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菊芬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1]。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单位,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护理项目多且连续性强,尤其是各种管道多且复杂,使交班者无条理,导致接班者不得要领。因此,管道滑脱等不良事件、管道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我科监护室根据重症患者外接仪器多、管道多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张床边管道护理交接班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丽萍;任玉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因特殊体位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探讨解决侧卧牵引位在全身麻醉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侧卧牵引位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摆放体位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因体位摆放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仔细配合,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侧卧牵引位体位摆放出现的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李静;廖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针对远程无线镇痛泵常见的报警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及解决方法。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3月,应用无线镇痛泵的2732例手术患者在使用中所出现的报警问题。结果2732例共出现报警问题1287次,其中,有镇痛不足、堵塞、气泡或无液、电量报警等,经随访人员及时处理,所有报警问题均得以顺利解决。结论在使用远程无线镇痛系统时,预见性评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报警问题,正确掌握处理无线镇痛泵报警问题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报警发生率,保证镇痛效果,提高患者使用满意度。
作者:陈爽;姚娟;杨敏;杭太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对床旁检验(POCT )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培训分检验科协调员对护理骨干的培训和护理骨干对护士的培训两步进行,鼓励护士自由的表达观点和需求。检验科协调员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访视或反馈,观察培训效果、护士满意度及对POC T 血糖检测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行为正确率以及血糖测定结果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护士对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集中授课式培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互动式两步培训模式护士易于接受,同时有助于护士掌握POCT 血糖检测的相关知识,提高POCT 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吴继云;李海红;吴惠毅;马靓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 CRI)、导管内血栓等的效果,以筛选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静脉导管封管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肾病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组和混合组,分别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及庆大霉素与肝素混合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封管,观察两组间CRI、导管内血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分离组与混合组间CRI发生率(4.67%与5.56%,P>0.05)、出血(7.48%与6.48%,P>0.05)、导管内血栓(3.74%与4.6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与肝素分离封管与混合封管在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内血栓等方面效果相当,而且可减少患者对庆大霉素的接触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宋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答:其并发症有7个:(1)吸入性肺炎;(2)出血、器械损伤;(3)心脏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4)喉头痉挛和水肿或误插入气管等;(5)穿孔(食道穿孔很少见);(6)假性肠梗阻或肠痉挛;(7)其他:如颌下腺肿、腮腺气肿及下颌关节脱臼等;诱发癔病发作、哮喘发作等。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缩短禁水时间对提高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等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禁饮6h;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后1 h ,在没有呕吐征象的情况下,每20 min给患者5 ml水湿润口腔,若患者6 h后仍无呕吐迹象,则根据患者需求予适量饮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口渴程度减轻,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症状并没有因为间断早期给水而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禁水时间,可减轻患者术后口渴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马媛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术中冰敷对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电刀热损伤所致的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9例在我院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湿纱布组(34例)和冰敷组(35例)。湿纱布组仅用常温湿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冰敷组术中采用冰盐水对皮瓣创面进行冰敷。观察并记录术后3d切口引流情况;术后1d、3d、7d皮瓣的颜色、皮瓣坏死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湿纱布组相比,冰敷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3 d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术中冰敷可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程度,有利创面早期愈合。
作者:徐吉巧;顾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2013年3月~2014年2月,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韩国加耶大学交流学习了一年。现将在韩国的护理见闻与我国的护理现状作一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护理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作者:余菊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答:此标本是从咽部及扁桃体采取分泌物准备作细菌培养之用。护士将带有棉签的培养试管贴上标签,用压舌板将病人的舌向下压,并使之发出“啊”声,以试管中的长棉签擦拭咽后壁或扁桃体。速将试管口在酒精灯上消毒后,再将棉签放入试管中,立即加塞送检。
作者:《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老年血透患者直接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期间的心理感受,了解照顾老人对照顾者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老年血透患者直接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得出6个主题:照顾者生活模式改变;情感状态;接受现实但对未来不确定;照顾者缺乏关于血透相关护理专业知识;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体现自我价值。结论在研究和关注老年血透患者的同时,需关注直接照顾者的身心压力,对其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知识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轻照顾者心理负担,提高其健康水平。
作者:纪婕;赵卫红;魏婷;陶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使用空气加湿器提高吸入气体湿度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42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在病房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常规护理至出院;干预组21例患者除常规护理外,使用空气加湿器,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湿度,使病室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两组患者术后48 h进行疼痛及舒适度评估,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中度以上疼痛及不舒适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病室使用空气加湿器,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湿度,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琪英;张菊英;费建美;董利英;慎飞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dalysis ,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分析已发生的不良事件,从错误中找出系统中的弱点并加以矫正,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1]。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尤其对极重症患者在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输入刺激性药物及急救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导管堵塞,其堵管率可达21.3%~30.76%[2]。虽然目前对于如何预防或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研究报道众多,但其仍是护理同仁研究和探讨的热点。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1例“肺癌伴全身多处转移、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左侧肢体偏瘫”患者,该患者前一次入住我科是2013年10月14日,行中心静脉置管,后因抽吸无回血、静脉推注受阻,考虑堵管,予以拔管。此次入院,患者行右侧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针对此患者,我们应用RCA 预防患者再次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蒋丽;曾奕华;曹晓琳;吴小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g A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观察组(中医护理方案组)35例,对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g 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效果。
作者:朱育明;蔡珏;陆泳;张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讨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长度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院11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4),观察组根据循证步骤选取佳的证据,改进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 );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教材,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 ),比较两组患者返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订科学、个性化的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减少返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作者:陈鸿梅;邓丽媛;王艳红;兰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的效益。方法根据本院特点制订ACI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将100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 d内的ACI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未实施临床路径组(对照组,50例),与实施临床路径组(实验组,50例),ACI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改良Rankin评分(mRS)、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 P=0.004);两组1个月时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1),但3个月时实验组明显降低( P=0.026);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00);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00)。结论优质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可使ACI患者获益,能缩短平均住院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耿青;邹庆霞;顾巧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三腔喂养管应用于重度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烧伤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度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及给予抑制胃酸、禁食、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休克期过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留置三腔喂养管,胃肠减压的同时行肠内营养。观察血性胃液恢复至正常胃液所需时间,入院时及伤后20 d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胃肠减压引流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为(16.8±3.2)d ,实验组为(13.46±2.7)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20天时,实验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腔喂养管能够在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行空肠营养,有利于重症烧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恢复。
作者:梁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伴发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严重出血时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2例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12例患者(32例次住院)出血症状全部好转,痊愈出院。结论血友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而伴发抑制物使出血更严重。因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准确、及时实施治疗,做好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尤其重要,使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得到佳康复。
作者:崔岩;逯秀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突发意外事件情况和突发意外事件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及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突发意外事件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评价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护士护理操作熟练程度和应急能力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降低了门诊患者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了突发意外事件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率;增强了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应对能力,改善和提升了护理质量。
作者:陶宝英;朱紫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护士长岗位绩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以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法、Delphi法构建护士长岗位绩效综合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护士长岗位绩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构建了包括护理工作内部流程、护理人员学习与成长、服务对象、财务管理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的护士长岗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护士长岗位绩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结论以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理论为依据构建的护士长岗位绩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可为护士长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杨国莉;赵喜兰;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