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今;李树森;李桂兰;赵金英;魏连忠;陶杰;梁燕;马琳英
为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区卫生技术干部的外语水平,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外语培训,我们对参加2001年度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部分人员的外语考核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祯;周厚永;张树兵;侯凯文;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何正确地使用静脉留置针,文献中未见系统报告.近年来,对危重病人的抢救、长期输液或血管弹性差、易滚动的病人多使用静脉留置针(也称套管针),它具有输液速度快、不易形成血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能有效地实施对病人的抢救及治疗.现将静脉留置针的优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张华;李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新生儿、男、剖宫产出生1d,体重2400g,医嘱给予10%葡萄糖液20ml加维生素C 200mg静脉滴注.护士执行成10%葡萄糖液20ml加维生素C 2000mg予手背静脉输入.1h后,患儿烦躁、哭闹、液体渗漏、手背肿胀,立即停止输液,局部用50%硫酸镁冷敷.24h后,肿胀有所消退,但进针处约2cm×2cm的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触之婴儿哭闹.继续给予50.0%硫酸镁热敷.48h后,局部约1.5cm×1.5cm的皮肤变为黑色,表面破溃.继续予生理盐水纱布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湿敷,3次/d等处理.5d后,受损部位皮肤干燥、结痂、俞合,14d后出院.
作者:夏永莲;许力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架放置术,在临床治疗气管、支气管狭窄及缓解阻塞有明显的效果,在全国已有开展及报道[1~3].此例患者在云南省为首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妍;刘翱;牛宪忠;杨伟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4例恶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中11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维生素B12肌注治疗.结果:14例患者全部治愈,远期疗效好.结论:贫血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应高度怀疑恶性贫血的可能,应作血象、骨髓、胃镜、血清维生素B12测定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应与再障、急性白血病中的M6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及脱髓鞘疾病等鉴别.
作者:兰德辉;张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肝脏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开展新的治疗手段是当前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的当务之急.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发明了用集束电极射频装置治疗肝癌等实体瘤[1],此后这项技术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近期国内引进开展此项技术,对晚期肝癌患者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技术手段[3].2002-02~2000-06,我院采用B超引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RFA)对86例晚期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治疗,近期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玉容;刘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3179)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期刊编排规则>对科技期刊的封面、书脊、版权标识、目次、页码、页眉、广告刊登、印装等都有明确要求.其目的在于:(1)加强科技期刊的科学管理.(2)推动编排格式规范化.(3)提高期刊质量.(4)促进学术交流.但是在近期对军队医学期刊的审读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期刊在执行国家标准规范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了军队医学期刊科学管理,影响了期刊的质量和学术交流.现就有关问题归纳如下:
作者:杜元洪;张大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心导管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诊断的范围,形成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即介入性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给护理及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心导管室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工作在密闭环境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各种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手术间的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心导管室护士成为高危群体,有关护士的职业卫生、防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心导管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充分做好心导管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及永久性、临时性起搏器植入术和各种心导管造影检查术共计2068例,现将防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明霞;徐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男,35岁,因车祸伤致腹痛、腹胀、腰痛18h入院.患者受伤时曾在院外做过简单处理,留置导尿管.入院时表现烦躁、四肢发冷、失血面容,血压11/8kPa,心率138次/min,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肝、脾扪及不清,肝、脾及双肾区叩击痛,膀胱引流袋内淡红色液体约460ml.骨盆正位片示:右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上支上缘可见一约2.5cm×1.5cm大小游离胄碎片,左侧耻骨上支骨折、轻度错位.
作者:刘云祥;马劲松;赵其军;夏贤文;曾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真性肿瘤.发病率可达1%~2%.生后2周~4周左右出现肿物.通常是1岁以内(增生期)肿瘤迅速增长,1岁以后(退化期)肿瘤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或基本消退[1].血管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近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抑制)因子、细胞外基质(ECM)和雌激素及其受体在血管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阐述血管瘤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伟;陈翠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将用于核物理结构分析的磁共振谱学用于新发现物-机体低氧环境应激肽的指纹区信息研究,探索其质、量与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液态二次离子质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扫描的基础上,对模拟高原环境(减压低氧法)的Wistar大鼠和临床急进高原病患者分别取血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NMR1H)实验,对所获表达;特征进行归属鉴定.结果:143只Wistar大鼠的血清在特定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71只实验组大鼠中有69只呈现高表达,72只对照组大鼠中仅有2只有轻微表达,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高原病组65例中,有58例化学位移高表达,5例程度略低(中度表达);健康对照组仅2例有低表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动物实验与临床病例组血样在NMRH谱图均有特征化学位移(ppm)的表达,r=0.92.结论:在急进高原时有高原病易感者存在,在该类人群的体液中发现有低氧环境相关物质-应激肽的存在.深入探索其结构与功能,为高原病易感者筛选提供谱学研究基础特征.
作者:胡娟;冷言冰;刘开军;赵祥;魏敏;颜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对北京小汤山医院2003-05~2003-06救治的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40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出现ARD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SARS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传染途径是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流行病接触史、发热、X线肺浸润影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诊断的临床依据,综合干预、支持治疗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伟康;刘翱;陈宇英;樊满齐;李少莹;李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择(gemcitabine, gemzar, GEM)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21例中晚期NSCLC患者应用健择1.0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80mg/m2,静脉滴入,d9,21d为1个周期,2个~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部分缓解(PR)11例,占52.0%,8例病情稳定(SD),2例进展(PD).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是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较好的方案.
作者:刘翱;李少莹;杨伟康;张亚琳;樊满齐;李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女性,63岁,因呛咳,胸痛7h,于2001-12-05-16:00来院就诊.患者上午9时服药时误将自己佩带的黄金耳坠服下,随之即感呛咳,前胸灼痛及呼吸急促,由家人送往当地县医院吞钡透视,发现第9胸椎右侧有一金属异物,立即行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怀疑为支气管内异物,急转送我院.
作者:任和芬;夏前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盐酸贝那普利在240nm处有大吸收,在10.0μg~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1.8%,RSD=1.3%.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准确.
作者:孙西征;陈代勇;卢熙;林文清;杨万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釉质蛋白质的组成呈现高度的异质性,它包括一组来源于不同基因的蛋白质,各组成成分均在牙釉质的发育和矿化中发挥一定的功能.本文就釉质蛋白质各组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病例被鉴定人董某,男,21岁,某市体委竞走运动员,××××年2月8日进行竞走训练后感左脚有轻微疼痛,2月9日上午上街购物时被一两轮摩托车碰倒在地,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
作者:姚岚;吴道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血清学标志.国内常以AFP>400ng作为HCC的诊断依据,但必须排除妊娠、新生儿或活动期肝病及继发于其他脏器的肿瘤所引起的血清AFP升高.在AFP轻度升高或HCC诊断有困难时,则应进行AFP的动态监测.目前,国内AFP定量检测常用放射免疫法(RIA),该法灵敏度虽高,但操作复杂,且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并污染环境.我院新引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可克服上述缺点.本文对比CLIA与RIA检测血清AFP含量的结果并作初步的临床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菲;李晓庆;王家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疼痛往往是烧伤患者的第一反应,在烧伤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烧伤疼痛程度常与烧伤深度、病程进展、治疗措施和患者的个体因素等有关,本文拟就烧伤疼痛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王红梅;王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为临术治疗此类牙体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临床牙髓病及根尖周病1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71例,根管弯曲者26例,根管狭窄者21例,用逐步深入技术(即Step-down)预备根管;对照组(B组)100例,期中根管弯曲者28例,根管狭窄者30例,用传统根管治疗技术预备根管.统计近其临床治愈率,比较疗效.结果:对于弯曲或狭窄根管,运用Step-down技术比传统根管治疗术治疗率高;对于普通根管,运用Step-down技术与传统根管治疗术治愈率无差别.但Step-down技术比传统根管治疗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Step-down技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特别是对于弯曲或狭窄根管,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孙勇;陈红亮;杨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