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武;邱荣锋;李淑莹
目的:分析实施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市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社区内的常住居民658名,实施综合健康管理.结果:居民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学军;黄岳青;赵翼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在其住院期间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干预前后患者在心理调试、用药知识、饮食控制、运动知识、自我监测等遵医嘱行为方面的差异;观察干预后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达标情况.结果: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在心理调试、用药知识、饮食控制、运动知识、自我监测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糖尿病达标率从35.25%上升到80.33%,而高血压的达标率从从40.80%上升到82.79%,干预前后的达标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其遵医嘱行为的得分,也能显著提高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达标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易观娣;梁玉婵;李蓬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同时结合与睡眠相关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采取对照组同样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创建舒适的休息环境、睡眠卫生指导、加强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PSQI积分均低于护理前,PSQI积分≥7分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上述指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通过给予患者睡眠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车晓宁;阮彩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在没有超声的支持下,运用塞丁格技术(MST)将穿刺点由肘下移至肘上,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肘上可触及到的血管的32名患者,用“盲塞法”穿刺置入PICC导管,将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置管相比较.结果:运用“盲塞法”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比传统PICC肘上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在没有超声支持下,运用“盲塞法”可使PICC穿刺点从肘上移至肘上,一方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方面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改善HIV/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提高HAART疗效.方法:使用SCL-90量表对分组的60例患者进行心理评测,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统计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和CD4 +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检验心理干预对HAART疗效的影响.结果:心理干预后,研究组SCL-90量表的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阳性总分因子分数下降程度和CD4 +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少SCL-90量表的部分因子测评分数,提高HAART的疗效.
作者:严秀芹;王志英;赵夏英;吴彩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在臂丛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臂丛神经病变疑似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通过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检测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单一手段检测,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臂丛神经病变采取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诊断,能提高敏感度和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比单一检测手段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能为治疗方案确认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政辉;丛志斌;邹苏娅;朱静;徐爽;贾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从肺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入手,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肺的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机制,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清山;李天威;王清碧;毕信亚;唐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普通机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γ辐照机采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在输血前后C蛋白变化(CRP)、循环免疫复合体(CIC)、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在输注前后的变化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出现了明显的升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参数进行测量时,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血小板的输注无效,利用γ辐照机来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采集,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升输注的效率.
作者:李琼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在门诊处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医保门诊处方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研究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2011年间门诊大方记录,从不同系统、不同年份、药品的类别以及药品是否与本次治疗有关等角度对门诊大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处方逐年减少.各系统之中,外科系统门诊处方管理相对不规范.药品中以心脑血管类多,占33.73%;14.12%的药品与本次治疗无关.结论:首先要给门诊大方一个合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医院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遏制大处方.政府要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使民众建立起对疾病和健康的正确认识.
作者:赵磊;王红宇;张玉琴;王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疤痕缺陷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患者的子宫切口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将有缺陷的子宫切口疤痕分为两型:疤痕团块型18例(56.25%),切口假腔型(亦称切口憩室)14例(43.7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缺陷有其特异性,超声能做出准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卞海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作者:杨晓玲;谢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减补肺汤对IPF大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调节作用,以评价加减补肺汤通过抗氧化作用有效的改善IPF大鼠的状态.方法:SD大鼠气管一次性滴注复制IPF模型(1mg/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药物组、加减补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强的松组ig强的松0.56 mg·kg-1,加减补肺汤三个剂量组分别ig加减补肺汤6.0、3.0、1.5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第28 d股动脉采血,处死动物后取出肺脏,WST-1酶法检测血清中SOD活力,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酸水解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SOD1、SOD3mRNA表达情况.结果:加减补肺汤中、低剂量能降低IPF大鼠肺组织中胶原的沉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上调肺组织中SOD1、SOD3mRNA表达.结论:加减补肺汤能较少IPF大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OD1、SOD3 mRNA表达,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有关.
作者:杨长福;杨冰瑶;欧江琴;林昶;张晓蓉;王和生;王世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收治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1例发生置管穿刺点渗漏,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无1例死亡.其余75例经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后,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迅速好转,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现象,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治疗过程中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持续腰池引流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等,对促进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痊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职班护生上课注意力情况,了解原因,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4名高职班护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在20~ 30分钟的占42.86%,尤其在下午及选修课上,一半以上的同学在玩手机或睡觉,一部分在聊天.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授课的形式不吸引人(占57.14%)或内容枯燥(占71.43%),教师授课语调一直平淡(占76.19%)或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占66.67%)容易让学生分神(P<0.05).结论:高职班护生普遍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自身原因加以改进,教师更应改进授课技巧,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注意讲课语调,吸引学生注意力.
作者:刘继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飞龙掌血药材中橙皮苷,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方法:以甲醇作溶剂超声提取药材:采用HPLC优化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 m);流动相:乙腈(A)-0.75%冰醋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nm;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分别测出其峰面积,采用外标法定量;柱温:30℃.结果:飞龙掌血中橙皮苷、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874~2.4372μg(r=0.9997),0.0623 ~0.3117μg(r =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8(RSD 2.03%)、100.09 (RSD 2.2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飞龙掌血药材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其结果可为其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冬梅;李松;周强;冉勇华;江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8.33%和80.0%,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和对照组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相比,实验组患者得分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011年与2012年我中心的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与2012年患者用药金额、用药构成比的情况.结果:心血管系统药物、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物、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药品的总金额同比增高.2012年使用中成药比2011年同比下降;心血管系统用药分布中主要以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和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为主.在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中主要是以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钙代谢调节药物为主.抗微生物药分布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为主;结论:2012年我中心药品金额较2011年稍有增高,在药品使用金额在排序上,虽有微小的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说明两年来,基本药物实施得到平稳发展.
作者:俞济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B超诊断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超检查,对7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声像图分型.结果:72例肝血管瘤,经B超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4.5% (68/72);漏误诊4例,占5.6% (4/72),分别为3例肝癌液化,占4.16% (3/72),肝囊肿1例,占1.38%(1/72).结论:通过B超多切面探查及声像图特征表现,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准确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尿白蛋白(UA)、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以及血肌酐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了解及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采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更理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何玉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