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移植肝合并急性肾脏损伤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7月间我院应用CVVHF治疗24例同种异体肝移植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18例完全康复,2例部分康复,4例死亡.没有出现CVVHF治疗相关的任何并发症.结论 CVVHF是治疗同种异体移植肝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致操作、精心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田秀兰;黄红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吸氧是临床上基本且必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由于吸氧装置缺乏,两病患共用一吸氧管道屡见不鲜.以往玻璃的三通管只适合橡皮管,如今已不适用.笔者经实践,发现用一次性输液器可自制三通管应急,简便有效.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患者可能发生体温降低现象,导致不利影响.为了解腔镜手术术后体温降低情况,探讨适宜的应对措施,我们总结一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艳梅;石芳;曾小英;蒙美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促进护士个人发展如何帮助护理人员在满足组织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的挑战.科学合理的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护理人员制定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路径,能使医院发展目标与护士个人发展目标相联系并协调一致,建立医院与护士之间的双赢关系,进而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培养护士的组织归属感,促进护士的自我实现.同时,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医院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组织竞争力,实现医院目标的有效手段[1].
作者:侯淑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上多种疾病病人均需留置导尿管,除持续膀胱冲洗外,术后清醒第二日或留置导尿管拔管前,均需夹闭导尿管,防止膀胱挛缩或拔管后出现假性尿失禁等不良反应.临床上我们巧用一次性引流袋上的保护帽,控制尿液排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桑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初级急救措施[1].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性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2].
作者:郝廷静;曾登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失盐性肾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坏死性疾病[1],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是低钠血症,可导致循环衰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体位性低血压、昏厥、周围静脉塌陷等,病人常伴有失水、皮肤弹性差、眼球凹陷、肌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以及严重肌痉挛等.如不及时补充钠盐,病人可因失水、失盐、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引起尿毒症而死亡.2006年8月,我科收治1例左大腿巨大血管瘤术后合并失盐性肾炎的患者,患者住院半个月,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温作珍;翁雪玲;毛小燕;温佩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硬膜外腔灌注治疗颈椎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 通过对164例患者419例次硬膜外腔灌注前、中、后的护理,对该项治疗的护理操作进行总结规范.结果 16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硬膜外腔灌注护理的规范化,可使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项治疗的护理,且操作中避免疏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朱俊青;于群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肠造口术后旷置肠内镜下黏膜的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肠造口手术后2~3月的患儿行内镜检查旷置肠黏膜变化资料,从中随机选择100例双腔肠造口术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将两组造口闭合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作统计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灌肠液(NS、甲硝唑、自配中药煎剂等)对旷置肠管行保留灌肠的可行性预防措施.结果 采取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旷置肠管废用性萎缩,治疗旷置结肠炎,减轻肠闭合术后排便延迟、腹胀、肠梗阻、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镜检查旷置肠,直观地反映了旷置肠黏膜变化,为临床提供了直观、准确的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减少盲目性.
作者:韩秋梅;花芸;刘晓文;李凤;蔡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脑外科的临床护理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脑部手术后创口或脑室引流的患者.由于脑部的特殊结构,所置引流管一般管腔都比较细小,而使用一般的引流袋或负压球,接头又比较大,不容易连接.我科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输血皮管接头,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经多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3 肠内营养3.3 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投给方式3.3.1 途径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咽造口、胃造口、空肠造口等.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肠道的功能能否安全使用、预计肠道营养支持的时间、胃排空功能及发生胃食道返流导致误吸的危险性等.不同途径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下.
作者:黄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机械通气下的病情危重患者自主排痰困难,而常规吸痰常难奏效.采用纤支镜在直视下有选择性地吸引清除气道分泌物,经纤支镜采取分泌物标本培养,同时有选择性地辅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敏感抗生素腔内用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既保持气道通畅,又有利于感染控制[1].但此类患者病情本来就危重,又要行纤支镜检查,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现将我们成功的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英;李云;吴文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健康评估》是近年护理专业新设的一门课程,是培养适应21世纪护理需要的高等护理人才的必修课之一,是医学、护理学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衔接课程[1].
作者:张立力;王惠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恶性肿瘤在其病程中合并DIC多见于血液系统肿瘤,继发于实体瘤的凝血功能障碍相对少见,国内对此种病理现象的诊治护理报道较少.在此我们报告9例发生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顾异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上为了防止病人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常需应用约束带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限制其活动,传统约束带主要约束病人四肢,而对胸肩的约束却鲜有工具,而颅脑外伤以及精神异常病人躁动不安如不限制其上半身的活动度,发生坠床、引流管脱出的意外事件几率增加.既往我们使用床单对折约束病人胸肩部位,虽能起到约束作用,但使用非常不便.我院ICU自2005年起对躁动病人使用新型胸肩约束带,对病人的胸肩部适当约束,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病人安全的基本保证.全身麻醉下俯卧位常用于脊柱及脊髓各部位病变的手术.俯卧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1].我们2004年1月~2006年10月通过对210例俯卧位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芬;朱成敏;王璐;钟容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细胞癌目前已成为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美观、患者康复快等优点,深受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2月为2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茜;石春怀;王小琴;金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胃肠内营养是补充患者营养的主要途径,以往术毕常规空肠造瘘,经腹壁切口引出营养管;为了防止和减少引流口感染及肠瘘的发生,促进吻合口及伤口早日愈合,我科从鼻腔引出营养管而不需增加切口,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志美;曾俊;王自强;谢维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一般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药物外渗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4年10月以来引进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做好输液港的维护,确保了各项治疗顺利完成,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吕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早起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医院为减少医疗成本和有效保证高质量服务,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适当的计划,使服务对象获得佳治疗和护理[1,2].我院ICU自2004年1月开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术后监护阶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细秀;冯小芳;伊丽莎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