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黄正东;赵育新;陈文敏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组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2例;保守治疗组治愈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积极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对延误诊断的病例,在病情允许时应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赵俊胜;陈虎平;张先觉;方璇;江晓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方法:经皮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结果:总的穿刺插管成功率为97.78%,导管平均留置天数为(46.56±55.97)d,平均血流量为(198.74±31.57)mg/ml,双腔管的重复循环率平均为(7.61±1.98)%.结论: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及能满足治疗需要的特点,而且创伤小,痛苦小,易被医、患者接受;尤其适于仅需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以及有紧急透析指征又无内瘘使用前的过渡措施.
作者:卓红爱;段建;王柏青;余开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本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的里程碑之一.应用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的历史,许多医疗中心已将其列为治疗高血压的第一线药物,其地位逐渐得到巩固.近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受体阻滞剂相继问世,它克服了一般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长,出现不良反应时不易及时终止其药理作用的缺陷,解决了静脉使用受体阻滞剂的问题.艾司洛尔就是这类药中的代表药物.其药理作用为:选择性地阻断受体.其特点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现将超短效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在临床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龚科鳌;甘喜;马廷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女性,81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10 d,于2002年10月9日18∶00入院.入院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侧鼻腔通气正常,嗅觉正常,鼻中隔右侧中下份轻度偏曲,黏膜表面有8 mm×8 mm糜烂创面,局部少量渗血,双侧上中下鼻甲不肿大,各鼻道内未见新生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鼻出血.
作者:高红;许立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及胃癌、肺癌、食道癌、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试剂检测血清LAP的活性,选择25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63例肝病患者和64例其它癌症患者血清LAP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肝病组中肝癌LAP活性升高大,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癌、肺癌、食道癌组中,LA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胰腺癌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3例中11例升高(P<0.05).结论:LAP活性在肝病中普遍升高,肝癌尤高,差异显著,为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LAP活性在胰腺癌中的升高对其诊断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激引起大鼠脑卒中时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刺激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两组共有456个可用序列,经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分类,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卒中组的288个克隆中未发现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脑组织运输蛋白/膜转运及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可能是脑卒中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先梅;严睿;杨丽霞;郭传明;齐峰;魏玲;石燕昆;王燕;赵斌;惠汝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女,12岁,汉族,学生.因反复发热半年,持续高热月余入院.半年前不明原因寒战、高热达39℃,伴全身关节酸痛、纳差、乏力,经个体诊所治疗(用药不祥)症状消失,3个月后又出现弛张性高热,以午后为重,夜间干咳,一过性皮疹及关节痛,院外激素治疗而愈.不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求治我院.无既往病史,生长发育正常,家庭中无风湿、类风湿及类似病史.体检:T 39.4℃,P 128次/min,R 28次/min,BP 13/9 kPa.
作者:周礼全;李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就医观念已发生变革,医患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出.认识当前医患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务人员为主导、患者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陈自强;孙梯业;陈燕凌;郭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以肿节风联合青霉素静滴与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加利巴韦林静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达70.0%;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达5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尤其是抗生素所致的耐药菌出现时,本药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和提供一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霞;刘力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早在1994年WHO就已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yi,HP)确认为一级致癌因子.但长期以来对HP感染的药物治疗一直受到根除率低、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以及耐药菌株出现等诸多因素制约,使现阶段全球感染人数仍呈上升趋势.HP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有效控制及降低HP感染率、发病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有关HP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疫苗有效投递途径的问题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能否成功解决这类问题也成为疫苗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就近国内外有关HP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以及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作者:王毅超;邹全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战争应激环境状态下,单一和复合应激条件对胃运动和胃粘膜损伤的变化情况.研究应激对胃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而形成枪击音应激组(A组);睡眠剥夺应激组(B组);枪击音和睡眠剥夺联合应激组(C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D组).在给予不同的应激条件干预下,在不同的时间内,分别采用浆膜法检测大鼠胃电的变化,采用Chen法对胃粘膜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对不同应激组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胃粘膜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运动的变化呈现抑制状态,而复合应激因素的影响较单一应激因素的影响明显;不同条件的应激组其胃粘膜损伤和病理变化,随着应激时间的不断增加,粘膜损伤加重,病理变化愈加明显.复合应激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影响更加显著.结论:战争环境因素应激对胃的运动和胃粘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而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和损伤更为严重.
作者:王景杰;黄裕新;秦明;王旭霞;赵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假性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行内引流手术治疗的假性胰腺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34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发生囊壁坏死、吻合口瘘及结肠穿孔,再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1例.随访3个月~13年.术后3个月死亡1例为二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者;1例因糖尿病死亡,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4例;其余32例无特殊异常.结论: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应根据患者及囊肿情况,结合影像学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以力求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小的风险和较低的并发症.
作者:樊献军;耿协强;谭黄业;黄波;江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型糖尿病98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和89.8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庄国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亚健康(Sub-Health,SH)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提出仅数年,已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作者对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及家属1200人进行了SH流行病学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进军;袁志丹;林波;栗朝明;夏怡;叶美英;杨海伟;张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心先安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9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山莨菪碱20 mg,3次/d,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A组:给氨茶碱0.1 g,3次/d,口服;B组:给予心先安120 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C组:给予氨茶碱及心先安合用,疗程均为15 d.分别在第7 d、第15 d复查静息时心电图,记录心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治疗A组及B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C组总有效率为90.6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治疗后心率增加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心先安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满鹏先;张军;冯宗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医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临床见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阶段.因此,搞好见习带教是实现预期教学计划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就搞好外科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彦;余佩武;靳明林;赵冰梅;刘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在妊娠早期阴道不明原因流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对妊娠早期阴道不明原因流血临床拟诊先兆流产者133例进行检查.结果:133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流产82例,非流产45例,其它6例.流产与非流产超声声像图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结论:超声声像图可以准确判断胚胎情况,鉴别流产型和非流产型阴道出血,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指导临床正确处置并能提示预后情况.
作者:杨文坤;施全华;李子良;何爱武;黄翠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男,21岁,农民,述畏寒、发热、头昏、乏力1个月,经院外发热待查治疗无效,未明确诊断入我所.否认有结核、伤寒、疟疾、肝炎、血液病史.查体:体温38.3 ℃、脉搏108 次/min,呼吸23 次/min,BP13.6/8.3 kPa,神志清,精神差,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瘀斑,颈软,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8 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肝肋下1.5 cm,质软.脾肋下2.0 cm,质中.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压力稍高,糖增高,蛋白质正常,氯化物降低.
作者:蔡忠凤;吕立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亚热带丛林地区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要求战伤救护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与卫勤保障模式的转变.为此,积极探索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特殊环境中的战伤救治难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救护训练对策,对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十分必要.
作者:钟玲;杨顺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部地处重庆璧山,部队训练强度大,每逢夏季,部队重大军事活动或参加地方抢险救灾时,中暑人员多,自2001~2004年,我队共收治重症中暑病人16例,现将急救体会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文;杨弩;陈富雄;朱伟忠;申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