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分枝杆菌Rv2389c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李立青;苏明权;李立文;郝晓柯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促进复活因子, 克隆, 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389c基因.方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基因组,PCR扩增出485bp的Rv2389c基因,克隆入pSP73载体,测序分析.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待大肠杆菌增菌至A600nm值为0.6时,用0.3 mmol/LIPTG在30℃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测序结果证实获得了Rv2389c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完全一致.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蛋白以12%SDS-PAGE分析,在Mr约42KD处出现一条新生蛋白带,经凝胶薄层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6.8%.结论: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2389c基因并得到了其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35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35例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高原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发病率高,入院时病情重等特点,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治疗上针对原发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和透析相结合,并认为吸氧辅助治疗,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变肾脏微循环,促进肾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谦;祁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右颈部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恶性瘤1例报告

    化学感受器瘤指源于化学感受器系统的肿瘤,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病例.

    作者:李先慧;刘德贵;张彦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后大出血评价及其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分娩的765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认定产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1 000ml和/或需输血才能稳定血液动力学的情况为产后大出血.结果:在7650例中,18例符合产后大出血标准,占0.24%,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产时及产前高危因素均存在.结论:产前识别高危孕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作用关键.

    作者:赵汝珠;辛晓玲;乔如丽;徐锦峰;田珲;何红;戴晓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相关护理在围手术期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应用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是指术后发生的有临床表现的肺部异常,并对疾病的进程有负面影响[1].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支气管痉挛以及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等.在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0%[2].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笔者对168例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相关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冯聪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研究

    为探索一体化作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作者对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借鉴外军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经验地基础上,结合我军实际,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构建了一体化作战卫勤指挥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应急机动医院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方法.

    作者:蔡铜山;谭祖春;傅良韬;朱艳;宋航;苏永林;刘子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策略

    1984年开发成功的电子束CT(EBCT),因其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小于100 ms),使它成为第一个实现心电同步心脏成像的CT系统[1].1998年,全周扫描时间0.5 s、同时采集4层图像的多层螺旋CT(MSCT)开发成功,使机械CT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4].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开发出了8层、16层、32层及64层螺旋CT,全周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空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为冠心病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由于心脏生理活动的特殊性,MSCT的时间分辨率仍不能满足获得心脏某一期相冻结图像的要求,为了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脏及冠状动脉图像,满足对冠心病诊断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辐射损伤,针对MSCT的技术特点,目前采用了多种专门的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本文综述有关文献,对MSCT心脏及冠脉成像的技术方法、成像原理作一简介,以期对指导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尤志军;王劲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病人的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临终关怀护理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疗护理,以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现就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作者:肖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伤寒疫情的调查

    2004年7月7~15日,驻滇某部集训队相继发生了一批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交叉感染所致的伤寒疫情.

    作者:王兴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特点和适应症.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和网状补片及强生公司的双层补片(bilayer patch device),对152例多种类型的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其中疝环充填式(Rutkow手术)103例(A组),双层补片术49例(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尿潴留和阴囊水肿发生率均显著少于B组(P<0.01);而两组术后自主能力恢复时间和术后24 h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直疝及疝环较大的斜疝,尤其是复发疝者,应尽量选用双层补片术,疝环较小的斜疝可选用Rutkow手术.

    作者:李鸣;何嘉宾;王履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围术期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眼部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年化,该病呈迅速上升趋势,成为目前严重的致盲首要原因.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出现严重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或黄斑异位等而需行玻璃体手术,以挽救视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30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对300例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手术病例施行硬膜外腔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彩超观测TIPSS术后门脉血流方向改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S)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S术前后行CDFI检查,动态观测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变化,并结合门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方向变化的意义.结果:1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离肝血流(离肝血流或双向血流),术后随访门脉血流方向未改变;4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入肝血流者术后即有31例门脉左、右支变为离肝血流,2年内31例中有15例发生支架管狭窄或闭塞,而此时15例患者门脉左、右支血流均又变为入肝血流.结论:彩超是术后随访观察分流道开放情况简便准确的方法.TIPSS术前门脉流向为入肝血流的患者术后肝内脉分支变为离肝血流是支架管通畅的可靠间接证据;若随访中肝内门脉分支离肝血流再次变为入肝血流,则提示支架管功能障碍.彩超观察TIPSS术前后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动态变化,对评定部份患者支架管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晓波;邓旦;李树森;秦建平;廖明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结核的诊治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早期诊治.方法:以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2例合并结核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抗痨治疗反应.结果:CRF患者结核感染率为5.8%,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6.6%,20.8%)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65.3%,70.6%,P<0.05);多数病例对抗痨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83.2%.结论:CRF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特别易并发不典型肺外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等强度冲击波负压暴露对豚鼠耳蜗毛细胞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验性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3作为指示剂,观察豚鼠暴露中等强度实验性BUP后耳蜗外毛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BUP暴露后8 h,至暴露后24 h和3 d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这些变化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的升高是一致的.结论:豚鼠暴露中等强度性BUP可引起耳蜗外毛细胞内[Ca2+]i的明显增高,且可能是听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朝军;刘兆华;朱佩芳;王正国;刘宝松;杨成;陈海斌;宁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析信息化战争对战役机关卫生助理员素质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兵器的作战性能,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从而使卫勤保障的空间、内容、方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一方面已经和必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卫勤技术和装备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给卫勤保障信息化带来了机遇,但是,另一切方面又使卫勤指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战役机关卫生助理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积极适应,努力寻求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作者:刘双泉;施雪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区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在军队医院大幅度精简整编的背景下,各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从1986年开始,陆续聘用地方护士.目前聘用护士已成为我区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各医院聘用护士总计达1 100余人.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护士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声誉和发展.因此聘用护士的管理是当前军队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近期调查了我区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现状,现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管理对策.

    作者:石敏;石骥;傅良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地区增氧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现场的增氧效果.方法:5名从海拔3700 m到5380 m往返途中和10名在海拔5 380 m高原的受试者,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进行踏阶负荷运动试验,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及台阶指数.结果:在往返海拔5 380m途中,5名在7处的不同海拔高度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SaO2分别为(82.17±8.93)%和(77.17±11.41)%,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分别为(86.74±17.33)次/min、(90.25±20.46)次/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5 380m高原,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踏阶运动台阶指数分别为(53.83±6.10)和(49.28±3.0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能有效地促进高原习服过程,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的劳动能力.

    作者:崔建华;罗二平;马广泉;哈振德;吴晓明;申广浩;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培养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对SGC7901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之后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SGC790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的SGC79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与SGC7901胃癌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化不参与调控bcl-2蛋白表达.

    作者:王国安;刘海峰;房殿春;腾小春;何俊堂;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经营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当前,医院虽在改革开放、市场繁荣的大好局面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正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使医院改革发展勇往直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

    作者:侯凯文;张桂祯;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都军区总医院近三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献血法>实施以后临床用血品种、季节分布变化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2000~2004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成分血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97.61%;机采血小板用量接近总用血量的40%;年用血高峰在8~9月.结论:我院推广成分输血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作者:朱国标;韩宇平;高建丽;肖洁;于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