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锡炳;刘海肃;陆忠华;唐荣国
目的 分析中国成人HIV/AIDS临床症状与周围血CD4+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90年-2001年在本院就诊的160例成人HIV/AIDS CD4+、CD8+及临床症状进行跟踪分析.结果 ①共检测CD4+、CD8+516例次:CD4+≥200/μl278例次(53.9%),CD4+<200/μl 238例次(46.1%);②在CD4+≥200/μl的278例次中,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66例次(23.7%),记忆力下降51例次(18.3%),脱发65例次(23.4%),体征中表现为淋巴结肿大128例(46.3%),出现带状疱疹65例次(23.3%);CD4+<200/μl的238例次中,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228例次(95.8%),腹泻216例次(90.8%),口腔霉菌感染合并口腔溃疡192例次(80.7%),皮疹67例次(28.2%),体重下降168例次(70.6%).结论 中国成人HIV/AIDS患者在CD4+≥200/μl时临床症状较少,主要表现为乏力、脱发、记忆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CD4+<200/μl时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发热、腹泻、口腔霉菌感染合并口腔溃疡、体重下降等.
作者:张可;蒋岩;吴昊;强来英;董培玲;徐莲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麻疹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出现流行趋势.2000年春夏季,西安地区发生麻疹流行,我院共收治麻疹119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山红;季国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宫颈黏液、唾液、眼泪、脑脊液、乳汁、羊水和尿液中可分离出HIV,但流行病学只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乳汁也可使婴儿受感染,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要传播3种.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作者:秦倩倩;吕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2002年起,我们对双环醇的降酶作用,停用以后的反跳问题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维群;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探讨苦参素(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作用.
作者:沈美蓉;季青;李仲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男性患儿,6月龄,因发热、腹泻1d,诊断为感染性腹泻,于2002年6月10日收住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0ml+注射用头孢噻肟钠0.5g,静推,5%葡萄糖+维生素C 0.5g,静点.下午患儿又解出稀水样便2次,加用思密达半包冲服,半小时后其母发现患儿摇头擦枕,观其枕部及脖颈、后背可见散在的黄豆大小的淡红色丘疹,略高出皮面,边界清楚,部分融合成片.查T36.8℃,咽无充血,心肺查体无特殊.口服扑尔敏4mg,2h后皮疹完全消退.次日晨又口服思密达半包后皮疹复现,诊断为药疹,立即停用思密达并口服扑尔敏后皮疹消退.消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患儿继续抗炎治疗3d,粪便常规回报示正常,治愈出院.
作者:樊国霞;文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经验与教训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直到1992年,10年间只有AZT、ddI和ddC 3种抗病毒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它们都是病毒的逆转录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无论单用还是合用都很难抑制病毒的复制.1996年,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出现和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艾滋病治疗停滞不前的局面.HAART能够减少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到现有的方法测不到的水平,提升CD4细胞的数量,减少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和死亡,HAART是艾滋病治疗史上的巨大胜利.
作者:李敬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召开的第十一次届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于2002年10月26日-29日在南京召开.大会就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的新进展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作者:成军;斯崇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成为特殊的易感人群.及时总结病原菌与耐药性变迁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报告我院2001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体液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
作者:王红旗;夏光明;崔恩博;曲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炎肝硬化患者77例,其中发生感染者25例,未发生感染者52例,对2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包括CD4+、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发生感染组CD4+T细胞绝对数(462.38±286.52)较未发生感染组(711.34±501.26)低,P<0.05;感染组CD8+T细胞绝对数(301.46±177.71)也较未发生感染组(482.02±370.48)低,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CD4+T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低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性感染.
作者:张敏;于海波;王福生;刘敬超;王敏;李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摘要]目的 计算机模拟IRNA二级结构,研究HCV 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对HCVIRES介导蛋白翻译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RNA二级结构;体外化学合成IRNA及其互补体的cDNA,以AatⅡ和Xba Ⅰ双酶切后克隆入具有自剪切作用的顺式核酸载体pGEMRz中;应用酶切方法、PCR方法和测序法对重组载体进行三重鉴定.
作者:梁雪松;周永兴;连建奇;郝春秋;王临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摘要]目的 了解凝血因子V(简称V因子)在重型肝炎(简称重肝)预后因素中的作用及临床诊断标准中的意义.
作者:邹正升;刘志国;陈菊梅;邢汉前;毛远丽;李保森;辛绍杰;游绍莉;荣毅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抗菌疗程一般3~5d.我院于2002年8月-9月应用短程、综合方法治疗菌痢100例,疗程2d,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秦恩强;赵敏;叶文华;周志平;姜天俊;李永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4年8月-2001年10月,我院共收治1 524例霍乱,培养出小川型霍乱弧菌703株,现将703例小川型霍乱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李艳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WHO对HIV/AIDS恶劣状况进行了预测:该病的流行正在毁灭社会,它严重障碍着社会的发展,并导致无数人间灾难.
作者: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情严重,预后极差,因此,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能改善患者预后.关于口服抗生素,特别是喹诺酮类药物预防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在2000年1月-2002年4月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口服氧氟沙星预防SBP,并与不用氧氟沙星的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对照,发现口服氧氟沙星能有效预防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锡炳;刘海肃;陆忠华;唐荣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为体内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机体T细胞特异免疫应答的直接启动和调控者.近年来,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抗原加工提呈机制及其在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免疫学的前沿领域,DCs在生产与控制适宜的免疫反应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
作者:王全楚;冯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对1997年-2000年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注射抗狂犬病血清(ARS)的1 764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作者:夏安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是肝脏损伤的起始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一直是CHB治疗的重要一环.α-干扰素是公认的对HB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其疗效仍不尽人意,治疗后仍有60%左右的患者达不到完全效应.为了探讨对IFN治疗失败的CHB的抗病毒治疗,我们应用拉米夫定对这类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作者:韩硬海;李树桐;王云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是传染科实行整体护理的科室之一.经过近一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美琼;唐艳芳;付瑛;曹维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