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1例

鞠剑波

关键词:浅表性, 胸腹部, 色素沉着, 患儿, 大腿内侧, 色素性, 着色, 云南, 乳酪, 皮下, 昆明, 挤出
摘要:患儿男,6岁6个月,云南昆明寻甸人.因胸腹部、大腿内侧色素性小丘疹3年就诊.3年来,患儿胸腹部及大腿逐渐出现皮下小丘疹,逐渐着色,多数有色素沉着,部分有少许乳酪样物可挤出.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 探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VAS评分7~10分的中老年PHN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7天为1疗程,研究组常规治疗4疗程,前两疗程加用静脉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4疗程.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60例患者治疗第1、2、3、4周分别有30例、40例、42例、46例获不同程度的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6.6%、70.0%和7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PHN有显著疗效.

    作者:许镲;欧珊华;黎昌强;陈德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环境及遗传因素对痤疮发病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痤疮与饮食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饮食频率、皮肤性质、家族史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痤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痤疮家族史、接触放射线、油性皮肤、暴晒以及进食动物油、辛辣食物、高脂食物、蛋制品、鱼类产品次数增多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1,P<0.05);而进食水果、蔬菜及植物油次数增多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痤疮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危险因素有关,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痤疮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智;邹勇莉;顾华;何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酸性脱色剂致唇部慢性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老年女性,58岁,农民.因上唇肿胀7年余就诊于本院皮肤科门诊.7年前,因患地方性疾病-氟斑牙,使用酸性脱色剂祛斑后牙齿有异常感觉出现,主要表现在进食硬物时的酸涩感.异常感觉持续约1年后消失.但在使用脱色剂的牙齿上,釉质逐渐变色,斑点状脱落,并开始出现以上唇为主的皮肤黏膜水肿,时有好转.随牙齿损坏程度而肿胀更为明显,并且伴有局部充血状态.日光照射没有明显的不适和加重反应,坏死的牙齿也没有继发症状.患者先后多方就诊治疗均无明显疗效.

    作者:王宗兵;马远杰;刘新伟;丰盛;韩普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1例

    患儿男,6岁6个月,云南昆明寻甸人.因胸腹部、大腿内侧色素性小丘疹3年就诊.3年来,患儿胸腹部及大腿逐渐出现皮下小丘疹,逐渐着色,多数有色素沉着,部分有少许乳酪样物可挤出.

    作者:鞠剑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固定性药疹15例临床分析

    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的固定性药疹常见,而由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固定性药疹临床相对少.现将1996~2008年门诊工作中,诊治的15例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固定性药疹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自体疣种植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局部注射联合自体疣种植术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在使用自体疣种植术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皮损处注射治疗.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79.2%,对照组治愈率为47.6%,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局部注射联合自体疣种植术治疗顽固性扁平疣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毛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以耳部尖锐湿疣就诊的隐性梅毒1例

    尖锐湿疣发生于耳部少见报道,近来我科发现1例耳部尖锐湿疣合并隐性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左侧耳部疣状皮损3个月,于2008年2月20日来院就诊.

    作者:任昌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本文综述其表面标志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秀红;付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发腱黄瘤、结节性黄瘤病1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4岁.臀部、双肘、膝关节伸侧、手腕、踝部皮疹20余年,无自觉症状.于2008年5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玉米粒大小黄色斑片,逐渐长大变为球形、半球形皮下结节,后渐增多,下蹲站立时偶伴有疼痛.其后双掌指关节、肘、膝关节伸侧、手腕、踝部也出现类似皮损.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肝脏病等其他病史.

    作者:沈华;李承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玉溪市麻风防治历史与现状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北纬23°19'~24°53',东经101°16'~103°9'之间.东北和北面接昆明市,东南和南面与红河州相邻,西南和西面连普洱市,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辖红塔、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和元江等1区8县.玉溪市麻风病流行的历史,据1957年调查资料记载,澄江县早在500年前就有麻风发生,全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以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地区发病较多*.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2 369例,其中多菌型1 150人,少菌型1 219人.累计治愈1 907例,累计死亡373例,累计其他减少47例,累计复发65例;尚有现症病人42例,多菌型33例,少菌型9例.

    作者:李孝安;陈良;鲁建波;普学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Jo-1抗体与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临床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抗Jo-1抗体与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PM/DM)的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16例抗Jo-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特征,并与81例阴性组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中抗Jo-1抗体阳性占16. 5%,抗Jo-1抗体阳性组出现肺间质病变(ILD)11例(68.75%)、肺部感染15例(93.75%)、和多关节炎/关节痛8例(50.00%)、肌肉活检异常3例(18.75%)、肌力异常4例(25.00%)、RF阳性5例(55.50%)、技工手4例 (25.00%)、发热14例(87.50%)、皮肤硬肿5例(31.25%)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抗Jo-1抗体阳性者有明显的肺间质病变、肺部感染、多关节炎、RF阳性、技工手、发热、皮肤硬肿等临床特征,提高对Jo-1抗体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张佩莲;李晓岚;邓丹琪;周晓鸿;谢红;付萍;郭芸;王晓云;姜福琼;冒长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体会

    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的重灾区,截至2008年底,云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65 003例 ,专家估计云南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已经超过8万.据2005年专家估计,我国约有73%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1].如此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已被HIV感染,得不到治疗和关怀,且在继续传播给他人.这些人发病后首先就要到医疗机构就诊.以云南省为例,2007年,云南省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HIV检测人数已达48万人份,其中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省当年报告数的19.5%.到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HIV检测人数已达106万人份,其中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省当年报告数的30%.由此可见,医疗机构逐渐成为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窗口和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阵地.

    作者:杨志芳;方清艳;霍俊丽;马爱兵;杨志敏;张秀劼;徐万莉;崔文庆;苏兴芳;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巨大尖锐湿疣治疗中围术期护理作用的观察

    目的 加强巨大尖锐湿疣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降低复发率及术后感染率.方法 32例巨大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电灼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心理特点及术后创面大小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 经12个月的随访,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1次治愈,9例患者2次治愈,7例患者3次治愈,5例患者4~5次治愈.结论 对巨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萍;杨洪兵;艾勇;郑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UVA1对人工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UVA1照射剂量对人工皮肤真皮细胞形态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建立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以不同剂量UVA1(0J/cm2-80J/cm2)照射人工皮肤,通过HE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经UVA1照射后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通过MTT法检测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结果 HE染色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随UVA1剂量的增大而减少,于真皮浅层较为明显;MTT法示与0J/cm2组相比,20J/cm2和30J/cm2UVA1照射人工皮肤时成纤维细胞活性未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UVA1剂量大于40J/cm2时细胞活性下降明显(P<0.05,P<0.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UVA1照射剂量大于40J/cm2是造成人工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始剂量.

    作者:孙素姣;苏顺琴;徐继鹏;姚露;罗雯;何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生殖器药疹误诊32例

    皮肤上出现皮疹的药疹容易诊断,但仅发生在外生殖器的固定性药疹,同时又有不洁性行为病史者,容易误诊.现将笔者收治的32例外生殖器药疹误诊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9.5岁,职业:农民5例,民工18例,公务员2例,教师1例,长途汽车驾驶员4例,大学生2例.病程2天至15天;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16例,急性胃肠炎6例,足癣并感染2例,头痛2例,急性扁挑体炎3例,尿路感染3例.所有病例都分别服用过抗生素,解热镇痛剂,磺胺及巴比妥类药物,32例患者在服药前都有冶游史.

    作者:马爱兵;杨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特异性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追踪观察

    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了观察其对慢性荨麻疹的远期疗效,我们对1992~2004年间完成特异性脱敏常规治疗的20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2~14)年的追踪随访,结果显示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但有很好的近期疗效,而且亦有肯定的远期疗效.兹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笑宇;王太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儿水痘14例临床治疗分析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呼吸道出疹性疾病,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新生儿水痘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水痘14例报道如下:

    作者:杜曾庆;李凌嫒;刘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博禾祛斑霜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博禾祛斑霜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9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外用博禾祛斑霜和氢醌霜治疗,同时均内服加减逍遥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6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博禾祛斑霜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作者:杜仕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组胺、组胺受体与变态反应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特别是组腚受体在变态反应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起到的推对作用.

    作者:郝飞;钟华;宋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红斑型天疱疮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例

    患者男,24岁.因头面颈、躯干及双上肢渐起红斑、水疱、伴痒痛2月,于2006年6月6日入我科住院治疗.2006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头部起散在的红斑,部分红斑上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薄易破,破后有渗液、易结痂,自觉痒痛.当时未治疗,皮疹逐渐增多,波及面颈部,皮疹可自愈,但新发多于消退.

    作者:许速;周远力;何国强;张地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