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成军;陈国凤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和Hp根除率,并随访评价Hp在小儿PU愈合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115例Hp感染伴Pu患儿随机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胶体枸椽酸铋和硫糖铝口服,各组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口服,A组疗程2wk,其他3组疗程4wk.结果:(1)溃疡愈合率:A组96%,B组81%,c组83%,D组68%;Hp根除率:A组85%,B组53%,C组75%,D组38%.(2)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反之愈合率75%,二者有显著异差(P<0.01).(3)随访发现Hp未根除者溃疡复发率60%,根除者仅3.8%.结论:Hp是小儿Pu发病的重要原因,根除Hp可以提高小儿Pu的愈合率,降低其复发率.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PU2wk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正;李新元;宋新民;马锦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组织内抑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反流导致食管肿瘤发生的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制作单纯胃食管反流(G组)、单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组)、十二指肠胃混合食管反流(DG组)及对照组(c组)动物模型.术后均注射致癌剂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于20、26wk取出食管,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中p53、p16、p21等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各反流组大鼠食管上皮细胞中p53的mRNA表达均较C组显著增强,其中D组、DG组的表达较G组更强,D组与DG组结果相似;D、DG组的p16、p21基因mRNA表达较C组减弱,而G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胃液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改变抑癌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增强致癌剂诱发大鼠食管肿瘤的作用,其中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作用较强.
作者:王雯;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吴菲;苏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孟照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文学铨;赵逵;宋剑;陈安海;龙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复方参七胶囊对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患者62例,口服复方参七胶囊1.8g,2次/d;对照组37例,口服藻酸双脂钠150mg,3次/d,疗程均为3mo,观察治疗前后脂肪肝、肝酶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复方参七胶囊组的脂肪肝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83.3%/72.7%),肝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mo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l%.结论:提示复方参七胶囊不仅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且有较强的护肝降酶、清除脂肪肝作用,可逆转肝脂肪变性,对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尤为适用,且无消化道不适反应和肝酶升高的副作用.
作者:肖湘君;肖强;明西林;张振海;徐丹生;胡家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胰腺脓肿是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近期文献,并结合对少数胰腺脓肿患者的诊治经验,予以综合阐述.结果:胰腺脓肿可重新认识,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结论:胰腺脓肿一经确诊,需及时手术广泛探查,尽可能清除所有胰腺,腹膜后区失活组织碎块和脓性物质,并建立充分引流.同时,配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刘国华;何承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程英升;杨仁杰;李明华;方淳;尚克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阐明小儿黏连性肠梗阻诊断的科学标准与合理治疗.方法: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与作过的动物实验结果制订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结果:诊断标准必须包括明确的梗阻点,近端扩张,远端瘪缩,梗阻点必须是腹腔内黏连.条索黏连多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刻手术;广泛黏连多为非绞窄性肠梗阻,有可能通过减压治愈.防止黏连有多种方法,对预防黏连性肠梗阻均不成功.结论:腹部手术后虽有黏连但很少引起腹痛或肠梗阻;黏连性肠梗阻首先要有肠梗阻,并且是因黏连引起;治疗目的是解除肠梗阻,不是清除黏连;术后要避免蠕动紊乱,不能企图依靠预防黏连.
作者:张金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0 引言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似,但无明确饮酒史的一种获得性代谢疾病[1].近年来,人们对NASH的研究日益重视,普遍认为他不再是良性病变,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2].
作者:韩萍;成军;李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熊训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在胰腺炎的发病人机制中涉及众多的参与因素,本文阐述有关细胞因子在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琳;朱金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陈钟;丁义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普鲁卡因和善得定治疗2wk.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淀粉酶及血Ca2+,WBC,胰腺CT及TNF-α,IL-2,IL-8,IL-10.结果:腹痛消失及腹胀缓解时间,AEP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ANP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普鲁卡因与善得定治疗前后AEP及ANP的Balthazar CT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淀粉酶及血Ca2+,WBC,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wk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鲁卡因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理想的方案.
作者:武卫国;贾道全;张正;罗成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新技术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HBVYMDD变异的情况,进一步探讨YMDD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19mo的25例ALT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耐药基因芯片检测,9例患者进行了肝活检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5例中,HBVDNA阴性4例,21例阳性,其中检出HBVYMDD变异5例,检出率为23.8%,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6mo,7-12mo,13-19mo变异检出率分别为12.5%、20%和66.7%.HBV-YMDD变异者ALT均大于300U/L.9例病理学报告肝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发生,8例肝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结论:服用拉米夫定时间越长,HBVYMDD变异检出率越高.对ALT异常的患者应定期随防,若发现ALT水平明显升高时应考虑HB VYMDD变异的可能.血清中HBVDNA转阴并不表明肝组织中HBVDNA也已转阴.基因芯片检测HBVYMDD变异可以多位点同时进行,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杨守平;胡德昌;郑可飞;孙小兵;陶维玉;马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谢永强;王韶华;侯凤玲;王书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0 引言脂肪肝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成为肝纤维和肝硬化的前期病变之一,此时若采取积极治疗,肝脏病变是可以得到逆转,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已引起医务人员及公众的重视.根据不同致病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并从人的行为、运动、饮食、药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正是现代医学对脂肪肝治疗的新理念.
作者:李莉;成军;陈国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李玉林;张淑贞;江滨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例口服复方降压片和北京降压0号所致的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根据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炎病毒标记物,肝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加以临床分析,讨论.结果:降压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γ一谷氨酰转酞酶,碱性磷酸酶均升高,血总胆红素定量明显升高,尤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著.按Zakim临床分型属胆汁淤积型.结论:对黄疸患者应注意排除药物性肝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何凤云;金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王素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