋华;陈啸;李卫兴;肖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员分离外周血CD34+干细胞,多点注射干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患肢肌肉内,观察3~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波幅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鹏;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段丽红;方伟;尹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以BARD弹射式活检枪及18G切割式活检针,对67例周围型肺部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结果:58例一次确诊,为86.7%(58/67),二次穿刺确诊,总确诊率为97.01%(65/67),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少量咯血,1例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为3.00%(2/67).结论:B超引导下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廉价,成功率高,对肿瘤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锐华;刘卫明;喻智;申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多克隆抗体是否具有拮抗Epo所致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红系增殖活性的功能.方法:抽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红系定向体外培养,观察加入Epo及Epo多克隆抗体对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影响.结果:Epo多克隆抗体体外能抑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骨髓红系增殖.结论:Epo抗体可以显著拮抗Epo促红细胞增生作用.
作者:黄学文;李素芝;高钰琪;牟信兵;石泉贵;何贵强;孙泽平;洪勇;李绚;郑健保;王洪斌;黄文超;炜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急诊救治伤病员时,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快捷地组织开展救治工作,本文通过总结近10年来抢救治疗8 806例伤病员的经验,认为在组织急诊救治工作中,尽早确立诊断思路、明确抢救程序、把握急救时间窗是降低伤病员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洪;黄德华;黄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约有40%~50%是经母婴传播.新生儿和婴儿感染HBV后,约90%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1].HBV携带者不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同样也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发人群,因此,防治HBV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对于保护高危的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郑淑梅;徐辉;蒋明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84年开发成功的电子束CT(EBCT),因其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小于100 ms),使它成为第一个实现心电同步心脏成像的CT系统[1].1998年,全周扫描时间0.5 s、同时采集4层图像的多层螺旋CT(MSCT)开发成功,使机械CT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4].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开发出了8层、16层、32层及64层螺旋CT,全周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空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为冠心病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由于心脏生理活动的特殊性,MSCT的时间分辨率仍不能满足获得心脏某一期相冻结图像的要求,为了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脏及冠状动脉图像,满足对冠心病诊断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辐射损伤,针对MSCT的技术特点,目前采用了多种专门的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本文综述有关文献,对MSCT心脏及冠脉成像的技术方法、成像原理作一简介,以期对指导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尤志军;王劲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例女,31岁,因G3P1,停经41 d,尿HCG阳性,要求行药物流产.于2005年1月9日就诊.2000年8月第一胎经阴道分娩顺利,2004年4月曾人工流产一次.无心、肝、肾疾病史.B型超声检查:增大的宫腔内见1.8 cm×1.4 cm孕囊,未见明显胎芽组织.双侧附件未发现明显异常.一般情况良好,谈话、签字后予米非司酮200 mg,共6片.口服:上午10时2片,晚10时1片,共2 d,第3天来医院药流观察室顿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服药前后2 h禁食,10日始服药.
作者:杨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每年要接受大批的实习学员.药剂科作为一个重要的医技科室在每年的实习生带教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新时期如何抓好实习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使学生的后期毕业实习与前期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习生充分利用实习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掌握基本技能,这已成为当前的新课题.笔者这几年在药学带教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剑强;袁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389c基因.方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基因组,PCR扩增出485bp的Rv2389c基因,克隆入pSP73载体,测序分析.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待大肠杆菌增菌至A600nm值为0.6时,用0.3 mmol/LIPTG在30℃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测序结果证实获得了Rv2389c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完全一致.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蛋白以12%SDS-PAGE分析,在Mr约42KD处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经凝胶薄层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6.8%.结论: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2389c基因并得到了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立青;苏明权;李立文;郝晓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产妇丈夫在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中的积极作用,使之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出院后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产妇及新生儿的常见问题,笔者从2000年2月至今,对每位孕妇的丈夫从建卡到出院后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青;沈洁;余惠云;白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生长因子(GF)对生物电场(EF)诱导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定向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中用150 mV·mm-1EF干预6h,显微成像及图象分析技术检测平滑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培养基中,VSMC在EF作用下向阴极迁移.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细胞没有定向迁移.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补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FDGF-BB、bFGF、TGF-β1)时,部分恢复细胞向阴极迁移.结论:EF诱导的VSMC定向迁移依赖于血清的存在,血清中的生长因子与EF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向阴极迁移.
作者:唐波;何国祥;刘建平;李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对300例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手术病例施行硬膜外腔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目标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点,本文讨论了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医院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院目标成本管理的思路.
作者:陈燕凌;李书章;徐迪雄;赵存现;李立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