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
目的 分析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94例,根据胰岛素给药时间的不同分组,分对照组(47例,孕周≥32周)、研究组(47例,孕周在32周以内),比较血糖变化情况、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2 hPBG、FPG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研究组产妇并发症(4.26%)、 新生儿并发症(4.26%)显著较对照组(21.28%、23.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在32周以内予以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付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20例、穴位注射组20例、中药熏洗组20例,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MDNS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和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方面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同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MDNS评分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在运用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其疗效、MDNS评分都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张月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80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糖尿病类型、病史、胰岛素使用时间、次数,针头长度、注射部位以及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记录.结果 所选患者中使用长度为6~8 mm针头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80.0%;注射时选用胰岛素笔的人数较多.大多数注射胰岛素时未注重针头使用次数,注射时大多选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出现淤青甚至出血的情况.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注射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应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规范其注射技术.
作者:马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8月阶段来该院治疗的91例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45)和对照组(例数=4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观察组给予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以空腹血糖和血糖异常发生率来评价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耳部轻微疼痛患者4例、耳部轻微灼痒不适患者2例及短暂性眩晕2例,均未经临床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 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反应较轻微,具有疗效和安全性俱佳的临床优势.
作者:刘华;陈瑜萍;杨传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8月,共有98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该院就诊,依照护理方法分组,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9例,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干预总有效率、DSES各内容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避免截肢,改善预后.
作者:陈姗;王勤;钱树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尽快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亮;王芸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GP、BMD水平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BGP、BM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骨折、意识障碍、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高秀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部小血管的损害表现,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神经内科接受的398例住院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对两组急性梗塞的发生情况及类型、脑部腔隙性脑梗灶及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糖尿病组、 无糖尿病组的急性脑梗发生率分别是29.5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所占比例和脑部腔隙灶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部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的急性脑梗多为小病灶,且脑部腔隙灶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人群.
作者:郑许强;周振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其中34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A组,2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B组,28例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C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入选对象生化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分析,探究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结果 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空腹血糖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大血流速度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阻力指数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大(P<0.05).OA与CRA的EDV、PSV与生化指标呈负相关,RI与生化指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的改变情况,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光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实验组服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观察两组血糖、 血脂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2 hPBG、HbA1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G、TC、LDL-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HDL-c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ADP、APAF1、Cys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蔡清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8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研究组(40例),一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稳定;研究组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波动性,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徐午侠;龚菊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态势良好,治疗时间也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改善,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作者:苏婵娟;陈昕;陈述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该院接受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全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40例则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相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敏;刘鸽;蔡志明;刘韧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纳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18例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值规则为随机原则,组员均59例,以上两组均施以常规护理,前者加入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前后血液各项指标情况;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经护理,两组各项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均有明显提升,相比而言,研究组提升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李素琼;王秀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对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行康复锻炼与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糖尿病住院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西医护理和康复锻练,观察组(42例)行康复锻练及中医特色护理.分别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FMA、BI、BBS、 手指功能和上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BG和2 hPBG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功能、上下肢功能及肢体平衡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和2 h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西医护理,康复锻练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作者:张榕榕;张宝英;郑淑云;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糖尿病足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均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将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总有效率(其中显效患者70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2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不及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其可能和血糖控制差、混合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简有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8例)和观察组(n=28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率及排石效果、肾功能水平;记录两组术中损伤、术后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与结石完全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损伤、术后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 FBG、PPB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碎石取石效果较好,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玉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B组(空腹血糖水平11.2~18.6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水平>18.8 mmol/L).记录并统计3组不同血糖水平下并发心血管疾病情况;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腹血糖测定,A组56例患者37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07%;B组40例患者33例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82.50%;C组24例患者22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91.67%.A、B及C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高血糖状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持续高血糖状态能增加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东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该院骨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分析不同职称、学历以及护龄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影响.结果 学历在专科及其以上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学历在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P<0.05);不同职称以及护龄的护理人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及格的有44例,所占比例为73.33%,其中及格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为2.27%(1/44),明显低于不及格的6.25%(1/16),并且及格的患者伤口愈合率较高,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需要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罗美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依从性为78.2%,与观察组的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心理学层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可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作者:王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