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蔡德福

关键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 川芎嗪,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8例纳入该次的实验研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24例常规组与24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控制血糖、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川芎嗪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红细胞AR活性、血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血β2-MG、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川芎嗪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并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诊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饮食,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及ESS评分。结果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ES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提高ESS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翠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者,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而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分别测定,终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8.95±1.57)mmol/L,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为(5.13±0.21)mmol/L,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处于4.0%~6.5%时,试验组有15名,对照组有58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6.5%~10%时,试验组有22名,对照组有2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糖蛋白高于10%时,试验组有23名,对照组无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控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很好的对糖尿病进行预防,此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判断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判断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患者(病例组)和21例无微量蛋白尿患者(对照组)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狭窄形成,并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及狭窄发生率及IMT和蛋白排泄率(uAE)关系。结果病例组组和对照组股总动脉IMT分别为,0.97±0.19,和0.87±0.18,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7.5%(27/40)和45.0%(18/40)显著高对照组38.1%(8/21)和19.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uAE分别为85.3±35.9和16.8±9.2,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uAE与IMT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peasor=0.67,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股总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诊断方法,对于uAE显著增高患者,股总动脉斑块形成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黄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关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其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空腹血糖指标、餐后血糖指标、LVEF等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复发率、入院复诊率、病死率等。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4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200例。比较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探究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后,其在疾病治疗的有效率、FBG含量、PBG含量,以及HBA1c水平方面,相较于给予西药治疗的比较组患者,情况都明显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极大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建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刍议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目的:针对临床内科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过70岁的患者有14例(占35%),是糖尿病足的高发群体,有15例患者的病程在10~15年之间(占37.5%)。糖尿病足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起疱,有19例患者为神经缺血性溃疡(占47.5%),21例患者足溃疡部位在足趾(占52.5%)。该研究中的糖尿病足患者有9例处于Wagner4级(占22.5%);有26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占65%)、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占67.5%)、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2.5%)、22例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占55%)。经临床治疗后,有8例患者伤口创面逐渐愈合,25例患者发生好转,6例患者需要截肢,1例患者死亡。糖尿病足的分级越高,越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都是高龄且具有较长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一般伴随很多并发症,糖尿病足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疗效,治愈好转率与其Wanger分级存在负相关关系。

    作者:宋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数和吸烟、运动等生活状况,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E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吸烟等生活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差。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数和E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多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姜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7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再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再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各项指标、总有效率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庄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探讨

    目的:该文就不同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4)与参照组(n=24)。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参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创伤性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姜轶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128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观察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的治疗措施,而对照组则采用胰岛素笔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FPG、TC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G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向代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时合并糖尿病的245例进行调研,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统计处理。结果245例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为:气虚115例,占46.94%,痰浊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气滞证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蒹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结论气虚、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其关键病机在于气滞。

    作者:于凤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48例患者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妊娠产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及剖宫产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在早产、巨大胎、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畸形胎、新生儿窒息及死胎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医护工作者不可小觑此疾病的厉害性,强化孕期管理,严密控制血糖,及时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选取为恰当的分娩途径,增强产后护理,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

    作者:康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整体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设置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一般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孕妇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孕妇与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义与价值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15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分组方法:住院号尾数奇偶法。1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饮食护理组两个组别。常规组行糖尿病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组增加饮食护理。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①饮食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其中,常规组显效23例,有效3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33%;饮食护理组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相似,常规组空腹血糖(12.37±2.72) mmol/L,餐后2 h血糖(16.24±3.45) mmol/L,饮食护理组空腹血糖(12.91±2.45) mmol/L,餐后2 h血糖(16.31±3.25) mmol/L,(P>0.05);护理后饮食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血糖水平改善更显著,常规组空腹血糖(8.26±1.82) mmol/L,餐后2 h血糖(9.55±2.82) mmol/L,饮食护理组空腹血糖(6.13±1.63)mmol/L,餐后2 h血糖(7.47±1.4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义重大,可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理念,提高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合理、均衡控制三餐热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邹群;何元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该院口腔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非用药)和观察组(局部应用消炎痛)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I、SBI、PD和A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I(0.42±0.26)%、SBI(1.31±0.33)%、PD(3.14±0.31)mm、AL (3.22±0.52)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消炎痛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连续收集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36例,非糖尿病患者54例,比较两组间1周时NIHSS评分,3月时mR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溶栓后出血转化、病死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远期预后)。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近期预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OR=0.22)。结论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近期预后无影响,但是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作者:王少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48例纳入该次的实验研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分为24例常规组与24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控制血糖、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川芎嗪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红细胞AR活性、血HbA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血β2-MG、尿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川芎嗪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蔡德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肌酶谱与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查。结果DKA患者急性期心肌酶谱均升同,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DKA患者心肌酶较轻症DKA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急性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6例,ST-T改变60例。结论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龙建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的效果与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发生严重多发伤的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各103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急救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