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监护病房中危重病患者钠代谢失衡特点及预后分析

刘秀娟;陈燕平;陈竹

关键词:监护, 病房, 危重病患者, 钠代谢, 电解质代谢, 高钠血症, 发生率, 病死率, 医生, 监测, 国内
摘要:监护病房中危重病患者病情复杂,尽管处在严密监护下并频繁地监测电解质,仍然有电解质代谢失衡.对于钾代谢失衡,医生都非常重视,而常常忽略钠代谢失衡.国内报道ICU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达9.5%~16.6%,病死率达78.7%~81.5%.本文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入ICU的380例患者分析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主干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及处理体会

    四肢主干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病程急,出血量大,需紧急手术救治,才能挽救生命和肢体.1988年来,我院共收治22例四肢主干血管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7例破裂出血,1例因拒绝救治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余5例经手术治愈.

    作者:李自力;李讯;李作勇;朱文;郭晓波;赵桂香;王毅;彭德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中P-gp、GST-π、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90%以上,且大多都是腺癌[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模式大多采用联合方案或凭临床医师的主观判断进行用药.本文旨在对子宫内膜癌首次化疗前进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检测,对防止多种耐药性的诱导提供一定的临床病理依据.

    作者:李惠;仝铁;丁洋;徐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要点,随访123眼白内障在手术后的视力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方法在表面麻醉和/或筋膜下麻醉下施行Momose-AKura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手法娩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23眼全部植入PMMA人工晶体,术后一天视力≥0.8者41眼(33.33%),0.4~0.6者64眼(52.03%),视力≤0.3者18眼(14.63%),术后2周视力≥0.8者84眼(68.29%),0.4~0.6者33眼(26.83%),≤0.3者6眼(4.87%).无一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创伤小、复明快,易于掌握,具备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海祥;苏毅;朱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量穿刺放液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水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临床表现,腹水的消除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减少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率[1].为了寻找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初步探讨了大量穿刺放液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

    作者:刘琦;周力;罗泰星;袁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MPT64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MPT64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在抗结核杆茼感染中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从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MPT64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定向插入pcDNA3.1(+)中.结果成功扩增出MPT64编码基因,经HindⅢ和BamHI酶切和PCR鉴定,MPT64基因正确插入pcDNA3.1(+)中,DNA序列测定无突变产生.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茼MPT64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PT64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预防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建武;骆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汉丹肝乐对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汉丹肝乐(HDGL)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诱导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自造模之日起ig给予汉丹肝乐0.3~0.8g/kg,连续四周,检测肝损害的生化指标,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汉丹肝乐明显减轻肝细胞病理改变,使AKP和ALT降低;肝胶原蛋白和丙二醛含量下降,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增加;血清黄疸指数、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降低.结论汉丹肝乐具有减轻胆汁淤积,保护肝细胞,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谢娟;黄能慧;李诚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比观察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我科应用BiPAP呼吸机和单纯鼻导管吸氧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BiPAP呼吸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梅;张湘燕;李丹;杨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二例报告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居药疹之首.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作者:刘玉翠;晏文;瓦庆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孕母血清标记物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FP hCG作为孕母血清标记物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筛选出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从而防止唐氏患儿出生,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20周孕妇血清中AFP hCG浓度,并结合孕妇年龄及孕周计算出综合的危险系数,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一步做羊水的确诊性诊断.结果共筛查14~20周孕妇1 149例,筛选出唐氏高危人群58例,经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发现唐氏综合征1例,其它染色体异常11例.结论应用母血AFP hCG结合孕妇年龄及孕周可以对孕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病的筛查,危险系数>1/500即为高危孕妇,需进一步确诊.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设备要求成本低,适宜城镇广泛应用.

    作者:吴忠琴;郭敬芝;梁雪雯;孙袁;扬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自发性血气胸14例疗效观察

    自发性血气胸是肺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外科治疗需肋间切开插粗硅胶管,病人痛苦较大.我科从1999~2001年3年间采用进口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血气胸11例,并与外科肋间切开插粗硅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14例作对照,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叶环;俞晓东;李国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监护病房中危重病患者钠代谢失衡特点及预后分析

    监护病房中危重病患者病情复杂,尽管处在严密监护下并频繁地监测电解质,仍然有电解质代谢失衡.对于钾代谢失衡,医生都非常重视,而常常忽略钠代谢失衡.国内报道ICU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达9.5%~16.6%,病死率达78.7%~81.5%.本文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入ICU的380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刘秀娟;陈燕平;陈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胎盘早剥91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是孕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其起病急、发展快,如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威协母儿生命.本文就我院1997~2001年间发生的91例胎盘早剥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刘兴强;叶方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人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小板数.结果急慢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其它恶性血液病的水平低于正常(P<0.001);急性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血液病的PLT低于正常(P<0.001),其Tpo水平与PLT数呈负相关(r=-0.78,r=-0.62,P均<0.005),慢性白血病组Tpo与血小板数不相关(r=-0.23,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人Tpo与PLT的关系呈异质性.除白血病外,其它恶性血液病人当血小板减少时,应用重组人Tpo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陈琦;朱红倩;雷家琼;杨华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遵义市1995~2000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我国目前2型DM患者已逾3 000万,10年以后将逾5 000万,WHO 1997年报道全世界约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1],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

    作者:王小英;杨孟雪;唐诗伟;赵廷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美兰引导经尿道内切开治疗严重尿道狭窄24例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尿道狭窄多是尿道损伤未及时正确治疗、后尿道损伤行会师或断端吻合术后出现.我们自1997年6月至2002年4月收治尿道狭窄67例,其中应用美兰引导尿道内切开治疗严重尿道狭窄24例获得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柏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附一例报告)

    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U)自1986年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全球已有20余万、国内有300余人接受了该治疗.大量的临床及研究资料证实,ICD能迅速有效地转复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猝死.近期,我们在省内率先给一例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VF)患者成功地植入ICD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峰;陈启晹;韩曙光;俞杉;陈欣;夏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n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紊乱性综合征,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在刚结束的美国DDW上,相关文献有百余篇之多.它是一种身心疾患,诊断主要是依靠症状学和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作出[1].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作者:詹勇;陈薇;曾莉莉;杨景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6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作者:冯亚平;邓云坤;申天海;李克峰;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自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牙髓电活力测试仪是口腔科常用的一种检测仪器,1867年[1]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牙髓电活力测试仪有了很大的改进,种类很多,其中先进的产品当推美国Analytil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Vitality Scanner.但此产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在国内不易推广.为此,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电子工程系与口腔医学院合作,采用新电子技术研制出YDH-1型全自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经实验测试该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接近美国产品Vitality Scanner的水平[2].

    作者:梁燕;黄力子;侯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应激性糖尿病的诊治

    严重的外伤和大手术是导致应激性糖尿病的常见原因.心内直视手术由于体外循环(CPB)的非生理性,如低温、缺氧、酸中毒、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血液的稀释和机械性破坏等,均可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CPB过程中,血流的灌注不足和微小动、静脉的强烈收缩对胰腺的供血供氧影响很大[1],这可能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导致术后高血糖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瑾;向道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