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毒,调节体温,春季已经过半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有时候穿得多了就会出汗,但是如果出汗过度,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出汗过多往往是一些内科病的外在表现,如甲亢、糖尿病神经病变、风湿热、结核病等,患者常出现自汗、盗汗等异常现象.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按摩下面3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充分,方药多效,但治疗为何退于二线?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药剂型单一,服用不便,初期患者尚可接受,若延日久,病情反复不一,难以控制,就改服西药;二是本病一旦失治,成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取用中药更难接受,故当前临床中多以西药为主,尽管长期服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完全有力量做好防治,降低发病率.从其发病的机因来看,中医在防治中要改变定位,在“防”字上下功夫,找出突破口和切入点,做出成绩,带动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者:徐经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是药三分毒,降糖药同样如此,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有些药物用药不当,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疗效,反而会产生相当危险的不良反应.老人不宜用长效、强效降糖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效降糖药.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有些降糖药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68岁的秦老伯近一年来尿急、尿频,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让他苦恼的是排尿时总感觉尿不干净.开始,他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药后却不见明显缓解.近医生检查发现,秦老伯其实是息上了糖尿病性膀胱病变.“像秦先生这样因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不净,男性患者容易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女性患者容易被误以为是尿路感染,往往忽略了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中国“拍打拉筋自愈法”始创人萧宏慈,卷入澳大利亚一宗小孩丧命案中.悉尼7岁男童艾丹参加萧宏慈为期一周的拍打拉筋班后,于当地时间周一晚上9时被发现在酒店房间昏迷,送院途中不治身亡.当地警方正调查此事,已向萧宏慈问话.目前萧宏慈已离开澳大利亚.当地传媒报道,艾丹在父亲芬顿及母亲莉莉陪同下,于悉尼好市围市参加为期一周、收费约8800元人民币的拍打拉筋班.据悉萧宏慈要求参加者禁食3日,以接受拍打拉筋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几年,市面上无糖的口服颗粒冲剂越来越多,而且同种剂型相比较,无糖的比有糖的价格还要高一些.对此,专家表示,无糖颗粒冲剂主要为糖尿病患者等不适宜摄入过多糖分的患者设计,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因为没有糖分和其他辅料,所以药用成分更纯粹.糖友好选择无糖冲剂 我们服用的冲剂多数是甜的,或者说苦中带甜.那是因为中药提取物口感太苦,如果直接制成冲剂,患者(特别是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就会降低.患者不愿意服药,病就不容易治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赵大伯刚过天命之年,就觉得身体有些不如以前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左肩膀有些僵硬、隐痛,影响活动.赵大伯想可能是肩周炎发作了,贴几张膏药就行.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效果仍然不明显.于是,赵大伯到医院就诊,医生听了病史后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还查了尿糖、血糖,后确定他的肩膀疼痛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像赵大伯这样的患者,生活中不在少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是肩周炎好发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中肩周炎的患病率为10%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中肩周炎的患病率高达22.4%.这主要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肩关节部位的小血管受损,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受阻,葡萄糖与胶原蛋白结合物在腱鞘不正常沉积,造成关节周围发生渗出、纤维化,甚至出现肿胀,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是不是搞错了啊?平时我很少吃甜食,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怎么会有糖尿病呢?”义诊现场,李先生听到自己的血糖检测结果后,表示不可思议.对此内分泌医生解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值超过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内血糖值超过11.1毫摩尔/升.由于尚未出现并发症,身体没有不适,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患病.这时候如果提早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早发现、早治疗,这就是我们进行筛查的意义所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拖成尿毒症 血液透析没有通路今年64岁的谢先生是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人,患2型糖尿病10多年.“5年前,我开始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到太和医院一检查,是肾功能出了问题.”谢先生告诉记者,检查结果显示,他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功能3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白昼渐长,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早起晨练,但对于患糖尿病的人,运动不能盲目,特别是在早晨,空腹进行展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糖友们晨练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起得过早.清晨4时左右,血液粘滞性高,流动性差,易凝结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疾病多发的时间.因此,晨练不宜起得过早,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病友,在此时间内不要参加急剧的、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015年欧洲肥胖大会(EC02015)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对于超重或肥胖且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成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结合健康饮食可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指标.意大利米兰大学预防医学系Luisella Vigna博士及其同事分析2011-2013年间400名超重或肥胖成人,所有参与者被分为三组治疗6个月:不服用补充剂,服用维生素D3 25000IU/月和服用维生素D3 100000IU/月,同时接受均衡、中低强度的卡路里饮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每年的明31日是世界无烟日,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同时据媒体报道,自5月10日起,烟草消费税上调,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也会上调6%,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的建议零售价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确定.烟又涨价,烟民们大吐苦水,部分烟民考虑借此机会把烟戒掉.其实,“吸烟有害健康”并非口号,专家指出,烟不离口对血糖控制有害无利,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者要截肢,糖尿病患者好借此机会戒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不少人都曾有过便秘的经历,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为一周内少于2~3次,且大便费力,粪质地坚硬干燥,排便困难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便秘的情况更是尤为常见,其中以老年糖友为甚.据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甚至引起烦躁、焦虑等,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便秘时用力太大,往往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骤然升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62岁的古生(化名)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偏方,说是每天喝米汤就能治疗糖尿病,结果引起了并发症,导致右脚坏死.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84%和5.5%.但到了2007年,根据全国调查数据,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而去年,达到11.7%.糖尿病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然而,不少患者却不清楚如何正确防治糖尿病,有患者甚至听信偏方,如黄秋葵泡水、每天喝米汤,结果病没见好,还越拖越严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2015年欧洲肥胖大会(EC02015)”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份欧洲肥胖报告指出,欧洲国家将在2030年面临严重的肥胖危机,超过一半的欧洲居民体重过重.WHO与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一项新研究计划显示,欧洲国家将在未来15年内面临肥.胖危机.根据WHO公布的报告,到2030年时,89%的爱尔兰男性、77%的希腊男性,身体体重指数(BMI)超过25千克/米2,达到肥胖程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有不少朋友问我,家人有糖尿病,能喝牛奶和酸奶吗?市售酸奶绝大多数都是甜的,是不是多喝酸奶不利于预防糖尿病啊?首先要明确,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牛奶含有4.6%左右的乳糖,不过乳糖本身消化速度很慢,其中所含的乳蛋白也有利于延缓餐后的消化速度.所以,牛奶不仅本身的餐后血糖反应很低,血糖指数只28,而且如果把牛奶和粮食类主食一起食用,还能降低混合食物的血糖反应.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北京糖尿病协会4月24日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据该报告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糖尿病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其中空腹血糖占据15%,餐后血糖占5%.此次调查是以北京市常驻的5万名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且为离退休人员;糖尿病知识存在一些盲点;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有上升空间;要加强对职业人群干预;须探讨针对不同社区人群的干预方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日,一项由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领头的“有关无针注射器和传统胰岛素笔对胰岛素吸收与血糖控制研究”对外公布了新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注射装置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和血糖的控制,无针注射在胰岛素入血速度及餐后1小时内的血糖控制上要明显优于传统有针注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碳水化合物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样的忌讳呢?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40多岁男子老冯患有糖尿病多年,前段时间,他迷信上了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听说挖野生西洋参熬制喝下后,可以治疗糖尿病.老冯在自己家后山,挖了“野参”,回家熬制喝下后,差点没了命.老冯患有糖尿病3年,因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老冯也没接受过正规的糖尿病治疗.前段时间,他听一个亲戚说,食用野生西洋参,可以治疗糖尿病,他就背着篮子,到自己家后面的山上挖野参.“我没见过野参长什么样,亲戚给我描述了大概的样子,我就去挖了.”不多久,冯先生挖到了几个根茎植物,以为是野参,就拿回家熬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