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张月

关键词:穴位注射, 治疗, 中药熏洗, 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20例、穴位注射组20例、中药熏洗组20例,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MDNS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和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方面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同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MDNS评分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在运用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其疗效、MDNS评分都优于其他两组.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tion,CI)合并2型糖尿(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治疗的86例CI合并T2DM患者,将所选择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者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合并T2DM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今后首选护理方案.

    作者:林晓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选取在2018年1-6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分别选取40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和常规的教育宣传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更为系统的、全面的糖尿病的防治教育方式.通过对患者的使用药物效果、血糖控制度、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以及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患者的使用药物效果较好、血糖控制度较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较高以及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的评价较好.结论 系统的、全面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有着较好的作用,可以辅之于未来的治疗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

    作者:林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心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对心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衰组(A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组(B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联合维格列汀组(C组),各20只,在治疗前及给药6周后检测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并检测空腹血糖、脑钠肽(NT-proBNP).结果 治疗前,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大鼠的LVEDP、LVSP、-dp/dt max、+dp/dt max对比存在明显差异,C组与B大鼠LVED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LVSP、-dp/dt max、+dp/dt 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且C组大鼠各指标变化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A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大鼠空腹血糖及NT-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之间NT-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B组大鼠NT-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且C组降低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翔;王世祥;张晶晶;乔建峰;熊尚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明急救护理干预在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08例,其中在2017年2-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干预,视为对照组,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6例采用了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视为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性、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症救治中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救治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减患者的经济压力并提升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夏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妊娠结局和血糖指标不同异常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孕妇80名,比较不同孕妇的妊娠结局并探究其和血糖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糖情况不同的患者妊娠结局存在较大差异,空腹血糖及餐后1 h血糖异常的患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和正常孕妇(χ2=22.67、27.57、15.14、15.44,P=0.0000、0.0000、0.0017、0.001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血糖情况是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P<0.05);血糖指标存在异常的孕妇其出现产后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25%,显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χ2=13.44,P=0.0002);血糖指标存在异常的孕妇在早产率、剖宫产率和大于胎龄儿分娩率方面均显著高于血糖指标正常的孕妇(χ2=26.41、6.60、11.76,P=0.0000、0.0102、0.0006).结论 血糖指标异常时导致孕妇出现非正常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务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以尽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20例、穴位注射组20例、中药熏洗组20例,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MDNS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和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方面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同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MDNS评分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在运用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其疗效、MDNS评分都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张月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在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B组,各4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的低血糖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低血糖相关指标及护理前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结果 护理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科2016年1月-2018年8月31例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二者在患者满意率、血糖以及尿酮、纠正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间、病情好转的时间、血糖控制理想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抱怨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满意率、血糖以及尿酮、纠正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间、病情好转的时间、血糖控制理想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抱怨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作者:范珍珠;辜惠兰;梁玉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随机将100例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8.9±10.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8.4±1.1)分均优于对照组(72.6±12.5)分、(86.7±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28.9±4.9)分、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低于对照组(36.7±6.5)分、(18.00%),且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秀恋;林爱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观察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前列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韦永光;陈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态势良好,治疗时间也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改善,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作者:苏婵娟;陈昕;陈述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尽快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亮;王芸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55)和对照组(例数=54).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循证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护理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效果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效果,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合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云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连续肾替代(n=34)对象纳入观察组,血液透析(n=37)对象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24 h后APACHEⅡ评分、24 h后Sofa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出血、透析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在并发症控制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是连续肾替代可以缩短疗程,两种方法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作者:李潘孝;李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 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合并症患者分为各36例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ICU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智力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ICU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智力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整体上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高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周围神经松解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31%>76.9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26±4.61)m/s>(43.75±3.92)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22±3.91)m/s>(41.25±3.65)m/s]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VAS评分[(1.48±0.44)分<(2.91±0.68)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25±1.14)分<(15.33±1.35)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松解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解除周围神经和外周血管的机械压力,恢复足部神经血氧供应,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作者:马峥;朱银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94例,根据胰岛素给药时间的不同分组,分对照组(47例,孕周≥32周)、研究组(47例,孕周在32周以内),比较血糖变化情况、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2 hPBG、FPG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研究组产妇并发症(4.26%)、 新生儿并发症(4.26%)显著较对照组(21.28%、23.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在32周以内予以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付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对其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cLac)、pH值、血尿素氮(BUN)、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肌酐(SCr)、血钾(K+)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Lac、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H值、CO2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显著较对照组缩短,且28 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应用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氯沙坦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水宝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UAER(137.4±43.5)mg/24 h,对照组UAER(161.7±50.8)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4,P<0.05).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UAER与SCr水平,减轻肾损伤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调查

    目的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80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糖尿病类型、病史、胰岛素使用时间、次数,针头长度、注射部位以及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记录.结果 所选患者中使用长度为6~8 mm针头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80.0%;注射时选用胰岛素笔的人数较多.大多数注射胰岛素时未注重针头使用次数,注射时大多选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出现淤青甚至出血的情况.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注射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应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规范其注射技术.

    作者:马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