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静;孙海燕;刘红丹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共72例,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的分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电解质补充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血糖降低速度、尿酮体转阴时间、餐后2 h空腹血糖、肌酐、 尿素氮、CO2Cp及低血糖出现情况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降低速度及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酮体转阴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肌酐及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CO2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低血糖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低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疗效显著,可纠正患儿体内电解质紊乱,减少低血糖发生,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辛迪;黎达;李雪;陈晓凤;伍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症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32)以及探析组(n=32),比对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方式,在此治疗基础上为探析组患者实施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并发症控制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探析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96.88%,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的81.25%,其中,比对组病情缓解患者为26例、治疗无效患者为6例,探析组病情缓解患者为31例、治疗无效患者为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13%,明显高于探析组患者的9.38%,其中,比对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9例,探析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3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比对组患者相比,探析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2组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组5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5.63%,探析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得到控制,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够加快其病情缓解、提升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
作者:孙晋华;许东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7年6月该院GDM患者7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74例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法,划分为血糖控制组37例患者,血糖控制非正常组37例患者,同时选取37名健康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羊水过多、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血糖控制非正常组患者羊水过多、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组和观察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血糖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广泛使用意义.
作者:李丽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该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入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均2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研究组血糖控制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值得应用.
作者:叶瑞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手术患者麻醉方式对术后感染与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4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中,伴随糖尿病的120例自愿加入该次实验研究,纳入实验后将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Jorg Bubeck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糖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各个时间点出现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R、MAP、SBP、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各个时间点的水平相比去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伴随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的麻醉方式会对患者术后感染率和血流动力学产生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无较大改善,采取Jorg Bubeck硬膜外麻醉处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促进血流动力学水平的稳定.
作者:刘刚;田新村;陈家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糖尿病(DM)作为现阶段临床常见慢性内分泌疾病,严重危害到患者自身机体健康,影响到后期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DM自身造成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予以DM患者有效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同时,健康有利生活方式选择对疾病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积极控制原发疾病,降低并发症发生作为现阶段护理工作重点.该文就结合近些年来文献报道结合该院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以下总结,为后需临床工作者任务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邱秀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内镜检查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流程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无痛内镜检查的2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安全预警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检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FPG、2 hP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为8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内镜检查中执行安全预警护理流程,有助于减少检查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相娟;牟顺美;林顺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从该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抽取31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干预,观察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和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能够有效控制孕妇孕期血糖水平,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风险,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戚慧兰;王再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于I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6年6月—2018年8月之间展开该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30例I型糖尿病(T1DM)患儿展开该次研究,按照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将其纳入对照组(早期胰岛素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和观察组(早期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范畴;分别治疗后观察其胰岛 β 细胞功能,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各项情况无差异,对其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治疗,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均出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于I型糖尿病(T1DM)患儿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较好,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炼;姚淑娴;李琼芬;杨金红;杨晓媛;杨晓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性别为依据,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阿卡波糖治疗.结果 男性组有效率97.96%、治疗后FPG(6.3±0.5)mmol/L、2 hPG(9.0±0.5)mmol/L、空腹胰岛素(9.1±0.2)mU/L、餐后2 h胰岛素(30.2±1.1)mU/L,与女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与女性相比,男性治疗有效率更高.未来,临床应进一步加强对性别与阿卡波糖临床疗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明确导致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通过调整两性的用药方法等方式,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率.
作者:季利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循证式督导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4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2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为常规组;27例患者接受循证式督导护理干预,为循证组.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SAS评分)、抑郁状态(SD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循证组SAS评分(35.46±5.72)分、SDS评分(31.74±4.67)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41%)低于常规组[(46.58±6.14)分,(42.63±5.39)分,(33.33%)],在不良反应中,循证组低血压发生率(0.00%)小于常规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式督导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许榕;许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脂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50例该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的甲组,随机选另50名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纳入乙组,分别测定其体内的血脂成分含量,包括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以及HDL(高密度脂蛋白).结果 甲组患者的TG、TC、LDL含量均显著高于乙组,而HDL含量甲组却低于乙组(P<0.05).结论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体内可测血脂成分的含量显著增高,这对于判断被检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金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6月期间该科(包括门诊)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运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包括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及健康教育这5个方面已经被临床证实有效的循证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集束化健康教育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任婉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胃镜室2009年10月—2018年6月确诊的24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对比两组相关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 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2.00±14.06)岁,胃肠道伴随症状12.50%(1/8),溃疡平均直径(0.40±0.11)cm,1周内再次出血几率25.00%(2/8),与非糖尿病组的(44.69±10.86)岁,56.25%(9/16),(0.25±0.13)cm,0.00%(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x2=4.025、t=2.200、x2=4.128,P<0.05).另外两组在口服阿司匹林诱因及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3、9.375、9.000,P<0.05).糖尿病组溃疡部位分布构成及病死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1、0.000,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Dieulafoy病患者平均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多,多有口服阿司匹林诱因,胃肠道伴随症状不明显,溃疡偏大,再次出血几率高.
作者:宋进展;徐光耀;周海燕;李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为主要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相对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较护理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各项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将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率降到低,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龙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牙体种植术患者34例,依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n=12):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B组(n=12):血糖控制一般组(HbA1c 7.0%~8.0%);C组(n=10):血糖控制较差组(HbA1c 8.0%~9.0%).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员15名作为D组(n=15).统计分析4组人员的临床检查指标、边缘骨吸收情况、 骨代谢因子水平,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OPG、OPN、OC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BOP阳性率16.67%(2/12)、25.00%(3/12)、40.00%(4/10)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13.33%(2/15)(P<0.05);探针深度、边缘骨吸收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OPG水平逐渐降低(P<0.05),均显著低于D组(P<0.05);OPN、OC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OPG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6,P<0.05),与OPN、O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4,0.50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显著相关.
作者:陈希楠;林毅;何添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该社区医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静脉血指标.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51%及93.8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C肽及餐后2 h血清C肽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治疗依从性规范日常用药行为,控制血糖指标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杨德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 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定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1例,实施全身麻醉)、试验组(31例,实施硬膜外麻醉),且全部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时段患者血糖浓度、母婴结局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麻醉前、胎盘分娩时试验组患者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胎儿出生时、胎儿分娩2 h后,试验组患者血糖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3.22%)显著较对照组(19.32%)低(P<0.05).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用麻醉方法对其血糖水平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硬膜外麻醉更为可靠,患者血糖水平平稳,且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可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借鉴.
作者:吴少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8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组患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新生儿结局、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该院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焦虑情况,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以及出现胎儿窘迫、羊水过多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早产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应积极为其提供心理护理与运动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缓解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李伟;蒋立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