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新基;王君;李强;鄢霆;林静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 胃癌, 糖尿病, 恢复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于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缓解症状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手术损害小等优势,利于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B组(空腹血糖水平11.2~18.6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水平>18.8 mmol/L).记录并统计3组不同血糖水平下并发心血管疾病情况;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腹血糖测定,A组56例患者37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07%;B组40例患者33例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82.50%;C组24例患者22例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91.67%.A、B及C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高血糖状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持续高血糖状态能增加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东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索超声在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其中34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A组,28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B组,28例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C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入选对象生化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分析,探究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结果 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空腹血糖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大血流速度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阻力指数随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大(P<0.05).OA与CRA的EDV、PSV与生化指标呈负相关,RI与生化指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的改变情况,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光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在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周围神经松解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31%>76.9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26±4.61)m/s>(43.75±3.92)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22±3.91)m/s>(41.25±3.65)m/s]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VAS评分[(1.48±0.44)分<(2.91±0.68)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25±1.14)分<(15.33±1.35)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松解术的应用,能够通过解除周围神经和外周血管的机械压力,恢复足部神经血氧供应,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作者:马峥;朱银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比较血糖、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比较血糖、 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分析血糖与尿糖检测的临床结果.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值<6.10 mmol/L者所占比例为8.86%;餐后2 h血糖水平值<7.8 mmol/L者所占比例为7.59%;尿糖指标阴性(-)者所占比例为7.5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糖指标(-)/(+)/(1+)/(2+)/(3+)/(4+)的上升,空腹血糖水平值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三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糖、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确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降低误诊概率,可推广应用.

    作者:丁军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在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应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该院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60例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患者,选择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常规组(n=30),其中常规组予以一般治疗并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并配合优质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常规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早、疼痛缓解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少(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要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P<0.05).结论 对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林碧芳;何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调查

    目的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80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糖尿病类型、病史、胰岛素使用时间、次数,针头长度、注射部位以及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记录.结果 所选患者中使用长度为6~8 mm针头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80.0%;注射时选用胰岛素笔的人数较多.大多数注射胰岛素时未注重针头使用次数,注射时大多选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出现淤青甚至出血的情况.结论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注射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应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规范其注射技术.

    作者:马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明急救护理干预在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08例,其中在2017年2-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干预,视为对照组,在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6例采用了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视为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性、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症救治中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救治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减患者的经济压力并提升治疗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夏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观察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前列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显著较对照组(6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周,试验组尿素氮(BUN)、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贝前列素钠联合缬沙坦治疗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肾功能,且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韦永光;陈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8月,共有98例糖尿病足患者在该院就诊,依照护理方法分组,干预组与常规组各49例,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干预总有效率、DSES各内容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避免截肢,改善预后.

    作者:陈姗;王勤;钱树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88例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这88例霉菌性阴道炎伴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克霉唑栓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23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体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8.18%;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52±0.31)mmol/L,餐后2 h血糖为(6.28±1.35)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6.38±0.45)mmol/L,餐后2 h血糖为(9.02±2.45)mmol/L,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克霉唑栓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单独使用克霉唑栓效果要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锦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纳入对象分为探讨组(n=31)和参考组(n=31),为所有患者提供抗感染、控血糖、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指导、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为探讨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2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探讨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参考组患者总发生率为25.8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使治疗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陈巧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该院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以及给予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以及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产科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51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31例,无效3例;观察组51例患者总有效数为48例,占比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0例,占比78.4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治疗依从性(41.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3.5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治疗依从性(37.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3.73%),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依从性(50.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7.45%),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监测治疗依从性(49.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9.60%),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降糖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对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收治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金纳多和弥可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听阈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3.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突发性耳聋,对其开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和糖尿病药物联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听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芳;洪育明;梁振源;郑朝晖;李雅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主要分析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8年1-8月间收治的手外伤合并糖尿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在手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中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的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糖情况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外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也能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素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整体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以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BGP、BMD水平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BGP、BM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均相当(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骨折、意识障碍、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高秀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对中风后偏瘫糖尿病患者行康复锻炼与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糖尿病住院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西医护理和康复锻练,观察组(42例)行康复锻练及中医特色护理.分别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后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FMA、BI、BBS、 手指功能和上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BG和2 hPBG水平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功能、上下肢功能及肢体平衡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和2 h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西医护理,康复锻练结合中医特色护理能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作者:张榕榕;张宝英;郑淑云;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在住院患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B组,各4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的低血糖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低血糖相关指标及护理前后自我管理知识评分.结果 护理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自我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安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害关联性.方法 选择4组同期同段人群及同孕期血脂检查结果,以2组合1对,共2对进行比对分析,即:①正常妊娠与GDM者;②GDM中血脂异常与正常者,后者还进一步比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 GDM比正常妊娠者血脂异常水平高,GDM中血脂异常较正常者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有血脂异常者,发生GDM风险及孕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推测妊娠期血脂异常与GDM具有很强相关性,故可通过观察孕妇血脂异常的方法,推测、了解,从而预防(如饮食调控,药物等干预血脂升高)GMD,体现出临床借鉴和推广的科学性.

    作者:钟秋招;林春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交泰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交泰丸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联合慢性应激法制备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氟西汀)、交泰丸低剂量组(1.1 g/kg)、交泰丸中剂量组(2.1 g/kg,人等效剂量)和交泰丸高剂量组(4.2 g/kg),连续灌胃28 d后,测定体重、血糖,并通过强迫游泳、悬尾和开野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结果 交泰丸高、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交泰丸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良好,有待进一步的分子机制和有效成分研究.

    作者:李俊;王凌;尚秀玲;于荣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纳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18例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值规则为随机原则,组员均59例,以上两组均施以常规护理,前者加入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前后血液各项指标情况;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经护理,两组各项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行为均有明显提升,相比而言,研究组提升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李素琼;王秀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