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孙永刚

关键词:AO钢板, 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 交锁钉, 外固定架
摘要:目的:探究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AO钢板治疗,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治疗,C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对比3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O钢板固定治疗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较好,临床为腓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妊娠糖尿病产妇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再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材料在糖尿病患者口腔修复中抗摩擦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需行口腔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选择不同的修复材料修复,将其分为树脂组(45例)、金属组(45例)和陶瓷组(45例)[1],比较3组患者口腔修复成功率。结果3组患者经过6个月树脂,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树脂组96.5%、金属组96.5%、陶瓷组95.2%。3组患者经过1年跟踪调查,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树脂组93.6%、金属组92.4%、陶瓷组91.5%。3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畸形、松动和破裂原因。结论对于糖尿病口腔修复患者,使用金属、树脂、陶瓷材料,糖尿病口腔修复的抗摩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基本相同。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科学选择材料。

    作者:张瑞;宋红权;肖云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中药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科学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建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观察患者的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等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在插管后的5 min、麻醉后的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插管后的5 min、麻醉后的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安定和安氟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是血糖随着麻醉时间延长水平升高,且书中的电解质、盐液等指标水平无变化,因此,关注患者术中的失血情况,适当输血对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曲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这100例患者按照年龄划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年龄大于等于60岁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为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化比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结果老年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化比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较大,与非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其发生呼吸系统病变的概率更大,因此,应该引起相关的临床重视,加强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力度。

    作者:方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连续收集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6例,非糖尿病患者54例,比较两组间1周时NIHSS评分,3月时mR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溶栓后出血转化、病死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远期预后)。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近期预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OR=0.22)。结论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近期预后无影响,但是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王少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研究对象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以及大血糖波动幅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的患者其血糖波动幅度越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合并的急性脑梗死增加了血糖的波动,血糖的波动则会影响到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林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68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金标准)以及双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为55例,双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敏感度为85.45%,特异度为61.54%,准确性为80.88%,误诊率为38.46%,漏诊率14.5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双螺旋CT进行检测,检出率较高,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孔爱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数和吸烟、运动等生活状况,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E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吸烟等生活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差。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数和E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多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姜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功能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功能锻炼)各108例,比较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0.36±3.25)d,护理满意度为99.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其康复速度。

    作者: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诊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形式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体会。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采用静脉注射胰岛素,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情况、胰岛素用量、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荐采纳。

    作者:张东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时合并糖尿病的245例进行调研,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245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为:气虚115例,占46.94%,痰浊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气滞证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蒹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结论气虚、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其关键病机在于气滞。

    作者:于凤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老年乙肝肝硬化并D2M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护理方案时将行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45例),将行循证护理的设为研究组(57例),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肝功能分级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SDS 、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乙肝肝硬化并D2M患者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青;耿进;庄子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个性化饮食方案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采用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同时接受个性化饮食方案,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娩后母婴预后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控制得好,且治疗组分娩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剖腹产也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方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有良好效果,对于母婴预后也很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满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与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析

    目的:分析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6),对照组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其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9%,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3.91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改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予以患者血、尿常规检查,无明显的异常。结论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关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C、Hbalc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其疗效非常显著,远胜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作者:徐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损害重于单纯高血压患者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在血管功能损害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243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102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有14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血管功能损害情况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MI、FBG、TG基本临床特征以及CAP、BPP、CPP、IMT、cfPWV等动脉功能和结构检验指标等情况上与对照组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来说更为危急,前者血管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后者相比更为严重,而CAP、BPP、CPP、IMT、cfPWV等动脉功能和结构检验指标可以作为高血压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诊断依据。

    作者:李云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行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根管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牙周炎的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的预后较差,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

    作者:丁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节护理对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细节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的病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两组间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血糖控制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