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附5例报告)

崔欣

关键词:恶性实体瘤, 恶性肿瘤患者, 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动员方案, 采集质量,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功能, 恶性肿瘤病人, 放化疗结合, 单个核细胞, Stem Cell, 重建, 人体, 临床, 骨髓, 祖细胞, 血液病, 细胞数, 化疗后, 大剂量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人体外周血中存在有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简称:PBSC),80年代开始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获得成功以来,PBSC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其成功与否,与干细胞采集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常状态下,人体外周血中的干/祖细胞总数占单个核细胞的0.01%~0.1%,相当于骨髓1%~10%,在未动员的情况下,常需多次分离才能采取重建造血功能所需的细胞数,不能满足临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需要.当使用动员方案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此时仅需1~2次采集即可满足临床[1].我们对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APBSC的动员与采集,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药物性肝病47例临床分析

    急性药物性肝病尽管只占临床很小部分,但却占药物反应病例的10%~15%[1],仅次于皮肤损害和药物热,且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5%,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5%~30%[1],故不容临床医生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998年6月至2003年元月期间住院收治的资料齐全的急性药物性肝病47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黄国美;程邦懿;张仕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牛磺酸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白内障组、牛磺酸组,采用d-半乳糖诱发白内障,牛磺酸组诱发当天开始球后注射15%牛磺酸.实验第30天取晶状体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维生素E(VE)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结果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相比,GSH-Px活性、T-AOC及VE含量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水平明显升高,而牛磺酸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牛磺酸可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陆红玲;李琴山;余晓;李小琼;曾小平;谢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单侧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对侧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

    目的探讨单侧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对侧眼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特征. 方法分析34例经ICGA确诊的单眼渗出型AMD患者对侧34只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图像资料. 结果单眼AMD患者对侧眼分别有中晚期后极部簇状强荧光点、强荧光斑、斑片状强弱相间的荧光图像,以及脉络膜灌注不良等几种异常荧光形态.玻璃膜疣在ICGA和FFA上显示强荧光、弱荧光和正常荧光3种表现;玻璃膜疣在FFA呈强荧光,ICGA一直为弱荧光有18只眼.ICGA中晚期后极部见簇状分布的强荧光点5只眼;中晚期出现1个或多个强荧光斑6只眼;脉络膜灌注不良 7只眼.结论一眼发生渗出型AMD,ICGA检查有助于发现对侧眼是否有病变、病变程度,以及判断预后.

    作者:蔡善君;唐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严重胸外伤157例救治体会

    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胸外伤病员607例,其中严重胸外伤157例(占26%),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永松;瞿中承;侯平;周家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碘伏与双氧水联合根管冲洗预防根尖周急症发生的临床观察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彻底又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在感染根管的根管预备过程中,往往需要先行拔除大部分感染和坏死的牙髓、封填消毒药后,再行彻底拔髓和根管扩锉及消毒,以避免治疗过程中根尖周急症发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次数和负担,降低了医师工作效率.若一次完成拔髓、预备和消毒根管,易暴发根尖疼痛甚至蜂窝组织炎,令病人痛苦、医师棘手.除消毒药物的刺激和免疫反应外,根管预备时根管内感染物质是否及时有效地排出是主要原因.本研究比较不同冲洗液在感染根管治疗中预防根尖周急症发作的情况.

    作者:张勇;杨德琴;梁文红;刘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肝外胆管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附3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之优点,但肝外胆管损伤这一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国外报道肝外胆管损伤率为0.65%~0.7%[1],国内报道肝外胆管损伤率为0.32%[2].我院从1998~1999年行LC386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3例,发生率为0.77%.

    作者:主鹤亭;刘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Lipo PGE1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和心源性猝死,故有效地控制UAP发作非常重要.我们用前列腺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商品名凯时)和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UAP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晏红;周晓辉;潘政;韦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日立7170A仪血清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蛋白质是极其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及A/G蛋白比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临床生化项目测定中,由于各个医院检验科使用的仪器、分析试剂(包括测定方法、试剂组分等)不同,仪器设定的参数也各不相同.总蛋白、白蛋白及A/G蛋白比值的设定仍多以临床教科书、试剂说明书或手工操作为标准,故给病人和临床医生造成许多困惑及不便.我们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上海-东菱公司生产的科华生化试剂作了正常人的TP、ALB及A/G测试,建立了本实验室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A/G蛋白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并探讨了国内实验室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A/G蛋白比值与本实际室正常人群参考范围所存在的异同之处.

    作者:杨永红;李贵芳;王树辉;凌晓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甘油三酯与急性胰腺炎37例临床观察

    临床发现部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病人伴有血脂异常增高,特别是反复发作和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 FAP)患者常见有高血脂[1].我院对就其临床表现及观察收治的37例AP病人的血清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乔发;谯松;陈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隐睾癌变一例

    患者男性,50岁,因右下腹包块5年,进行性增大,伴腹痛腹胀10天,来我院诊治.查体:生命征平稳,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全腹稍隆起,无压痛肌卫,无胃肠蠕动波,肝、胆、脾未扪及肿大.右下腹局限隆起,扪及一包块约20cm×15cm,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右侧阴囊内未扪及睾丸,左侧睾丸正常大小.

    作者:杨华;李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致病性真菌8536株22年动态分布及致病状况分析

    我们将1980~2001年我科真菌室资料进行了详细整理,就近22年来真菌室经检查确诊为真菌病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8 536株致病性真菌的分布、致病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何勤;刘素琴;程波;陆洪光;魏羽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蕈样霉菌病肿瘤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蕈样霉菌病肿瘤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967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39例蕈样肉芽肿肿瘤期患者,放疗和化疗,IFN-a组(RT+CT+IFN-a)23例,化疗和IFN-a组16例.放疗采用全身电子束照射(TSEI),总剂量40Gy.化疗采用COPP方案4~6周期.IFN-a连用4周.结果 TSEI+COPP+IFN-a组中局部症状缓解率较COPP+IFN-a组高,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2%,31.3%(P<0.05).两组2年生存率为69.6%,37.5%(P<0.05);5年为34.8%,18.8%(P>0.05).结论 TSEI联合治疗能提高局部有效率,患者2年生存率.

    作者:王颖;贺琴;孙世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术中注射康林克通-A治疗瘢痕疙瘩32例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还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没有一个真正确切可行的措施,颇为棘手.我们于1996年以来,采用术中及时注射康林克通-A治疗瘢痕疙瘩32例,取得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善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疗效观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至今尚无明确的对因治疗手段,1993年胡永升等[1]根据神经轴浆逆行运输原理应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动物实验证实三叉神经注射阿霉素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相应的神经节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注射点附近的神经干变性[2].基于以上经验和理论我科近年应用阿霉素经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光磊;罗洪;赵科;陈昊;王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体内超声吸脂60例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美容的一大问题.早临床上采用干性、湿性吸脂法治疗局限性肥胖、畸形,由于其机械损伤明显,术中出血多,易至DIC等严重并发症,故近年多采用肿胀麻醉吸脂法.虽然其具有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不适等优点[1],但仍存在机械损伤较明显,以及发生各类术后并发症和抽吸费力等不足.我院于2002年采用ZULS超声去脂减肥仪治疗60例病人,不仅手术损伤小,而且手术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江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下颌骨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影响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如何根据下颌骨骨折的不同类型来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科1995年以来收治的57例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分析,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罗洪;黄光磊;赵科;陈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附5例报告)

    自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人体外周血中存在有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简称:PBSC),80年代开始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获得成功以来,PBSC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其成功与否,与干细胞采集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常状态下,人体外周血中的干/祖细胞总数占单个核细胞的0.01%~0.1%,相当于骨髓1%~10%,在未动员的情况下,常需多次分离才能采取重建造血功能所需的细胞数,不能满足临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需要.当使用动员方案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此时仅需1~2次采集即可满足临床[1].我们对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行APBSC的动员与采集,报告如下.

    作者:崔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预真空灭菌器B-D监测失败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精密仪器的广泛使用,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得到正确的B-D(Bowie-Dick Test)试验结果,我们连续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用预真空灭菌器进行了1 800次B-D试验,其中25次化学指示图变色不均匀试验失败.现对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宪玉华;王正群;扬燕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为客观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我们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33例,并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莫文;龙守英;朱一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二金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 FD)是指有消化不良而经详尽的检查未能发现引起这些症状的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本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将用中药二金汤治疗FD患者48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奇;叶仁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