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章一华;古锦屏;蔡云霞;吴湘玉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以多饮和排出大量稀释性尿为特点的综合征[1].如不及时处理,将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生长发育落后等多种并发症.2005年3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尿崩症患儿5例,经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和动态监测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5例患儿均好转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曹雪宏;周成;吴碎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肺动脉高压危象是指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达到或超过主动脉水平,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及低氧血症.它是心脏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常见于两周内肺循环阻力尚未下降的新生儿及术前左右分流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多发生于术后3 d内,术后任何微小刺激(如缺氧、酸中毒、气管吸引等),均可诱发急性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8月~2007年4月,198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的早期干预,减少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漂浮导管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SICU收治的211例肝移植术后留置漂浮导管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对漂浮导管进行护理及预防其并发症.结果 通过漂浮导管的监测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提供了液体治疗和心脏功能的重要诊疗指标,从而指导治疗和用药.同时通过采取加强对穿刺口、管道等护理,减少测压值的误差,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措施,使大部分肝移植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结论 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漂浮导管的监测与护理,有利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及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黄利娥;余娜;陈泽红;李雪雁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们根据管套针的原理,将双腔气囊导尿管内加一套管芯,在临床上用于因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气囊导尿管不能导入者,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随着加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手外伤断指数日趋增多.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成为广大手外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课题.断指再植术后常见静脉危象直接影响断指的成活率,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手术探查再通静脉;其次是通过指端侧方切口放血疗法,我科近年来多采用挤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的静脉危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薇;赖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并落实有效的降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方法.结果 实施1年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由25%降至13%,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上升至96%.结论 品质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封菊香;毛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口服药发送是病人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是护士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工作,病人能否得到准确、及时、正确、安全的药物治疗,关键取决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1].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使部分病人未能按时服药或随意服药,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造成安全隐患或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李文珍;马泽君;黄玉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2001~2006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的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
作者:郑玲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从而提供更多的帮助.方法 质性描述.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3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主题,得出4个主题:(1)拒绝和接受;(2)焦虑;(3)价值感丧失;(4)真诚关爱的体验.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广泛而持续的心理支持,呼吁社会及政府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韩蔚;叶丽花;邹毓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肺心病缺氧的临床判断主要依据动脉血气分析,但作血气分析需反复穿刺采取动脉血,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无条件进行血气分析和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探索一种无创的辅助判断肺心病病人缺氧程度的评分方法,引进美国knaus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为框架,借鉴施新娟[2]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增加、修改设计了肺心病病人缺氧量化评分表,并对699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作了回顾性总结,同时严格筛选观察病例中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缺氧状况进行量化判定,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质量.
作者:关萍;吴瑞明;陈仁华;朱绍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降低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率.方法 将3 000例急性骨伤石膏固定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设置浸泡石膏的水温、水量以及石膏固定后关节处垫枕,观察每组石膏固定折断率.结果 研究组石膏固定折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设置浸泡石膏水温、水量以及石膏固定后关节处垫枕,可明显降低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
作者:李冬梅;王琳;张静玉;常淑娟;高宇清;杜雪梅;安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气管狭窄及离断伤的修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有断端吻合、肌骨膜瓣修复等,在治疗上虽然方法很多,但常由于手术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反复形成、新建气管壁塌陷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1].1993年11月~2004年5月我科对9例气管离断或狭窄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锁骨瓣进行一期气管重建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英;张虹婷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病房在2006年6月29日收治了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万芹;宇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病毒性脑炎系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一般为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发热可高达40℃以上,重型病例可有抽搐、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2004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0例病毒性脑炎,其中22例佐治高氧液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李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少见严重的致命急症,是指在非直接外伤或异物损伤的情况下发生的食管全层破裂[1],剧烈呕吐和急剧运动是常见的病因,尤其是暴饮暴食及饮酒后易发生,也称之为呕吐性食管破裂[2].我科于2005年10月收治一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经5个月的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由于冠心病患者对心肌缺血耐受性差,且多有年龄大和肥胖,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多脏器功能差等特点,术中病情复杂多变,药疗方案严谨,用药复杂、种类繁多.而用药护理则是手术配合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2月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3例术中用药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凤;章一华;古锦屏;蔡云霞;吴湘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头皮是烧伤植皮常用的取皮区,但头部发际区消毒需二人配合,托头的助手要坚持较长时间,费力并且难以做到无菌操作.
作者:刘丽华;吴涛;廖晓茹;黄芬;吴湛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肝病病人的营养支持肝脏是人体内体积大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的肝脏大约重1 200~1 500 g,约占体重的1/36~1/50.流入肝脏的血液分别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其中肝动脉提供的血液占肝脏总血流量的25%~35%,但却为肝脏提供60%~75%的氧;门静脉提供的血流量占肝脏总血流量的65%~75%,仅为肝脏提供25%~40%的氧.门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至肝脏,通过在肝脏的一系列代谢过程转化为机体可利用的资源,为机体功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动脉置管监测血压、中心静脉置管、放置右心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必须和重要的监测手段.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围手术期确保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重要静脉通路.而动脉、静脉导管感染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心脏手术病人885例动、静脉置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耘;丁璐;李辉;董穗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在退变损伤的基础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据统计8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经过积极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我科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采用三维正脊治疗的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专业护理,收到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红;黄建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