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3种治疗方法比较

张婉君;张红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金双歧, 四磨汤,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2007年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科门诊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75例儿童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30例),四磨汤治疗组(30例)和颠茄片治疗组(15例),观察不同治疗组儿童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停药后疗效持续时间、大便频率改善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和腹胀改善时间.结果 四磨汤治疗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停药后疗效持续时间、大便频率改善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和腹胀改善时间依次为4.0±2.0天、2.0±1.0月、4.0±2.0天、5.0±1.0天和4.0±3.0天.金双歧治疗组依次为5.0±2.0天、2.0 4-1.0月、5.0 4-2.0天、5.0±2.0天和4.0 ±1.0天,颠茄片治疗组依次为0.5 ±0.5天、2.0 ±1.0天、7.0±2.0天、8.0 4-4.0天和7.0±4.0天.3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金双歧治疗组和四磨汤治疗组儿童除腹痛缓减时间长,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颠茄片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4.74,均P<0.05),而金双歧治疗组和四磨汤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t=0~1.936,均P>0.05).结论 微生态和中成药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胎盘早剥的彩色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23例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点及妊娠结局的资料.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胎盘早剥22例,诊断符合率95.7%.主要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胎盘后方血肿(39.1%),胎盘局部增厚(21.7%),胎盘边缘血肿(17.4%),混合性团块(13.0%)和胎儿面血肿(8.7%).活婴16例,死胎6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结论 彩色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高,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韩蓁;阎红卫;苟文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127例宫腔积血的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各种治疗宫腔积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复旧不全及宫腔积血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米索组、缩宫素组和对照组.米索组予以米索前列醇口服,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肌注治疗,对照组未给药物治疗.结果 米索组治疗子宫复旧不良有效率达80.95%(34/42),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62.50%(25/40)和对照组的44.44%(20/45).米索组宫腔积血的治愈有效率达85.7l%(36/42),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的77.50%(31/40)和对照组的51.11%(23/45),有效降低了清宫术的应用.结论 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和宫腔积血效果显著,用药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闫星妹;何淑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更年期妇女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

    目的 针对更年期妇女这一人群,比较不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改善其更年期保健知识、信念、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定人群并进行分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另3组为干预组,干预l组采用发放知识小册子、以自学为主:干预2组以专题讲座和现场答疑、咨询等互动形式为主;干预3组为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实施.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l组干预后知识得分与总得分高于干预前(t分别为5.046、4.634,均P<0.01),干预2组、干预3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与总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2组:t分别为15.653、9.598、3.301、15.336,均P<0.01;干预3组:t分别为15.247、11.783、3.437、16.900,均P<0.01).干预组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对照组(F=56.759,P<0.01),干预2组与干预3组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优于干预1组(干预2组:F=112.871,P<0.01;干预3组:F=10.091,P<0.01).结论 以健康讲座及现场咨询、现场答疑为主体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是更年期保健工作中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丁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地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152家助产机构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或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使用率为99.31%,打印发证率达98.63%,专人管理率达到80.14%,同时也发现由于目前的管理规范尚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各机构执行中具体流程差别很大.结论 北京市对<出生医学证明>实行规范化管理,但工作中仍发现缺乏细化的操作流程,应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孕产妇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作者:高丽丽;武明辉;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耳针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剖宫产产后尿潴留的观察

    产后尿潴留多发生于产后6~8小时,手术助产时发生率明显升高.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产科产后尿潴留的剖宫产产妇55例采取耳针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李国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儿感染性休克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发病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与病死率的关系,并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与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失代偿期休克组与代偿期休克组,分别计算其病死率,对组间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存活34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44.2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4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9.52%,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0.5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30,P<0.01);失代偿期休克组3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0.61%,代偿期休克组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P<0.01).结论 提高对休克早期诊断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儿病情变化的监测,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作者:胡娟娟;常文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措施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病例6 538例,其中,剖宫产2 842例.结果 ①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1.31%、32.64%、37.94%、37.50%和47.92%;②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99.626,P<0.01);③2000年后,列入前6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合并症和社会因素等;④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X2趋势=61.064,P<0.01);⑤胎儿宫内窘迫一直被列在剖宫产指征的第1位,自2000年起社会因素已作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6位,且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 社会因素是导致近年来割宫产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孕产期宣教及保健,加强潜伏期及第一产程的管理监护及心理护理问题是降低临产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玉玲;郭晓玲;其木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管理及干预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产前诊断率的方法,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方法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疾病筛查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 836例孕14-20周的孕妇在知情选择情况下进行了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样本中甲胎蛋白和游离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切割值为1/350,筛查风险系数≥1/350为患病高风险.结果 共筛查14-20周孕妇10 836例,筛查率达到了13.4%,试点县、市、区为41.2%,产前诊断率达到了85.1%,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7例,发生率为0.7%.,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26例,其中6例伴有畸形而引产,大限度地减少了唐氏综合征患儿和染色体异常畸形儿的出生.结论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惠儿出生的良好措施,综合管理可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诊断率.

    作者:刘祥举;薛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西安市2003~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8年在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天所有国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3.590,P=0.000<0.05),平均为7.90%,,低于我国平均水平,6年下降了22.01%(X2=15.761,P=0.000<0.05).出生缺陷中以神经管缺陷多,其次为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15.87/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X2=43.651,P=0.000<0.05).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8.62%,显著高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7.18%.(X2=25.333,P=0.000<0.05).男童出生缺陷率为8.34%,显著高于女童7.16%.(X2=17.124,P=0.000<0.05).四季出生缺陷率无显著性差异(X2=1.920,P=0.589>0.05).产母年龄在25-29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产母年龄>35岁和<20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X2=64.185,P=0.000<0.05).缺陷儿产母有21.06%在孕早期有过致畸因素,5.81%有异常生育史,1.33%有出生缺陷家族遗传史.31.22%出生缺陷在产前通过B超等手段已确诊.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率为299.24%,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死亡率4.55%.(X2=37 972.440,P=0.000<0.05).结论 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张水平;宋晓彬;周引荣;王艳;倪懿;梁芳;钱瑞丽;相晓妹;李世红;郑兴荣;刘璐;贾森;刘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Livin和Bcl-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Bcl-2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讨论两者与葡萄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合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复合酶法检测Livin和Bcl-2在20例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组.结果 Livin蛋白在葡萄胎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在正常绒毛组织中为10%;Bcl-2在葡萄胎中阳性表达率为75%,在正常绒毛组织中为30%.Livin和Bcl-2蛋白在葡萄胎组织与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Livin:P=0.000;Bcl-2:P=0.045);Bcl-2的表达与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Livin、Bcl-2蛋白在葡萄胎中的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葡萄胎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虹;刘(韦华);王艳霞;张舰;安瑞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22例病残儿资料分析与防治

    目的 分析临沂市兰山区病残儿疾病发生分布状况,为制定和采取优生优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及临沂市有关病残儿诊断标准,对兰山区2002~2007年间确诊的322例病残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2例病残 儿中,男性246例,女性76例,男女之比为3.24:1.农村病残儿发病率高于城市(X2=7.1922,P=0.0073<0.01).病残儿疾病系 统分类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所占比例高.病残儿疾病病种分类中先天性疾病及畸形为163例(占50.62%),后天原因致残者159例(占49.38%).结论 开展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病残儿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张为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镇安县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镇安县辖区近10年内孕产妇死亡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有效地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1998-2007年镇安县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度镇安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60.67/10万,各年度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9.50,P>0.05);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占50.00%,妊娠合并心脏病,占25.00%,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药物过敏各占8.33%;文化程度低(P=0.025)、经济水平差(P=0.048)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低.结论 建立健全产科三级服务网,加强基层产科绿色通道建设及对基层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孕产期保健服务,普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慧泉;陈吉萍;郑时学;苟文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化检测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发展应用

    实验室生化检测技术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异常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和高雄激素的临床生化表现一直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检测指标.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种族差异的深入研究,各个国家、区域的实验室生化检测诊断标准也会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建立正常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抗苗勒管激素的检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各种-临床特征的关系仍在探索中,研究中有很多对立的结果指标,仍需更多更合理的实验研究去探究.

    作者:张颖;李威;季晓彬;吴效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饮食模式的研究进展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2l世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饮食环境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食物营养素分析相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更能反映肥胖风险.目前发现大份量高能量密度饮食、不规律进餐、不吃早餐、经常外出就餐以及摄入过多软饮料和西式快餐的饮食模式与儿童肥胖率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该文综合了近几年国际上对儿童饮食模式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为早期干预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史晓燕;李晓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实施的管理与护理

    目的 探讨做好新生儿危重症转运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及护理程序.方法 对实施转运的390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0例危重患儿转运过程中无一例死亡.其转归与转运时间相关,6小时以内转运201例(51.54%),治愈175例,治愈率为87.06%,随着转运时间的延长,治愈率逐渐降低.结论 转运前的正确处理及转运中的监测护理是保证转运成功的关键,转运的时间与转归密切相关.

    作者:薛琼;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治疗胎盘胎膜残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用于治疗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在至2008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及西安铁路医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产时检查胎盘、胎膜不全,行徒手清宫后复查B超仍提示宫腔残留≤2.5cm2,阴道出血不多.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同意药物治疗方案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产妇康+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口服产妇康+抗生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产后72小时及产后1周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05、5.301,均P<0.05).观察组用药后清宫2例,对照组用药后清宫7例,两组用药后清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结论 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产后胎盘胎膜残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清敏;刘明鸽;程百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IF-1α和PlGF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的水平,初步探讨两者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及25例正常晚期妊娠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 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胎盘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结果 重度、轻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28.70,P<0.05);重度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P<0.01;t=3.97,P<0.01).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迭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0.532,P<0.05).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胎盘生长因子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琳;沈树娜;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西部农村婴幼儿体格测量指标的应用及关系

    目的 探索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体格发育测量指标的应用选择及关系.方法 在陕西省农村按月龄分层随机抽取0~18个月婴幼儿336例.测量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头围、上臂围及肱三头肌部皮脂厚度等体格发育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婴幼儿的体重与身长、头围、上臂圉、肱三头肌部皮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2、0.853、0.750、0.247.均P<0.001);身长与体重、头围、上臂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2、0.822、0.533,均P<0.001);年龄别体重z值与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身高/身长别体重z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49、0.475,均P<0.001),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与身高/身长别体重Z值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040,P>0.05).采用身长和体重筛选营养不良:中重度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身长Z值<-2)和中重度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2)的患病率分别为10.9%和6.6%.而在12月龄以后采用上臂围筛选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仅为1.3%.结论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指标间彼此存在着联系;在主要以高碳水化合物为饮食类型的中国西部农村,不宜单独将上臂围作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筛选指标,以免造成漏诊;Z值评价法在进行群体评价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当研究目的 为宏观了解儿童营养状况或计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时,选用年龄别体重Z值指标较为合适.

    作者:杨文方;刘黎明;孙晓勉;王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咸阳市实验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成阳市实验中学和小学的学生视力分布状况,分析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监测的方法对在校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 325例有效观察人数的40 650只眼中,视力正常为19 455只眼,占本次监测眼数的47.9%;21 195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52.1%.男生11 093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49.9%,女生10 102只眼视力低下,视力低下率为54.8%,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结论 中、小学生保护视力和预防视力低下要采取综合措施.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共同重视并努力做好保护青少年视力工作.

    作者:李亚玲;茹山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Foxp3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三大癌症之一,其发生率居第3位,但死亡率却高居榜首.70%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手术的效果不理想或已丧失手术时机;术后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5年生存率也仅有30%一40%.卵巢癌是多基因疾病,从基因层面发掘其发病机制,势必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Foxp3基因一直是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C334+CD25+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分子.F0xp3基因对肿瘤细胞也发挥着调节作用,该文对Foxp3基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张海燕;孙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