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何志江;温坚;吕榆莲;张卓云;邱振华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肝癌, 介入化疗
摘要: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n=21)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加肝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n=23):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随访2a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1月后评估实验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4例,进展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7例,进展5例;就有效率来评估,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9).远期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1a生存率分别为61.9%,69.6%,2a生存率分别为32.1%,37.7%.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7.0个月,1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少,但其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评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于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方法 选择上海市同仁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比较2组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提高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艳;张玥;高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OPEN式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 ~ 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PTV周边单次剂量250 cGY ~ 450 cGY,总剂量3 000 cGY~4 500 cGY,分8~ 14次进行治疗,每日治疗一次.结果 26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后,局部止痛有效率:89.2%;黄疸消退率:77.6%;经影像学(CT/MRI)复查的223例:CR 28例,PR 157例,SD 13例,PD 25例,即客观有效率(CR+PR+SD):88.8%.治疗后1a生存率66.8%,2a生存率30.0%,3a生存率9.7%,中位生存期约1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满意,治疗反应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雷学芬;林劼;江利锋;罗富源;田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漱口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固定正畸患者92例,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B组使用康复新液,每组46例.观察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检测牙龈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牙龈指数(GI)、牙龈探诊出血(BOP),并对2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前后2组牙周临床指标OHI-S、GI、BO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正畸治疗1、3、6个月后复查牙周各临床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固定正畸治疗早期2种中药漱口液:西帕依固龈液与康复新液治疗牙龈炎的各牙周指标无明显差异.

    作者:彭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81例高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置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1],因其具有保护外周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但如出现导管移位等异常情况可带来治疗困难甚至较为严重的医疗后果.现将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军队高干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共81例高龄患者实施PICC措施,但没有预期治疗时限的情况予以报道.

    作者:王爱英;胡国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的效果及运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医师80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组和PBL组各40人,2组均由相同的临床技能专职教师进行综合培训,采用技能考核评分、发放问卷调查及个人深入访谈等方式对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统计结果并处理相关数据.结果 PBL组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P<0.05),处理及分析病例的能力有一定提高(P<0.05),技能考核总成绩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效果较好,对全科医师培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及借鉴意义.

    作者:林雁;浦玉秀;吕琳;袁莹;何晓光;孙承欢;张京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因素与在校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患病情况,及其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35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埃克森人格问卷(EPQ)调查并进行TMD初步筛查.结果 在EPQ 4个量表中,E量表和L量表存在TMD相关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P量表和N量表(P>0.05),无统计学意义;TMD总的患病率为72.3%.结论 在校大学生TMD患病率较高;性格多变和具有“掩饰”倾向的受检者TMD的患病率较高.两者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礼钰;赵敏娇;李艳波;王昭鹤;郑宇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昱云;谷震;王磊;李亚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n=21)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加肝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n=23):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随访2a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1月后评估实验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4例,进展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7例,进展5例;就有效率来评估,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9).远期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1a生存率分别为61.9%,69.6%,2a生存率分别为32.1%,37.7%.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7.0个月,1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少,但其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评估.

    作者:何志江;温坚;吕榆莲;张卓云;邱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肠超声造影法诊断胃肠疾病的临床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又称为胃肠充盈检查法,它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了胃肠腔内气体、内容物对超声波的干扰,而本身又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使声束能顺利穿透,从而达到使胃肠壁结构及其病变更加清晰显示的一种方法[1].笔者应用均匀有回声型造影剂充盈胃肠诊断胃肠疾病,并与胃镜活检对照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胃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明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GF-2及IGFBP-2与结肠癌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IGF-2及IGFBP-2与CA125、CA19-9、CEA等反映结肠癌进展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到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就诊的91例结肠癌患者,A期21例、B期29例、C期28例、D期13例,对各期患者血清IGF-2、IGFBP-2、CA125、CA19-9、CEA进行检测.结果 B期患者IGF-2、IGFBP-2较A期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期患者IGF-2、IGFBP-2较A期、B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期患者IGF-2、IGFBP-2较A期、B期、C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期患者CEA较A期显著升高(P<0.05),C期患者CEA、CA125、CA19-9较A、B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期患者CA125、CA19-9、CEA较A、B、C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与CEA、CA19-9呈正相关(P<0.05),IGFBP-2与CEA、CA19-9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结肠癌分期的进展,IGF-2及IGFBP-2水平与结肠癌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结肠癌分期的评估.

    作者:张德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癌

    目的 比较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多节段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椎节段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摄X线片、CT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4~ 59个月,平均34.1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2.9±0.8)、(1.4±1.2)分,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0.9±0.6)、(0.4±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29.2±8.1)%、(14.6±8.4)%,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17.9%±4.7)%、(8.1±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CT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肿瘤复发1例,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肿瘤复发2例.结论 对多节段脊柱转移癌,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对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更加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晋煜;王少云;袁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

    目的 评估5S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外科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67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S护理模式进行处理.对护理后护理质量、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及SCL-90评分.结果 对照组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仪器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等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素养、护理综合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躯体化、焦虑及恐惧等症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症状、敌对等症状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5S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普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

    作者:郑艳;周亚妮;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Vimentin,CTGF和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水通道蛋白5 (Aquaporin5,AQP5)在烟尘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以永生化ATⅡ(RLE-6TN细胞株)为实验对象,分为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染毒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低剂量染毒组分别使用终浓度为200、50 mg/L的烟尘悬浊液在第1、3、5、7、9代对细胞染毒,同代对照组不加烟尘悬浊液同步培养.从第10代起,高、低剂量染毒组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检测实验呈阳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P(-B)、SP-C、波形蛋白(Vi-ment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结果 从形态改变、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B、SP-C的表达上发现经烟尘诱导,RLE-6TN细胞超微结构会发生改变,且高、低剂量染毒组克隆形成率与染毒培养代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烟尘染毒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30代细胞CTGF阳性、SP-B阴性,空白对照组CTGF阴性、SP-B阳性.Western blot示高、低剂量染毒组第25、30、35代细胞及空白对照组Vimentin和AQP5均为阴性.结论 云锡炼厂烟尘导致ATⅡ恶性转化模型中CTGF表达阳性,但Vimintin及AQP5的表达呈阴性.

    作者:唐莹;徐天勇;边莉;孟庆印;金克炜;阮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化疗对荧光HepG2肝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后实验组给予10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化疗,每周1次,共3次.后1次化疗后第7天,将2组裸鼠体内的残余肿瘤修剪成相同大小的瘤块再接种于新的裸鼠肝脏内.再接种后第6周,测量肿瘤大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侵袭转移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2 376.29±573.69) mm3和(1 637.23±338.68) mm3 (P<0.05).对照组裸鼠肿瘤均未发生肝脏、腹腔和肺转移,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率为83.3% (P=0.015),腹腔转移率为50%(P=0.182),肺转移率为50% (P=0.182).结论 HepG2肝癌细胞在奥沙利铂化疗后生物学行为显著恶化.

    作者:熊伟;任正刚;刘珊;朱小东;张岚;沈沪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0个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66个结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良性,24个结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恶性.而且,相对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大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结节内有微钙化、纵横比>1、且超声弹性分级多位于Ⅲ~Ⅳ级.按超声弹性成像分级Ⅲ~Ⅳ级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87.50%.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坚;伍业冬;刘雪玲;雷蓓;聂小平;郑晓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120ct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作者:任建文;刘艳;涂晨;应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刷检、灌洗及培养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检查准确率、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断艾滋病并肺结核11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F)、刷检及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同时行痰查MTB、痰MTB培养、结核抗体、T细胞斑点实验(T SPOT-TB)、结核菌素(PPD)实验等结核专项检查,对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 10例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痰查MTB及痰MTB培养阳性率、T SPOT-TB阳性率为2.7%、4.5%、13.6%、结核抗体阳性率10.9%,PPD试验阳性率8.1%,支气管镜检查刷检及BALF涂片及培养结果阳性率为22.5%、24.5%、30.9%,两两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作者:陆霓虹;曾琦;汪亚玲;杨蕤;李晓霞;陈扬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效果.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根据Williams标准诊断为AD、年龄小于6月龄的人工喂养婴儿.通过连续喂养干预,即给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14d,同时回避鸡蛋、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进行随访观察婴儿特应性皮炎的改善情况,采用SCORAD评分对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受试者150例,平均年龄(109±72)d,其中轻中度AD 122例,平均SCORAD评分为28.2±6.3,重度AD 28例,平均SCORAD评分为48.7±9.2,纳入疗效可评估受试者共142例.采用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7d和14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72.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氨基酸配方营养粉替代喂养2周的总有效率均优于1周的总有效率(P<0.01 vs P<0.05).合并用药的受试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无合并用药的受试者(P=0.034).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喂养干预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7~14 d,对于改善6月龄内婴儿轻中度和重度AD具有一定效果,联合应用保湿剂和外用药物治疗等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燕南;何雯;李碧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87例直肠癌术后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87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检验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前癌胚抗原水平、病理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高分化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高(P<0.05),术前化疗联合术后化疗以及术后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0.05);直肠癌局限于粘膜、粘膜下层的生存率要高于肿瘤已经浸润其他器官或组织(P<0.05);而手术方式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关(P=0.119).结论 直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病理分型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磊;曹波;刘勇峰;高峰;梅乐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DS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在颈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枚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CT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对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增强双期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进行比较,观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的强化特点.结果 动脉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实质期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碘图的平均CT值有差异(F=8.558,P<0.001).结论 增强双期双能量扫描模式所得碘图的平均CT值在不同病理性质肿大淋巴结间有差异,比较增强双期碘图的平均CT值对淋巴结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贾晓霞;武乃金;杨亚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