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国际刊号:1672-4062
  • 国内刊号:11-5019/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20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2018年24期文献
  • 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主要分析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8年1-8月间收治的手外伤合并糖尿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在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中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的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糖情况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外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也能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素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该院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以及给予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以及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产科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51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3例;观察组51例患者总有效数为48例,占比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0例,占比78.4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治疗依从性(4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3.5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治疗依从性(37.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3.7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依从性(50.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7.45%),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监测治疗依从性(4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9.60%),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降糖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对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行康复锻炼与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糖尿病住院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西医护理和康复锻练,观察组(42例)行康复锻练及中医特色护理.分别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FMA、BI、BBS、 手指功能和上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BG和2 hPBG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功能、上下肢功能及肢体平衡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和2 h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西医护理,康复锻练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作者:张榕榕;张宝英;郑淑云;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血糖控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血糖控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时,能显著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为化疗提供保障,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燕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选取在2018年1-6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分别选取40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和常规的教育宣传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更为系统的、全面的糖尿病的防治教育方式.通过对患者的使用药物效果、血糖控制度、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以及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患者的使用药物效果较好、血糖控制度较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较高以及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的评价较好.结论 系统的、全面的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有着较好的作用,可以辅之于未来的治疗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

    作者:林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该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55)和对照组(例数=54).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辅以循证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护理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效果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效果,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更加合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云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8月,共有98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该院就诊,依照护理方法分组,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9例,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干预总有效率、DSES各内容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避免截肢,改善预后.

    作者:陈姗;王勤;钱树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整体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GP、BMD水平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BGP、BM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骨折、意识障碍、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高秀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疝气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疝气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36例,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压疮、切口渗血、恶心呕吐、阴囊血肿)及护理前后血糖情况.结果 实验组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接受疝气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压疮、切口渗血、恶心呕吐、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老年患者疝气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叶彦;陈丽明;席雅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在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应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该院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60例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患者,选择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常规组(n=30),其中常规组予以一般治疗并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并配合优质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常规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早、疼痛缓解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少(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要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P<0.05).结论 对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林碧芳;何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用药指导及家庭护理

    目的 探讨对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有糖尿病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家庭护理干预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9月收治的1例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基础护理+家庭护理对策展开护理工作,对护理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有糖尿病患者完成护理后,对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获得非常满意效果,患儿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有糖尿病患者给予用药指导+家庭护理干预,对于合并症的改善可以获得理想效果,进而使得患儿以及家属均表现出较高的护理满意程度,从而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作者:廖英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预见性护理改善糖尿病合并乙肝相关肝硬化护理质量和预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并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 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行常规护理,B组行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水平、安全管理4项护理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相对更高,B组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用于乙肝相关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理想,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惠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强化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依从性为78.2%,与观察组的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心理学层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可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展开推广应用.

    作者:王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 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合并症患者分为各36例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ICU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智力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ICU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智力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整体上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高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研究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并探讨对其提供完善护理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内分泌科糖尿病眼病且发生低血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糖尿病及眼病症状恢复情况、血糖调整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提供完善护理干预后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且护理满意程度较高(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及其治疗方法,严格遵医嘱执行并自觉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星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在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B组,各4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的低血糖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低血糖相关指标及护理前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结果 护理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团队模式开展的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团队模式开展的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南苑社区进行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糖尿病管理团队进行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干预的效果.结果完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数据均出现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3,-13.087,-12.848,-14.680,-6.017,-11.917,6.993,7.585,10.987,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健康行为的建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6,10.707,5.502,7.350,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3.3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68,P<0.05).结论 对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团队模式下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提升服务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亚青;姜龙训;石鑫;王琼瑛;常利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调查

    目的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80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糖尿病类型、病史、胰岛素使用时间、次数,针头长度、注射部位以及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记录.结果 所选患者中使用长度为6~8 mm针头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80.0%;注射时选用胰岛素笔的人数较多.大多数注射胰岛素时未注重针头使用次数,注射时大多选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出现淤青甚至出血的情况.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注射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应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规范其注射技术.

    作者:马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强化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在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目的 探究饮食干预和强化健康教育在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该次研究,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及护理期间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空腹指尖血糖值(FBS)、平均餐后2 h指尖血糖值(PBS)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食干预和强化健康教育能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小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白血病化疗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PICC穿刺渗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糖尿病患(DM)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化疗行PICC置管的AL合并DM患者共70例,随机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开展了为期1个月持续渗血防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记录持续渗血发生人数.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焦虑人数为15例,实验组为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实验组患者状态焦虑总分也显著降低(P<0.01),因此,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焦虑情况显著改善.常规护理患者持续渗血发生率34.3%,实验组为8.6%,两组患者持续渗血发生率及渗血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大大降低持续渗血发生率,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水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该院骨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分析不同职称、学历以及护龄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影响.结果 学历在专科及其以上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学历在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P<0.05);不同职称以及护龄的护理人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及格的有44例,所占比例为73.33%,其中及格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为2.27%(1/44),明显低于不及格的6.25%(1/16),并且及格的患者伤口愈合率较高,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需要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罗美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tion,CI)合并2型糖尿(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治疗的86例CI合并T2DM患者,将所选择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者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合并T2DM患者实行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今后首选护理方案.

    作者:林晓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科2016年1月-2018年8月31例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二者在患者满意率、血糖以及尿酮、纠正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间、病情好转的时间、血糖控制理想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抱怨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满意率、血糖以及尿酮、纠正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时间、病情好转的时间、血糖控制理想的时间、平均住院的时间、护理抱怨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作者:范珍珠;辜惠兰;梁玉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纳入对象分为探讨组(n=31)和参考组(n=31),为所有患者提供抗感染、控血糖、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为探讨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2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讨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参考组患者总发生率为25.8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使治疗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陈巧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出院患者的随访方式探讨

    目的 对内分泌科糖尿病出院患者的随访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应用医院信息软件系统进行微信群发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2个月,并对比其效果.结果 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随访率为97.3%,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4,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药物服用治疗依从性(χ2=8.579、P<0.05)以及定期入院复查率(χ2=7.142、P<0.05)、随访满意度等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结论 采用微信随访能够明显提升内分泌科出院患者的有效随访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许奇丽;张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明急救护理干预在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08例,其中在2017年2-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干预,视为对照组,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6例采用了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视为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性、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症救治中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救治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减患者的经济压力并提升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夏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害关联性.方法 选择4组同期同段人群及同孕期血脂检查结果,以2组合1对,共2对进行比对分析,即:①正常妊娠与GDM者;②GDM中血脂异常与正常者,后者还进一步比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 GDM比正常妊娠者血脂异常水平高,GDM中血脂异常较正常者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有血脂异常者,发生GDM风险及孕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推测妊娠期血脂异常与GDM具有很强相关性,故可通过观察孕妇血脂异常的方法,推测、了解,从而预防(如饮食调控,药物等干预血脂升高)GMD,体现出临床借鉴和推广的科学性.

    作者:钟秋招;林春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88例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这88例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克霉唑栓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23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体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8.18%;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52±0.31)mmol/L,餐后2 h血糖为(6.28±1.35)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6.38±0.45)mmol/L,餐后2 h血糖为(9.02±2.45)mmol/L,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克霉唑栓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单独使用克霉唑栓效果要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锦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在该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老年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该文的甲组,另抽选2型糖尿病未合并感染患者30例作为乙组,非糖尿病感染患者30例为丙组,健康者30名为丁组,对上述观察对象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患者的C3、C4均明显高于乙组、丙组及丁组,且甲组患者的IgA水平明显较乙组、丙组及丁组高,其IgG水平、CD4+、CD3+以及CD4+/CD8+则明显均较低,甲组患者的NK细胞与B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乙、丙、丁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与细胞免疫均有严重异常情况存在.

    作者:卢永芳;陈键;王洋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脑部小血管病变的MRI成像特点研究

    目的 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部小血管的损害表现,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神经内科接受的398例住院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对两组急性梗塞的发生情况及类型、脑部腔隙性脑梗灶及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糖尿病组、 无糖尿病组的急性脑梗发生率分别是29.5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小血管闭塞型脑梗所占比例和脑部腔隙灶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部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的急性脑梗多为小病灶,且脑部腔隙灶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人群.

    作者:郑许强;周振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危险性

    目的 研究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性.方法 选择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1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探讨对象,依照HCC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n=95,未发生HCC)与观察组(n=50,发生HCC),对比两组患者合并T2DM发生HCC的危险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T2DM发生率、 吸烟史、 男性、AFP>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血糖指标、HBV-DNA、ALB、TBIL、GGT与AL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T2DM发生、血糖水平、HBV-DNA、AFP>400μg/L、ALB、TBIL、GGT及ALT均与HCC的发生相关.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 T2DM 会诱发 HCC 的发生,因而可将 T2DM 作为早期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黎环;邹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对其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cLac)、pH值、血尿素氮(BUN)、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肌酐(SCr)、血钾(K+)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及28 d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Lac、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H值、CO2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Ⅱ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显著较对照组缩短,且28 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应用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

    目的 探讨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8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研究组(40例),一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稳定;研究组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波动性,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徐午侠;龚菊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妊娠结局和血糖指标不同异常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孕妇80名,比较不同孕妇的妊娠结局并探究其和血糖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糖情况不同的患者妊娠结局存在较大差异,空腹血糖及餐后1 h血糖异常的患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和正常孕妇(χ2=22.67、27.57、15.14、15.44,P=0.0000、0.0000、0.0017、0.001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血糖情况是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P<0.05);血糖指标存在异常的孕妇其出现产后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25%,显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χ2=13.44,P=0.0002);血糖指标存在异常的孕妇在早产率、剖宫产率和大于胎龄儿分娩率方面均显著高于血糖指标正常的孕妇(χ2=26.41、6.60、11.76,P=0.0000、0.0102、0.0006).结论 血糖指标异常时导致孕妇出现非正常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务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以尽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B组(空腹血糖水平11.2~18.6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水平>18.8 mmol/L).记录并统计3组不同血糖水平下并发心血管疾病情况;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腹血糖测定,A组56例患者37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07%;B组40例患者33例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82.50%;C组24例患者22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91.67%.A、B及C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高血糖状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持续高血糖状态能增加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东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于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缓解症状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手术损害小等优势,利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新基;王君;李强;鄢霆;林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饮食与运动对糖尿病合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糖调控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饮食与运动对糖尿病合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调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每组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接受饮食与运动结合治疗方案,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代谢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代谢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与运动干预明显提高了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糖脂代谢,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剑锋;方燕;林爱武;林蓉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8例)和观察组(n=28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率及排石效果、肾功能水平;记录两组术中损伤、术后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与结石完全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损伤、术后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 FBG、PPB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碎石取石效果较好,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玉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婴幼儿I型糖尿病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婴幼儿1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确诊的43例婴幼儿T1DM患儿,分别纳入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rt-CGM)和多次末梢血血糖检测组(SMBG),并结合胰岛素强化疗法(MDI),观察婴幼儿在6个月内对rt-CGM的接受度,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临床指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6个月结束时,有42%的rt-CGM组病例接受每周>6 d的佩戴,两组患儿在观察期内HbA1c相较于基线值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血糖达标在3个月和6个月时较1个月时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每日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CGM结合MDI治疗婴幼儿1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低于传统多次末梢血血糖监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捷;钟日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对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收治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金纳多和弥可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听阈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3.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突发性耳聋,对其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和糖尿病药物联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听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芳;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李雅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4例磺脲类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2次/d,皮下注射,观察组(44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变化及低血糖事件.结果治疗16周时,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2 hPG、HbAlC两组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小,依从性高.

    作者:卫欣欣;赵文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大剂量生脉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急症疗效观察

    目的 对大剂量生脉合黄芪注射液进行糖尿病急症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急症患者,中医辩证确认为气阴两虚型,对其病例资料及临床救治方法、疗效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7例糖尿病急症患者在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生脉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降至6.2~7.8 mmol/L之间,平均为(7.4±0.2)mmol/L,且患者尿糖与酮体检查显示为阴性.此外,47例患者中,32例患者血脂水平正常,20例心肌损害与8例心律失常患者均恢复正常,疗效较为显著.结论大剂量生脉合黄芪注射液进行糖尿病急症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睿;陆通安;李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8月阶段来该院治疗的91例合并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例数=45)和对照组(例数=4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观察组给予鼓室内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以空腹血糖和血糖异常发生率来评价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耳部轻微疼痛患者4例、耳部轻微灼痒不适患者2例及短暂性眩晕2例,均未经临床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 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反应较轻微,具有疗效和安全性俱佳的临床优势.

    作者:刘华;陈瑜萍;杨传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胰岛素不同时间给药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94例,根据胰岛素给药时间的不同分组,分对照组(47例,孕周≥32周)、研究组(47例,孕周在32周以内),比较血糖变化情况、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2 hPBG、FPG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研究组产妇并发症(4.26%)、 新生儿并发症(4.26%)显著较对照组(21.28%、23.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在32周以内予以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付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交泰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交泰丸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联合慢性应激法制备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氟西汀)、交泰丸低剂量组(1.1 g/kg)、交泰丸中剂量组(2.1 g/kg,人等效剂量)和交泰丸高剂量组(4.2 g/kg),连续灌胃28 d后,测定体重、血糖,并通过强迫游泳、悬尾和开野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结果 交泰丸高、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交泰丸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良好,有待进一步的分子机制和有效成分研究.

    作者:李俊;王凌;尚秀玲;于荣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尽快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朱颖亮;王芸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实验组服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观察两组血糖、 血脂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2 hPBG、HbA1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TG、TC、LDL-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HDL-c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ADP、APAF1、CysC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蔡清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纳入该院80例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结论 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作者:张明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采取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析对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鼓室内与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鼓室内注射与耳后注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注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糖改善情况.结果 耳后注射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7%,鼓室内注射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6%,两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耳后注射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鼓室内注射组的则为31.6%;且耳后注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明显优于鼓室内注射组,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鼓室内注射,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的方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改善患者血糖值的效果,值得推荐实施.

    作者:范建辉;刘海楼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2月-2018年8月内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实施研究,分组办法使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两组,即观察组(例数=50)和对照组(例数=50).100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0%和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实施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实践价值较高.

    作者:郑振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随机将100例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8.9±10.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8.4±1.1)分均优于对照组(72.6±12.5)分、(86.7±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28.9±4.9)分、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低于对照组(36.7±6.5)分、(18.00%),且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结肠造口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秀恋;林爱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及血糖指标.结果 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纳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18例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值规则为随机原则,组员均59例,以上两组均施以常规护理,前者加入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前后血液各项指标情况;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经护理,两组各项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均有明显提升,相比而言,研究组提升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李素琼;王秀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心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对心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衰组(A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组(B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联合维格列汀组(C组),各20只,在治疗前及给药6周后检测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并检测空腹血糖、脑钠肽(NT-proBNP).结果 治疗前,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大鼠的LVEDP、LVSP、-dp/dt max、+dp/dt max对比存在明显差异,C组与B大鼠LVED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LVSP、-dp/dt max、+dp/dt 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且C组大鼠各指标变化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A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大鼠空腹血糖及NT-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之间NT-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B组大鼠NT-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且C组降低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翔;王世祥;张晶晶;乔建峰;熊尚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观察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前列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韦永光;陈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前列地尔序贯疗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前列地尔序贯疗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老年临床糖尿病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此期间内于该院诊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序贯疗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得出结果后做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栓素B2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肾血流指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血流情况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序贯疗法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有很大价值.

    作者:张金玲;范经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蛋白尿水平的影响

    目的 关于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并研究对于患者蛋白尿水平的影响.方法 该文研究对象为该院在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为25例,联合治疗组选择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单药治疗组单纯选择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蛋白尿水平.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为96.00%(24/25),单药治疗组为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文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患者的24 h尿蛋白含量进行评价,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是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侯建辉;陈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氯沙坦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水宝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UAER(137.4±43.5)mg/24 h,对照组UAER(161.7±50.8)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4,P<0.05).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UAER与SCr水平,减轻肾损伤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索超声在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其中34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A组,2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B组,28例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C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入选对象生化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分析,探究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结果 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空腹血糖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大血流速度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阻力指数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大(P<0.05).OA与CRA的EDV、PSV与生化指标呈负相关,RI与生化指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的改变情况,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光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该院接受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全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40例则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相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敏;刘鸽;蔡志明;刘韧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诊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急诊科室救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2例.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方案.结果 在全部82例患者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患者的血糖指标、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尿酮转阴时间等各项指标更优,并且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56%,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工作中,小剂量胰岛素的使用,能够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周围神经松解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31%>76.9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26±4.61)m/s>(43.75±3.92)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22±3.91)m/s>(41.25±3.65)m/s]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VAS评分[(1.48±0.44)分<(2.91±0.68)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25±1.14)分<(15.33±1.35)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松解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解除周围神经和外周血管的机械压力,恢复足部神经血氧供应,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作者:马峥;朱银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20例、穴位注射组20例、中药熏洗组20例,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MDNS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和对观察指标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方面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同时,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组MDNS评分优于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熏洗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在运用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后,其疗效、MDNS评分都优于其他两组.

    作者:张月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血糖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微量蛋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在2017年1-12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0例(贝前列素钠+氯沙坦钾)、对照组50例(氯沙坦钾).比较两组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2 h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2 h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药物可有效延缓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茵;黄玉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另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神经系统功能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态势良好,治疗时间也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患者病情可以快速改善,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和推广.

    作者:苏婵娟;陈昕;陈述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的相关评价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糖尿病足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均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将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总有效率(其中显效患者70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2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溃疡患者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再发溃疡疗效不及糖尿病足初发溃疡患者,其可能和血糖控制差、混合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简有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连续肾替代(n=34)对象纳入观察组,血液透析(n=37)对象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24 h后APACHEⅡ评分、24 h后Sofa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出血、透析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连续肾替代与血液透析治疗2型糖尿病并重症肾衰竭在并发症控制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是连续肾替代可以缩短疗程,两种方法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作者:李潘孝;李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测定外周血内CysC及Hcy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分析

    目的 探讨测定外周血内CysC及Hcy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将UAER<30 mg/24 h者纳入单纯T2DM组(64例),将UAER介于30~300 mg/24 h者纳入早期DN组(58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外周血的Scr、BUN、CysC及Hcy水平;分析CysC、Hcy水平与UAER值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来检验CysC、Hcy水平对早期DN诊断效力.结果 各组间Scr、BUN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早期DN组的Cysc、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早期DN组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C、Hcy水平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9、0.694,P<0.05);CysC诊断早期DN的AUC为0.893,佳临界值为1.3 m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1、0.832;Hcy诊断早期DN的AUC为0.887,佳临界值为13.55 m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1、0.876;CysC联合Hcy诊断早期DN的AUC为0.961,佳临界值分别为1.3 mg/L、13.55 m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0.891.结论 测定外周血内CysC及Hcy水平在早期DN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丽丽;周晓兵;郝敬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比较血糖、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血糖、 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分析血糖与尿糖检测的临床结果.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值<6.10 mmol/L者所占比例为8.86%;餐后2 h血糖水平值<7.8 mmol/L者所占比例为7.59%;尿糖指标阴性(-)者所占比例为7.5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糖指标(-)/(+)/(1+)/(2+)/(3+)/(4+)的上升,空腹血糖水平值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三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糖、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确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降低误诊概率,可推广应用.

    作者:丁军民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