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房外Paget病32例临床分析

徐春兴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32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临床特点、病理资料以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32例均行局部扩大的病灶切除术,其中切除后直接缝合27例,游离植皮5例.随访12m,复发5例,再次手术.结论 局部扩大的病灶切除术是治愈的关键.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阴囊浅表扩散性黑素瘤的体会

    我区地处边疆,人口分布广,交通欠发达,皮肤专科门诊少,患者就诊皮肤专科门诊有很大困难,作为专科医生更有义务对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仔细观察病情,询问病史、全面考虑,做好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尤其提高对恶性程度高的皮肤病的诊断质量,对边疆恶性皮肤病患者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作者:曾佳;王小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房外Paget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32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临床特点、病理资料以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32例均行局部扩大的病灶切除术,其中切除后直接缝合27例,游离植皮5例.随访12m,复发5例,再次手术.结论 局部扩大的病灶切除术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徐春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瘙痒性、暂时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病程超过6~8w者为慢性荨麻疹[1].

    作者:苏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得宝松穴位注射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82例疗效观察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是皮肤病门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对其治疗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因常规涂药、上药、敷药等治疗受限及效果不理想等影响,需要寻求一种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作者:陈立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2例

    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是病情严重的药疹之一,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其典型皮损表现为手背、踝、肘、膝等易受伤的部位发生水疱,也在躯干和皮肤的皱褶部广泛发生炎症性水疱和大疱,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形成大面积的表皮松解坏死,易合并感染,形成烫伤样创面,严重者易并发败血症,心、肝、肾功能损害,现将2000年3月~4月治疗的2例男性患者的经过分析如下:

    作者:韩英;李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应用中成药新银灵颗粒剂与小剂量阿维A对红皮病型银屑病进行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2.84,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51,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9.11,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

    作者:杨洪浦;原晓峰;龚华;丁素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生殖器带状疱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颜面,双于掌褐红、紫红斑并关节痛2 yr,会阴部水肿,簇集性水疱并灼痛,针剌痛3 d来院就诊.患者于2004年3月无明显诱因于颜面(主见鼻翼两侧)出现紫红斑,微灼痛,不痒,日光照射后红斑颜色加深,灼痛感加重.

    作者:秦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05年昆明市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基线调查评估报告

    昆明市艾滋病流行态势严峻,为了给政府制定艾滋病预防对策、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预测我市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干预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昆明市开展了包括吸毒人群和暗娼在内的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规模估计,同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艾滋病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偏低,干预工作覆盖面较小,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作者:昆明市卫生局;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功能电离子仪治疗腋臭40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5月~2005年9月采用多功能电离子仪治疗腋臭共40例,效果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腋臭患者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均为距离腋窝1m可闻到臭味(夏季)的典型病例;年龄20~38岁;病程3 yr以内15例,3 yr以上25例;均为双侧发病;均曾用名露、半月清、西施兰等外用药物治疗,未效.

    作者:李晓蓉;张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患儿女,2 d,出生时即发现口腔黏膜血疱,约鸽子蛋大小,口唇及口周皮肤剥脱.右手背、手指、右下肢伸侧等多处皮肤大水疱,血疱,部分皮肤剥脱.次日又发现右足底及右下肢、膝关节周围、双手背、手指、双足、左侧颈部等多处皮肤出现大水疱、血疱,部分水疱破后表皮大片状剥脱,皮损以摩擦受压部位尤甚.

    作者:董成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草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ET-1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中草药对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内皮素-1(ET-1)的作用,来探讨中草药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以便寻求更有效的中药配方.方法 我们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筛选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作用的单方和复方中草药.采用KC体外培养的方法,经中药处理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培养的上清液中(ET-1)的含量.结果 单味药白芷(70.06±29.4)pg/ml、补骨脂(56.00±5.29)pg/ml,与对照组(46.10±7.51)pg/ml比较有显著的上调KC分泌ET-1的作用(P<0.05);复方中药(80.60±15.7)pg/ml比较对照组(44.70±5.50)pg/ml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中草药对KC有明显的促分泌作用.讨论我们知道KC可产生ET-1,而ET-1又可促进MC增殖、分化.中药对KC分泌ET-1具有上调作用,而促进ET-1增加可能是中药治疗白癜风机制之一.

    作者:管晓春;段逸群;吴纪圆;阎鸣;曾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玉屏风胶囊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玉屏风散一方首见<世医得效方>,继现<丹溪心法>,五版中医专业教材<方剂学>将其归属固涩剂,称为益气固表止汗之代表方.玉屏风胶囊是根据玉屏风散来制作的,它克服了玉屏风散的服药不方便,服用更加方便、高效.

    作者:宋东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药物超敏综合征2例

    药疹临床上多见,但是有一类相对少见,称之为药物超敏综合征[1](drug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笔者现将近来收治2例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 女,37岁,因持续性发热0.5 yr伴全身皮疹12 d入院.

    作者:李会廷;刘进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克拉霉素配合前列腺按摩治疗非淋菌性前列腺炎55例

    我们采用口服克拉霉素配合前列腺定期按摩,治疗非淋感染后的前列腺炎.共治疗观察55例,(其中衣原体34例,支原体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用药联合朴菇多糖治疗慢性湿疹24例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4年4月~8月,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免疫调节剂金菌灵(精制复合朴菇多糖)胶囊治疗慢性湿疹,观察其疗效.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 50例慢性湿疹患者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年龄18~65岁,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0.1±12.3岁,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并且近2w内未外用或内服相关治疗药物.

    作者:饶俊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本文讨论了13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作者:宋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并发皮肤瘙痒症5例临床分析

    作者认为恶性肿瘤引起的瘙痒有二种特点:(1)患者难以忍受;(2)抗组织胺药物无效.

    作者:郑晓玲;胡晋华;史瑞英;赵海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特比萘芬治疗头癣37例

    特比萘芬是第2代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而达到杀真菌作用,此作用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系统无关,故不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肝脏损害极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相当低,并有强大的药物后效应.

    作者:马超;牛丽敏;李淑玲;吴玉红;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1例

    患者男,23岁.因背胸肩毛囊性炎症性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伴瘙痒,刺痛烧灼感3 m而就诊.患者于6 m前因胸背肩及四肢细小风团,片状红斑就诊于乡卫生院,以荨麻疹治疗,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及抗组胺药(仙利特)尚有钙剂,用则好转,停则复发,反复数月.无奈就诊于本院.从发病以来,不发热,睡眠欠佳,胃纳尚可,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

    作者:刘桂珍;温兰义;刘八宝;武丽芳;王宝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分析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NGU已成为全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跃居首位.

    作者:邵剑春;胡大春;周玲;伏改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