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丁;钟亚玲;杜琼;赖德明;袁有才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道炎症长期存在,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原则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外加抗菌素治疗气道炎症,普通一线抗生素口服或肌注抗炎效果常不理想,故常采取较大剂量的抗生素静脉点滴以缓解症状.本资料观察了28例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在营养不良婴幼儿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52例婴幼儿营养不良患儿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铜兰蛋白(CER)水平.结果营养不良婴幼儿血浆RBP、P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ER水平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RBP、PA、CER水平与婴幼儿营养不良程度有关,血浆RBP、PA、CER检测有助于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病情进展作出判断.
作者:张丁丁;钟亚玲;杜琼;赖德明;袁有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使参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人员了解诊治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多部门合作中容易忽略的协作问题,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分析66例复杂的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全过程,了解内科、介入放射科、外科联合抢救过程中的缺陷与其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解决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结果内科对向血管介入科室选送的病人进行的提高血容量、减少血管收缩剂的使用等预处理和入选病例问题上应予重视;介入放射科在造影血管的选择、操作技术、采像方式和时间上的完善可提高成功率,在病灶区放入导管可协助外科的手术定位;外科在手术中除积极运用传统的技术耐心探查,还应采用术中内镜和灵活创新的新技术方法以探明病灶.结论本病的抢救是急诊的难点之一,重点在于病灶定位,在此问题上,多科室间的协作和技术的完善以及创新在成功抢救上尤为关键.
作者:黄庆娟;朱惠明;洪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创伤后脑积水常继发于重型颅脑外伤,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迁延性昏迷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创伤后脑积水的确诊率,选择恰当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31例(GCS≤8分),其中创伤后脑积水38例,发生率为2.9%,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光阳;王玉玉;刘同华;李刚;李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反应,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已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 1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损程度正相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急性脑梗塞者神经细胞损伤,减少凋亡,因而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有利.我们对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杏丁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1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玲;杜立;钮琼;柴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于小儿严重的小腿及踝部皮肤剥脱伤,我们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一期缝合法,有效地解决常规缝合带来皮肤张力高,引流不畅,皮下积血、积液,深筋膜压力高致微循环障碍,从而提高了剥脱皮肤成活率.1992年至2002年我科收治了小腿及踝皮肤剥脱伤18例,采用以上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吕贵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传统的术后镇痛,是根据病人的需要间断肌注止痛药,这种被动的镇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痛法,即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方便等优点.本文观察了术后PCEA对病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爱宁;王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13年,突发晕厥半小时而于2003年11月18日人院.患者高血压病史40+年,高血压达200/120mmHg.脂肪肝20+年,胆结石16年,无手术及外伤史,吸烟40年,20支/天,饮酒20年,3两/天.患者两个月前曾于我院作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中远段约50%~75%狭窄,左主干中段见斑快,其余各段无明显狭窄.冠脉造影后严格服用依那普利(5mgb.i.d)、阿司匹林(50mg qd)、阿托伐他汀(20mg qn)、美托洛尔(6.25mg b.i.d)等药物.
作者:许官学;石蓓;刘西平;郝星;姜黔峰;赵然尊;刘志江;郭艳;余国珍;陶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性,66岁,住院号27469.因右下腹痛25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无类似腹痛史.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病史.查:T36.5℃,P84次/分,R21次/分,BP135/85mmHg.急性病容,神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胸部未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对称,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固定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苏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室腹腔(VP)分流术是当前治疗脑积水以解决脑脊液循环障碍的标准方法[1].分流术的历史就是防止手术并发症而努力的历史[2].而腹腔相关并发症在引流失败原因中占重要比例[3].对我科1995年4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151例不同原因脑积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73例行传统术式,78例行改良术式,经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后者术后因腹腔相关并发症而校正分流管的机率明显低于前者,而在术后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现报道我科多达7年的治疗经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姚倍金;王莉;丁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39kg,因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于2004年9月25日行双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该手术在我院属首例,其麻醉处理也未见报道.
作者:王竹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9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半常规量甘露醇0.5g/kg/次治疗脑卒中40例,并与常规量甘露醇1.0g/kg/次治疗脑卒中40例的疗效及肾脏功能损害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现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26例破伤风患者的诊治和护理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6例破伤风患者,均来自农村,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8~70岁,其中,四肢裂伤17例,右手爆炸伤3例,左手手指猪咬伤1例,左手背车擦伤2例,右手前臂被电动机皮带擦伤1例,面部烧伤2例.伤口深1.5~6cm,受伤后进行简单清创的有10例,自行草药外敷9例,未作任何处理者7例;潜伏期1~24天,7天以内者4例,7~10天15例,10天以上者7例.入院时神志清楚,无发热,有颈抗,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对声光刺激发作的肌痉挛能自行减轻.26例病例中,治愈17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
作者:王再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服或误服有毒物时,尽快清除胃内毒物是抢救成功的主要环节之一.我科自1999年4月开始采用内镜直视下洗胃等方法救治急性中毒的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忠;赵容;钱玉蓉;黄微;邱方芳;吴渝斌;巫祥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及神经沟内的一换种慢性损伤.表现为尺侧1/2指麻木,无力或功能障碍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能客观地反映神经传导功能,可判断被检查神经节段病损程度并估计预后.本组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36例,通过对尺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并健患侧结果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祝元鼎;蔡玉强;张天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双侧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这些疾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不能自理,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目前,彻底解决的方法是行髋关节置换,常规为两侧分次施行手术.我科自1998年以来针对双侧髋关节疾患进行双侧同时置换,功能重建,术后随访5~6年,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继武;胡跃;石国华;周进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独立及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两者并存一个个体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为增加[1],而老年患者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高发人群.血脂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老年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血脂的改变,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现实的意义.
作者:叶秀兰;李占萍;兰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较正常血尿酸者伴有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这些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1].本文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冷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IC)需在人工气腹下进行.通常使用的CO2,该气体在形成人工气腹后对人体内环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国内相关报道甚少[1],故我们从1994年开始对100例IC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其电解质、血气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了解对机体内环境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积水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以脑脊液分流术为主,其中多数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近年来随着分流装置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分流手术并发症呈不断下降趋势.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41例,通过严格选择分流管,改进手术技巧,其并发症均低于文献报道,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罗东;张少校;李玉明;韩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