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下行纤支镜检查及灌洗的护理配合

张银英;李云;吴文娟

关键词:危重病人, 机械通气, 纤支镜检查, 护理
摘要:机械通气下的病情危重患者自主排痰困难,而常规吸痰常难奏效.采用纤支镜在直视下有选择性地吸引清除气道分泌物,经纤支镜采取分泌物标本培养,同时有选择性地辅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敏感抗生素腔内用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既保持气道通畅,又有利于感染控制[1].但此类患者病情本来就危重,又要行纤支镜检查,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现将我们成功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输血皮管在脑部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在脑外科的临床护理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脑部手术后创口或脑室引流的患者.由于脑部的特殊结构,所置引流管一般管腔都比较细小,而使用一般的引流袋或负压球,接头又比较大,不容易连接.我科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输血皮管接头,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经多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亲属活体取肾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佳方法,肾脏来源分别有尸体肾、亲属活体肾、非亲属活体肾[1].其中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术前准备充分,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发生率低的优点[2],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在取肾中的应用,使得供肾切口小,缩短供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止痛药(麻醉药)的使用,使供者能够更早地康复,使供受肾者更容易接受[3].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们对我院施行的32例后腹腔镜取肾的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霞;李晓蕾;付燕;刘亚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种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护理

    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运动器官,手外伤常常伴有肌肉、神经、肌腱损伤或皮肤缺损,甚至危及肢体远端的存活,带血管蒂皮瓣转移术是进行缺损组织修复与重建的主要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多种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安丰妹;徐静;孙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冠脉搭桥下肢术前消毒用抬高装置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常取单侧或双测的大隐静脉代替冠状动脉,手术前需首先对患者下肢进行消毒处理,由于目前没有专用的下肢消毒抬高装置,临床上一般采用绷带悬吊的方式.由于此种方法操作不规范,使用不方便,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下肢术前消毒用抬高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立萍;肖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细胞癌目前已成为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美观、患者康复快等优点,深受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2月为2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茜;石春怀;王小琴;金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和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显效14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20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7.2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梁云花;夏令琼;王鑫;廖色青;李利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剂量硬膜外腔灌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硬膜外腔灌注治疗颈椎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 通过对164例患者419例次硬膜外腔灌注前、中、后的护理,对该项治疗的护理操作进行总结规范.结果 16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硬膜外腔灌注护理的规范化,可使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项治疗的护理,且操作中避免疏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朱俊青;于群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HBO组115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6个月后进行格拉氏哥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比疗效.结果 GOS分级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HBO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BO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明显,对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早采用HBO综合治疗,以降低致残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陈华萍;黄梦娣;顾月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关系,为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已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1.5年的患者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16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者21例,发病率约为12.9%.问卷调查和检查结果证明,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种植后吸烟情况、牙周洁治等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种植后复查情况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有一定影响(P<0.05).其他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术后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行为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燕华;黄宝延;谭包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一般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药物外渗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4年10月以来引进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做好输液港的维护,确保了各项治疗顺利完成,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吕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旷置肠内镜下黏膜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后旷置肠内镜下黏膜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肠造口手术后2~3月的患儿行内镜检查旷置肠黏膜变化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00例双腔肠造口术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将两组造口闭合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作统计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灌肠液(NS、甲硝唑、自配中药煎剂等)对旷置肠管行保留灌肠的可行性预防措施.结果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治疗旷置结肠炎,减轻肠闭合术后排便延迟、腹胀、肠梗阻、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检查旷置肠,直观地反映了旷置肠黏膜变化,为临床提供了直观、准确的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盲目性.

    作者:韩秋梅;花芸;刘晓文;李凤;蔡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水胶体敷料用于PICC置管后透明膜过敏患者的效果观察

    化疗是肿瘤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并保护好一条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护外围血管,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1].PICC导管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临床人员对于导管本身的并发症给予了很大关注并有大量文献报导,但对于贴膜过敏问题几乎没有报道,我科对使用PICC导管过程中贴膜过敏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陈静;国仁秀;董静;刘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3 肠内营养3.3 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投给方式3.3.1 途径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咽造口、胃造口、空肠造口等.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肠道的功能能否安全使用、预计肠道营养支持的时间、胃排空功能及发生胃食道返流导致误吸的危险性等.不同途径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下.

    作者:黄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护理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中年人群高血压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并寻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佳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老年和青中年人群高血压患者共135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55例,年龄20~80岁,使用T3001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测定SV、CI、PEP/LVET、HI、AMP A、A/C、AC、TPR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人与青中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心功能指标:CO、CI、HI和AC均显著降低;AMP A、A/C、TPR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TPR增加、AC下降突出,其次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着不同于青中年患者的改变,因此,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面也有其特点.

    作者:张红;李小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住院时间与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心内科2003~2005年三年收住的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下行纤支镜检查及灌洗的护理配合

    机械通气下的病情危重患者自主排痰困难,而常规吸痰常难奏效.采用纤支镜在直视下有选择性地吸引清除气道分泌物,经纤支镜采取分泌物标本培养,同时有选择性地辅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敏感抗生素腔内用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既保持气道通畅,又有利于感染控制[1].但此类患者病情本来就危重,又要行纤支镜检查,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现将我们成功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英;李云;吴文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理结局分类研究与应用的意义与困难分析

    护理结局分类(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NOC)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护理理论系统,由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组织研究该课题并出版了大量相关文献.

    作者:曾皖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型胸肩约束带的应用

    临床上为了防止病人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常需应用约束带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限制其活动,传统约束带主要约束病人四肢,而对胸肩的约束却鲜有工具,而颅脑外伤以及精神异常病人躁动不安如不限制其上半身的活动度,发生坠床、引流管脱出的意外事件几率增加.既往我们使用床单对折约束病人胸肩部位,虽能起到约束作用,但使用非常不便.我院ICU自2005年起对躁动病人使用新型胸肩约束带,对病人的胸肩部适当约束,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安全的基本保证.全身麻醉下俯卧位常用于脊柱及脊髓各部位病变的手术.俯卧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1].我们2004年1月~2006年10月通过对210例俯卧位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芬;朱成敏;王璐;钟容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专科护士心肺复苏操作训练模式的探索与评价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初级急救措施[1].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性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2].

    作者:郝廷静;曾登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