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队中心医院放射科聘用地方人员的初步思考

龙从杰;郝川

关键词:军队中心医院, 放射科, 聘用人员, 管理
摘要:经过多年的精减整编,军队中心医院床位及编制人员明显减少,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扩大开展床位,增加和提升影像检查设备是必然的选择.而仅有目前的编制人员无法推动放射科的正常运转,聘用地方合同制人员是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下结合本科情况,就军队中心医院放射科聘用人员的管理进行初步思考.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我区大病统筹经费管理的几个问题

    2004年,三总部联合发布了新的<军人及其家属医疗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建立了大病医疗统筹补助基金,对军人和享受优惠医疗的军人家属患大病出院后,后续治疗发生的合理医疗费用给予统筹补助,对解决大病患者出院后的服药等治疗问题,减轻部队和个人的医疗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我区第一年施行大病医疗统筹补助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大病医疗统筹经费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供同仁商榷.

    作者:石骥;颜碧玉;文军;傅良韬;程东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53例老干部死亡原因回顾分析

    分析老干部的发病规律及死亡病例特点,为今后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153例老干部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丁江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层战备药材储备及战前准备

    基层战备药材储备是指军以下部队及野战医疗机构为经常保持战斗准备,按规定的携运量所作的药材准备;其战前准备,主要是指国家(部队)由平时转为战时的初战(序战)准备,故又可将其称之为平转战的药材准备.只有平时切实建立、认真管理战备药材,战前迅速做好临机应变的充分准备,战时方能胜利完成其药材保障任务.

    作者:宋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左室肥厚,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4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50.86%,心肌供血不足发生率54.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1.23%,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81.98%.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心肌缺血组发生心律失常较无心肌缺血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原地区低氧环境及左室肥厚,心肌缺血,血压水平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邓军将;肖蓬勃;李高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后大出血评价及其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分娩的765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认定产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1 000ml和/或需输血才能稳定血液动力学的情况为产后大出血.结果:在7650例中,18例符合产后大出血标准,占0.24%,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产时及产前高危因素均存在.结论:产前识别高危孕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引起的孕产妇死亡作用关键.

    作者:赵汝珠;辛晓玲;乔如丽;徐锦峰;田珲;何红;戴晓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以BARD弹射式活检枪及18G切割式活检针,对67例周围型肺部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结果:58例一次确诊,为86.7%(58/67),二次穿刺确诊,总确诊率为97.01%(65/67),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少量咯血,1例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为3.00%(2/67).结论:B超引导下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廉价,成功率高,对肿瘤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锐华;刘卫明;喻智;申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结核的诊治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早期诊治.方法:以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2例合并结核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抗痨治疗反应.结果:CRF患者结核感染率为5.8%,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6.6%,20.8%)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65.3%,70.6%,P<0.05);多数病例对抗痨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83.2%.结论:CRF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特别易并发不典型肺外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战伤诊断数字化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战伤诊断数字化方法.方法:将战伤诊断编码定为28位,第1~8序位:战伤伤部;第9~16序位:解剖结构类别;第17~20序位:战伤伤型;第21~26序位:战伤伤类;第27~28序位:战伤严重性分级.结果:参照临床疾病诊断名称将2000余种不同类型战伤进行细化并予以编码.结论:本研究可操作性强,稳定可靠,符合编码规律和信息化要求.

    作者:何毅刚;周世伟;郑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综合性医院目标成本管理

    医院目标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点,本文讨论了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医院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院目标成本管理的思路.

    作者:陈燕凌;李书章;徐迪雄;赵存现;李立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都军区总医院近三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献血法>实施以后临床用血品种、季节分布变化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2000~2004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成分血比例逐年升高,2004年成分输血率达到97.61%;机采血小板用量接近总用血量的40%;年用血高峰在8~9月.结论:我院推广成分输血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作者:朱国标;韩宇平;高建丽;肖洁;于丽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我院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几点做法

    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传染病病例,做好疫情信息监测,是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病学规律、指导卫生防病的重要依据,是搞好疾病预防控制,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规,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内容.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部队医院,每年要接诊大量军、地传染病病人,随着国家及军队传染病报告网络化建设的推行,为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报工作,我院从2003年以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活动,使我院传染病漏报率大大降低,现将主要做法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任福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诱发癫痫1例报告

    病例女,31岁,因G3P1,停经41 d,尿HCG阳性,要求行药物流产.于2005年1月9日就诊.2000年8月第一胎经阴道分娩顺利,2004年4月曾人工流产一次.无心、肝、肾疾病史.B型超声检查:增大的宫腔内见1.8 cm×1.4 cm孕囊,未见明显胎芽组织.双侧附件未发现明显异常.一般情况良好,谈话、签字后予米非司酮200 mg,共6片.口服:上午10时2片,晚10时1片,共2 d,第3天来医院药流观察室顿服米索前列醇0.6 mg,服药前后2 h禁食,10日始服药.

    作者:杨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尼曼匹克病1例报告

    病例女,16岁,因发现高脂血症3年,头昏、失眠、心慌、胸闷半月入院.血压100/65 mmHg,心肺无异常.查血脂:甘油三酯18.9 mmol/L,总胆固醇14.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6 mmol/L.血常规:白细胞6.5G/L,淋巴细胞57%,中间细胞3.6%,粒细胞39.4%,红细胞4.07 T/L,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129g/L.

    作者:杨冬英;蔡敏琪;梁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血管封堵器用于介入治疗的优点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特点创伤小、伤口愈合快,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但介入治疗术后要求患者术肢平卧制动24 h,绷带加压包扎,随着卧床和制动时间的延长,常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而经皮血管封堵器是一种用于血管封闭的新型止血可吸收装置,由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两部分组成,术后患者平卧制动4 h后,即可在床上适当活动[1],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我科从2005年6月用封堵器为患者进行伤口止血,取得较好地成效,现将血管封堵器的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周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地区增氧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在高原现场的增氧效果.方法:5名从海拔3700 m到5380 m往返途中和10名在海拔5 380 m高原的受试者,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进行踏阶负荷运动试验,分别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及台阶指数.结果:在往返海拔5 380m途中,5名在7处的不同海拔高度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SaO2分别为(82.17±8.93)%和(77.17±11.41)%,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分别为(86.74±17.33)次/min、(90.25±20.46)次/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拔5 380m高原,佩戴与不佩戴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时,踏阶运动台阶指数分别为(53.83±6.10)和(49.28±3.0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能有效地促进高原习服过程,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的劳动能力.

    作者:崔建华;罗二平;马广泉;哈振德;吴晓明;申广浩;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p培养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对SGC7901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之后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SGC790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的SGC79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与SGC7901胃癌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化不参与调控bcl-2蛋白表达.

    作者:王国安;刘海峰;房殿春;腾小春;何俊堂;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P)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所起的作用.方法:18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予治疗组和对照组皮下注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mg/Kg体重或溶媒,高血压药物治疗组予卡托普利0.25mg/Kg体重管饲,每天一次,均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SHR大鼠心肌、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以及心肌ACE-mRNA、ACE2-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治疗组的PC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维甲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维甲酸治疗组ACE-mRNA的表达低于卡托普利组及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组ACE-mRNA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P<0.01);而维甲酸组ACE2-mRNA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及卡托普利组(P<0.01),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能抑制SHR模型心肌、血管平滑肌PCNA的表达,并在增加ACE2-mRNA表达的同时减少ACE-mRNA的表达,从而有可能干预增殖性血管疾病的病程.

    作者:黄真;张勤;王国蓉;黄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及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经皮检测与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的关系.方法:随机筛选300例住院黄疸病人,分别经皮及经静脉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进而绘制出对应图形,直接显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种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检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又有一定的换算关系.结论:经皮检测方法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血清检测结果准确,但患者及家属较难接受.绘制出有效地数据对照表,对指导临床及时准确判断、医治新生儿黄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佳;王毅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策略

    1984年开发成功的电子束CT(EBCT),因其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小于100 ms),使它成为第一个实现心电同步心脏成像的CT系统[1].1998年,全周扫描时间0.5 s、同时采集4层图像的多层螺旋CT(MSCT)开发成功,使机械CT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4].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开发出了8层、16层、32层及64层螺旋CT,全周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空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为冠心病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由于心脏生理活动的特殊性,MSCT的时间分辨率仍不能满足获得心脏某一期相冻结图像的要求,为了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脏及冠状动脉图像,满足对冠心病诊断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辐射损伤,针对MSCT的技术特点,目前采用了多种专门的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本文综述有关文献,对MSCT心脏及冠脉成像的技术方法、成像原理作一简介,以期对指导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尤志军;王劲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相关护理在围手术期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应用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是指术后发生的有临床表现的肺部异常,并对疾病的进程有负面影响[1].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支气管痉挛以及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等.在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0%[2].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笔者对168例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相关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冯聪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