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主干病变成功介入治疗后猝死(附1例报告)

许官学;石蓓;刘西平;郝星;姜黔峰;赵然尊;刘志江;郭艳;余国珍;陶明

关键词:左主干, 病变, 介入治疗后, 猝死, 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 高血压病, 资料与方法, 心前区疼痛, 阿托伐他汀,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冠脉造影, 阿司匹林, 脂肪肝, 外伤史, 胆结石, 中段, 晕厥, 饮酒
摘要: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77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13年,突发晕厥半小时而于2003年11月18日人院.患者高血压病史40+年,高血压达200/120mmHg.脂肪肝20+年,胆结石16年,无手术及外伤史,吸烟40年,20支/天,饮酒20年,3两/天.患者两个月前曾于我院作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中远段约50%~75%狭窄,左主干中段见斑快,其余各段无明显狭窄.冠脉造影后严格服用依那普利(5mgb.i.d)、阿司匹林(50mg qd)、阿托伐他汀(20mg qn)、美托洛尔(6.25mg b.i.d)等药物.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牙体缺损中全冠修复的牙体预备体会

    牙体缺损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体缺损的修复是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外观和功能.用于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修复体是人造全冠、部分冠和嵌体.其中,以全冠修复所占比例较大.

    作者:何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近年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从胚胎及成年的脑组织中分离、培养、鉴定出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不仅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及脑组织的修复,而且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技术,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作者:谭新杰;刘健;刘窗溪;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2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液气体及pH影响的动态观察

    腹腔镜手术(IC)需在人工气腹下进行.通常使用的CO2,该气体在形成人工气腹后对人体内环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国内相关报道甚少[1],故我们从1994年开始对100例IC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其电解质、血气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了解对机体内环境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瑞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

    高血压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独立及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两者并存一个个体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为增加[1],而老年患者是冠心病及脑卒中的高发人群.血脂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老年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血脂的改变,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现实的意义.

    作者:叶秀兰;李占萍;兰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妇产科术后病人配合PCEA的观察护理

    传统的术后镇痛,是根据病人的需要间断肌注止痛药,这种被动的镇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痛法,即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方便等优点.本文观察了术后PCEA对病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爱宁;王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哮喘28例疗效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道炎症长期存在,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原则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外加抗菌素治疗气道炎症,普通一线抗生素口服或肌注抗炎效果常不理想,故常采取较大剂量的抗生素静脉点滴以缓解症状.本资料观察了28例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对比分析

    QT离散度增大是危险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QT离散度增大,则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率明显增加.QT离散度是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长QT间期与短QT间期的差值,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心肌缺血则致使QT离散度增大.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成功后相关血管再通,心肌血供改善,QT离散度明显减小.本文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前后QT离散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作者:谭小强;王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髋同时置换治疗双髋部疾患

    双侧髋关节疾患,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这些疾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不能自理,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目前,彻底解决的方法是行髋关节置换,常规为两侧分次施行手术.我科自1998年以来针对双侧髋关节疾患进行双侧同时置换,功能重建,术后随访5~6年,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继武;胡跃;石国华;周进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自由基含量与形态学变化

    目的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自由基含量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抗氧化中药-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同时每日经腹腔内注射抗氧化中药丹参绞股蓝复方3.125毫克/公斤/天,实验6个月时检查动物.用电子自旋共振的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自由基的含量,并观察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动物相比,染氟组自由基明显升高,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巨大线粒体及髓鞘样结构形成,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脱落,细胞浆内游离核糖体增加,胞核内异染色质有向核膜下聚集的趋势;光镜下呈颗粒性变,偶见坏死.抗氧化中药一染氟组肾组织中自由基含量不增高,光镜及电镜下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慢性氟中毒时肾脏病变与自由基含量增多有密切关系.

    作者:高勤;王守立;于燕妮;刘家骝;肖开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苗族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的治疗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我州处于黔东南,是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经济和文化特点与汉族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提示了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应针对该民族的特点.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住院的苗族糖尿病患者应用汉语加苗语实施糖尿病的系统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明琼;吴国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诊PTCA及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溶栓是再灌注治疗方法之一,但血管再通率较低,多数报道开通率在50%~70%[1,2],且有相对较多的禁忌证.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对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正强;李芝峰;刘霞洪;徐敏;李杰;张文辉;聂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含镁极化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病死率较高.其中,心肌梗死早期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致死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可以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衰.镁极化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现已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含镁极化液预防AMI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梗死后心绞痛、降低住院期猝死的发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黔峰;孙全林;郭艳;刘志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原位背驼式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对12例成人原位背驼式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存活率75%;术后围手术期共发生并发症15例次.结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防治与正确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苟欣;秦建国;张翔;胡韵;王槐志;杨占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腹水一例

    患者男性,66岁,住院号27469.因右下腹痛25小时急诊入院.既往无类似腹痛史.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病史.查:T36.5℃,P84次/分,R21次/分,BP135/85mmHg.急性病容,神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胸部未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对称,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固定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苏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TAT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在肺癌中的表达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和继续发展的趋势.随着研究进展,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对肿瘤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揭示肿瘤发病机制的一个新的可能性途径.目前认为,许多肿瘤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途径存在异常,导致细胞转化、凋亡抑制,与细胞增生、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STAT和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肺癌中的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刁晓源;张程;张湘燕;冯端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腓总神经挤压试验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腓总神经支配区异常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但把腓总神经挤压试验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尚未见有报道.笔者采用挤压腓总神经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通过11年308例经CT、脊碘造影及手术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发现92.8%的患者腓总神经挤压试验出现异常,75.1%的患者患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迟钝,79.6%的患者患侧伸拇趾肌背伸力降低.体会:腰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等因素造成腰神经根受压,均有可能使组成腓总神经的部分纤维受累,以致腓总神经支配区出现异常.腓总神经挤压试验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万忠;符启桥;田义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杏丁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IL-1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反应,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已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 1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病损程度正相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急性脑梗塞者神经细胞损伤,减少凋亡,因而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有利.我们对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杏丁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1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玲;杜立;钮琼;柴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附190例报告)

    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较正常血尿酸者伴有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这些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1].本文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者:冷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杂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多部门联合抢救

    目的使参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人员了解诊治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多部门合作中容易忽略的协作问题,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分析66例复杂的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全过程,了解内科、介入放射科、外科联合抢救过程中的缺陷与其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解决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结果内科对向血管介入科室选送的病人进行的提高血容量、减少血管收缩剂的使用等预处理和入选病例问题上应予重视;介入放射科在造影血管的选择、操作技术、采像方式和时间上的完善可提高成功率,在病灶区放入导管可协助外科的手术定位;外科在手术中除积极运用传统的技术耐心探查,还应采用术中内镜和灵活创新的新技术方法以探明病灶.结论本病的抢救是急诊的难点之一,重点在于病灶定位,在此问题上,多科室间的协作和技术的完善以及创新在成功抢救上尤为关键.

    作者:黄庆娟;朱惠明;洪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一些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由于麻醉药物及牵拉脏器兴奋迷走神经等因素,常出现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阿托品、多巴胺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此类药物的使用易诱发出血、心绞痛、心梗、加重心功能不全等而危及生命.并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往往不能奏效.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性起搏可以为重大手术提供一定保障,提高手术安全系数.

    作者:梁金峰;方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