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才
目的:胰腺脓肿是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近期文献,并结合对少数胰腺脓肿患者的诊治经验,予以综合阐述.结果:胰腺脓肿可重新认识,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结论:胰腺脓肿一经确诊,需及时手术广泛探查,尽可能清除所有胰腺,腹膜后区失活组织碎块和脓性物质,并建立充分引流.同时,配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刘国华;何承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新技术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HBVYMDD变异的情况,进一步探讨YMDD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19mo的25例ALT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耐药基因芯片检测,9例患者进行了肝活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5例中,HBVDNA阴性4例,21例阳性,其中检出HBVYMDD变异5例,检出率为23.8%,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6mo,7-12mo,13-19mo变异检出率分别为12.5%、20%和66.7%.HBV-YMDD变异者ALT均大于300U/L.9例病理学报告肝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发生,8例肝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结论:服用拉米夫定时间越长,HBVYMDD变异检出率越高.对ALT异常的患者应定期随防,若发现ALT水平明显升高时应考虑HB VYMDD变异的可能.血清中HBVDNA转阴并不表明肝组织中HBVDNA也已转阴.基因芯片检测HBVYMDD变异可以多位点同时进行,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杨守平;胡德昌;郑可飞;孙小兵;陶维玉;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刘丽江;镇鸿燕;舒细记;邱晓东;王翠兰;张应天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西药吗西啉疗效确著,然副作用不容勿视中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积累了丰富经验.辨证精当,效方颇多,而胃动力之药效强度尚嫌不足.无付作用之中药方剂.方法:病例选择:证见上腹饱胀、纳呆、嗳气、隐痛、烧心、吞酸、恶心、呕吐.经胃镜检查排除黏膜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经实验、B超、CT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器质性病变.凡诊断为本病者,上腹胞胀、纳呆、嗳气为主症状,余项为或然症.方药:鸡眼草、鸡矢藤等,上药晒干,经加工成粉剂,分装为每包1.5g.服法,3次/d,每次1包,饭前15min,开水冲服.4wk为-个疗程.结果:疗效判断标准:(1)上腹饱胀、纳呆、嗳气三项主症完全消失为痊愈.(2)上腹饱胀减轻,食欲改善,嗳气减少为有效.(3)上述三项主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按上述标准判断,痊愈55例,有效44例,无效5例.结论:有效病例均有腹鸣、矢气等效应,服药1wk三项主症改善,疗效满意,未发现副作用.二鸡散中,鸡眼草健脾利湿,鸡矢藤疏肝理气,加之配伍方药,共起平调脾胃升降,消食化积,利湿和中.本方有较强的胃动力作用.
作者:顾玉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熊训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CC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CCB)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以及胰腺病理学改变.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假手术组;B组,SAP组;C组,SAP+CCB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动物血浆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胰腺病理学变化.结果:CCB治疗组血浆MDA为1.32±0.16nmol/ml,胰腺组织中MDA为2.35±0.24nmol/g,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SOD含量438.7±35.2 u/g,较SAP组升高(P<0.05);CCB治疗组胰腺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CCB可抑制SAP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胰腺病理损害,对SAP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友兵;汪训实;张兆林;陈玉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普鲁卡因和善得定治疗2wk.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淀粉酶及血Ca2+,WBC,胰腺CT及TNF-α,IL-2,IL-8,IL-10.结果:腹痛消失及腹胀缓解时间,AEP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ANP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普鲁卡因与善得定治疗前后AEP及ANP的Balthazar CT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淀粉酶及血Ca2+,WBC,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wk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鲁卡因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理想的方案.
作者:武卫国;贾道全;张正;罗成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陈火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进行ERCP检查的342例患者,5l例有乳头旁憩室,290例无乳头旁憩室.分析其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终诊断.结果:憩室组胰胆管显影36例,单总胆管显影12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48例中,胰胆疾病者41例,占85.4%;无憩室组阳性发现86例,占29.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距乳头较远的憩室,临床表现轻微,如中上、右上腹隐胀痛.距乳头较近的憩室,临床多表现为感染、胰腺炎或严重黄疸.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再发者23例.结论:憩室的存在可能与某些胰胆疾病的发生有关,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的发生有关.乳头旁憩室在一定情况下影响插管成功率.
作者:常玉英;黄永辉;车筑平;王于锦;孙诚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王江;王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孟照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张源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28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作出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各种药物所占比例如下:中草药占42.8%(12/28),抗生素占17.9%(5/28),解热镇痛药占17.9%(5/28),抗结核药占14.3%(4/28),抗真菌药占7.1%(2/28),抗甲状腺药占3.6%(1/28),其中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合用占3.6%(1/28).结论:对临床黄疸患者应注意有药物性肝病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金玉;郑长青;何凤云;林连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邹纪平;钟琼莎;王耀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肝脏疾病、B细胞淋巴瘤和冷球蛋白血症等.肝脏脂肪变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突出的病理学表现,一半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表现肝脏脂肪变.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为重,HcV 3a型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更为明显.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发生显著改变,且与血清中HCV RNA是否阳性有关.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与脂蛋白、载脂蛋白之间的直接结合,导致肝细胞脂类代谢障碍是肝脏脂肪变发生的主要机制.甚至HcV RNA本身也具有结合脂蛋白、载脂蛋白的作用,是肝脏脂肪变形成的重要机制.临床上去脂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HcV病毒载量,是否合并肝脏脂肪变显著影响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因此,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脏脂肪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作者:成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吴菲;苏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0 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其病因和病理类型有关.通常我们所说的脂肪肝主要指由肥胖、糖尿病和酒精等因素所致的慢性脂肪肝.
作者:陈国凤;成军;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16、cerbB-2蛋白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正常黏膜、腺瘤及腺癌中p16、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腺癌和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01,P<0.001);腺瘤组与腺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腺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f<.05,P<0.001),5a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cerbB-2蛋白在腺癌、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01,P<0.001).腺癌中p16蛋白低表达与CerbB-2蛋白高表达呈负相关性(r,=-0.4984,P<0.001).结论:p16、cerbB-2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蒋艳霞;赵明彦;耿明;曹永成;王兴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和治疗观察,提出病因假说以圆满解释临床结果.方法:将患者分为复治与初治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并用胃镜检查取样做尿素快速分解试验以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初治组32例,治疗前Hp阳性5例,治疗后6例,治疗前后检出Hp阳性率分别为15.6%和18.8%;复治组47例,治疗前Hp阳性38例,治疗后9例,治疗前后检出Hp阳性率分别80.9%和19.1%.两组治疗前HP阳性率显著性检验t=32.65,P<0.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初治组93.75%,复治组87.23%,两组有效率比较t=0.89,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t=0.89,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分原始溃疡与非原始溃疡,两者病因不同,治疗各异.原始溃疡以抑酸为主,非原始溃疡以杀菌为主.
作者:邓秋生;龚青文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利用临床资料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阐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比例和临床病理学特点,为了解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脂肪变病理特征,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于经过肝脏活检的1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脏脂肪变的比例和临床、病理学特点.根据病理改变的类型和程度,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流行率、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汁量资料应用SAS统汁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131例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占82.39%(131/159).对其中112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改变的程度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为29.46%(33/112)、60.71%(68/112)和9.82%(11/112);对其中131例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小泡型、大泡型和混合型分别为47.33%(62/131)、3.82%(5/131)和48.85%(64/131).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与是否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HCV RNA是否阳性、是否有输血史及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性别有关.男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合并肝脏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女性患者以小泡型为主.而男性患者以混合型为主;女性患者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没有重度患者,而男性患者则以中度和重度为主,总的来说,男性患者病理改变较女性患者为重.性别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82.39%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肝脏脂肪变的病理分型和病理改变程度与性别有关,女性患者脂肪肝病变较轻,男性较重.
作者:李莉;成军;李梵;王建军;张健;吴勤;韩萍;陈国凤;纪冬;李克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