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3例分析

张庆斌;陈志昌;梅宏;罗猛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 肺癌肺切除术
摘要: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叶切除术后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1]。我科于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各种肺叶切除术后发生BPF 13例,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埋伏尖牙自体牙移植后牙根吸收的 CBCT 研究

    埋伏阻生牙是口腔正畸临床常见病,除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常见,诊断常无困难,但埋伏牙能否保留,是否需手术矫正,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疗效,则需要密切结合影像资料来判断。以往,对于一些倒置、水平阻生的尖牙,往往直接拔除。自体牙移植术的出现使得这类埋伏阻生牙有了新的治疗方法。牙根吸收及骨性粘连等术后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牙存活率低的重要影响因数[1]。锥形束CT (CBCT )可以从三维方向观察牙根吸收情况,避免因倾斜角度和放大率而产生测量误差研究指出[2],传统X片对炎症性牙根吸收的检出率为68.8%,而通过CBC T 的检出率为100%。本研究采用CBC T 对埋伏牙移植后牙根吸收程度进行分级半定量诊断,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娄珊;郑之峻;王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患儿呼吸障碍,是导致患儿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此类患儿的病死率高。有效的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本文选择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佳;刘玲;陈姝姝;陈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气管狭窄切除重建联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麻醉处理1例报告

    气管重建术的术中呼吸管理是麻醉的难题,如还要同时在单肺通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麻醉管理将更加棘手。现将1例气管狭窄切除重建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骆弟欢;张亦南;王海英;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4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作者:朱姝;黄作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效衔接的模式构建

    根据本地区、本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形成共识。贵州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由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牵头,在护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方面,重点参考了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并结合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展开了一系列制度理论的探索。

    作者:张正红;李蓉;沈珣;李业明;陈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传统理论认为冠心病是脂质沉淀造成阻塞而引起的,但一半的心血管事件发生于血脂水平正常的患者,因此寻找可用于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 A PN 与BNP的检测,以探讨其水平在 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翼;芦源;马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AEG-1、β-catenin和 C-myc 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AEG‐1、β‐catenin、C‐myc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研究组,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中AEG‐1、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肝癌组织中AEG‐1、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织中AEG‐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0),β‐catenin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8),AEG‐1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5。结论 AEG‐1、β‐catenin和C‐myc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AEG‐1可能通过Wnt信号传导途径调控下游的β‐catenin和C‐myc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参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程云娟;罗新华;程明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3例分析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叶切除术后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1]。我科于199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各种肺叶切除术后发生BPF 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斌;陈志昌;梅宏;罗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4例分析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替米沙坦能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具有良好肾保护作用。

    作者:高燕;袁鲁亮;张丽敏;刘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输尿管镜碎石在急性输尿管结石致尿脓毒症紧急解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脓毒症紧急解压采用输尿管镜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成功率95.92%优于对照组81.25%;术后5 d结石清除率治疗组77.55%优于对照组68.75%,术后14 d结石清除率治疗组97.95%优于对照组85.41%;治疗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脓毒症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虎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安珂微创旋切术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伴脓肿形成46例疗效观察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多发生于初产妇产后3~4周的哺乳期,乳腺脓肿则是改型乳腺炎的后期临床表现,其常见的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引起的急性乳腺炎亦比较罕见。乳腺炎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脓肿可向外破溃,形成窦道,经久不愈。脓肿还可渗透至乳房和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易发生脓毒症[1],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对46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伴脓肿形成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对口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礼波;刘道生;洪伟;陈宗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七氟烷对女性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研究[1‐2]表明,多种麻醉药物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窦房结起搏和(或)传导功能。而目前为止,七氟烷对心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女性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使用七氟烷提供电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树春;刘兴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啶在40例 ICU 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常被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病人的辅助治疗,但此类患者机体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发生人机对抗现象,对机械通气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1]。有效的镇静可消除患者各种负面情绪,减少过度氧耗,防止人机对抗的发生。本文通过比较8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镇静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轶;施贤清;王迪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部外伤后迟发性血胸206例诊治分析

    胸外伤后发生迟发性血胸系指外伤后48 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因其发生隐匿,容易被忽视,发现时已有严重后果,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为探讨迟发性血胸的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76例胸部损伤的患者,其中发生迟发性血胸206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震宇;张磊斌;常亮;陈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两组化疗组(35例)和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组(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和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组患者的CD3、CD4值,化疗组CD4/8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 CD8、N K 细胞、CD19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3%,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3%。结论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在增加疗效的同时并未加重抑制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健;陈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桥接式提拉法+USS 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3例疗效分析

    腰椎是脊柱滑脱中常见的部位,一般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常见部位在 L4/L5及L5/S1,腰椎融合术是目前重建腰椎稳定性的主要手段[1],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路桥接式提拉法复位、脊柱内固定系统(USS)内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PLF)或椎间植骨融合(PLIF )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远;刘德见;余义涛;吴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柏倍中药洗剂在5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针对肛肠疾病,目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肛门水肿、疼痛是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中药的独特疗效在治疗肛肠手术术后并发症,尤其在消炎、止痛、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1]。

    作者:王勇;聂静涛;韦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术式用于白内障治疗的临床分析

    白内障是眼科的高发疾病,视力损害与致盲的主要因素就是白内障[1]。对白内障患者治疗优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治疗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患者的视力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

    作者:杨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CT在下肢动脉低剂量 CTA 的应用价值研究

    随着多排螺旋 CT 的普及,CT 血管成像(CTA)[1]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但由于其采用螺旋薄层采集,扫描范围大,而导致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采用低管电压CTA 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于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的价值。

    作者:朱向会;陈唐兵;张义平;阮守宇;李群武;曾琼;阮馨筑;赵小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肾癌根治及右心房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1例报告

    2014年5月我院为1例左肾癌伴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患者进行了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左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肝上型)取出术。手术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舒义竹;向道康;兰萍;令狐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