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本香;刘志远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并同意配合观察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教育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测血糖、用药安全等。对照组单用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诺和灵30R+盐酸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体重指数等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特别适用于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8月期间收治的初发脑卒中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卒中相关诊断,分为出血性组(26例)和缺血组(3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FBG,INS、HbA1c检查,将每组患者分为不同血糖水平类别,比较其对预后效果。结果出血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34.6%)显著低于缺血组(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患者平均血糖(11.1±1.2) mmol/L,显著高于出血组(9.7±1.6) mmol/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糖水平升高,两组患者均呈现此规律:NDS逐渐升高;GCS评分逐渐下降;ADL评分逐渐下降;NIHSS评分逐渐升高。结论高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其血糖水平影响较大,提示临床治疗中,要做好糖代谢指标检测,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早期处理。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发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58例,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住院时间,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补液等治疗,血液净化组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①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净化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在4 h左右恢复正常,与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净化治疗组住院时间较非血液净化治疗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越0.023)。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快速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验室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守萍;纪永松;胡庆申;周进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的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7.2±4.9)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3.7±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27.5±3.7)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08.3±4.4)mmHg。实验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日间脉压差(70.3±3.5)mmHg、24 h平均脉压差(76.2±2.7) mmHg;对照组患者日间脉压差(61.4±5.4)mmHg、24 h平均脉压差(72.7±2.5) mmHg,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9.36、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6.6,24 h收缩压标准差7.42;对照患者日间收缩压标准差4.09、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2.9,24 h收缩压标准差3.7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心血管功能出现异常,糖代谢异常状况的改善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关键。
作者:盛毓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胆囊炎和胆结石同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手术后的基础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临床疗效佳,总的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总的满意程度达到96.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有针对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在临床的护理应用中可以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绍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护理监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压疮防治情况。结果压疮危险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程度Ⅱ度、Ⅲ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于压疮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压疮发生率和痊愈时间,真正提升了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蔡景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合理用药策略。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总结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用药策略。结果老年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常见并发症有冠心病、感染、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9.5%、38.5%、34.0%。结论与青壮年糖尿病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且常伴发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因此临床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谨慎用药。
作者:杜改云;郭建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者58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的结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概率、剖宫产率、妊高症发生率、导致新生儿胎窘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发与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有相关性,同时会增加产妇剖宫产及妊高症的概率,并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胎窘和巨大儿的概率,增加对母婴安全的威胁,因此临床应提高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石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姚维娜;安洪春;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近年来,我国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概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糖尿病难以获得显著的控制效果。方法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疾病并发症的情况后,存在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疾病死亡率。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死亡率。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针对其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疾病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需要有效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该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曲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安全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19例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治疗并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低于10 mmol/L,4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在4.1~6 mmol/L。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低血糖昏迷及死亡的患者。结论胰岛素在患者术中、术后进行合理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临床27例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有16例患者需选择适宜时间实施手术,2例患者需要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实施手术,术前对患者采用胰岛素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控制,使患者空腹血糖保持在6.4~9.47 mmol/L之间;9例患者需实施急诊手术,术前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4~13.73 mmol/L之间,术中对患者血糖控制在8.4~13.2 mmol/L之间,术后控制患者血糖<8 mmol/L。术后发生切口、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1例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的患者。结论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中采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对于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裴艳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妊娠糖尿病围产儿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和围产儿状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围产儿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上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对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通过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厚度与室间隔明显增大,并且其EF明显降低,E峰具有明显的下降,A峰具有明显的上升,LVESV及LVEDV具有明显的增大,A/E值明显增大(P<0.05)。通过分析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小心率均有显著增加,HRVI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组织有明显改变,心肌受损严重,这对于患者的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导致患者心率的变异性降低,使得患者心脏整体的受损比较严重,植物神经受累也越严重。
作者:李晓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该院于收治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56例、30例。结果老年组患者的重型发生率为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甘油三脂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7.86%、37.50%、51.79%,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43.33%、16.6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冠心病、高血压、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3.57%、50.00%、48.21%、53.57%、47.17%、21.4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3.33%、13.33%、6.67%、10.00%、6.67%、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重型患者,且伴发症状及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筛查,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擒虎;杨青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在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6-OHDA单侧毁损法建立高血糖-PD大鼠模型,探讨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糖尿病组(n=20),PD组(n=20)及高血糖-PD组(n=35)。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高血糖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制备高血糖-PD大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第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天)进行行为学分析(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僵直实验,旋转实验)。结果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及僵直实验,旋转实验中各项实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PD组在自发行为运动评分,僵直实验的指标与P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延长,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评分逐渐增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高血糖对PD大鼠旋转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PD大鼠的运动不协调能力,随时间延长,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影响会逐渐加重。
作者:买尔哈巴;孙景兰;杨新玲;贾玉敏;耿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高血糖的产生机制及原因,探讨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笔者随机抽取近年来该院治疗的80例合并高血糖的颅脑外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GCS评分值不同分为3组,43例评分值在9~12分者为中型组,22例评分值在6~8分者为重型组,15例评分值在3~5分者为特重型组,分别给予患者综合性治疗方案,比较三组患者的存活率、不同组别及其不同预后血糖平均值和同一组别不同预后的血糖值差异。结果中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9.25±2.43)mmol/L、(8.03±1.84)mmol/L和(11.52±2.45)mmol/L,存活率为86.05%;重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1.07±2.20)mmol/L、(9.45±1.54)mmol/L和(12.93±2.47)mmol/L,存活率为72.72%;重型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生存者和死亡者的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8.47±4.17)mmol/L、(15.09±7.83)mmol/L、(10.60±8.11)mmol/L和(18.47±4.17)mmol/L,存活率为33.33%。不同组别及其不同预后患者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之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血糖值逐渐升高;同一组别不同预后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者血糖值低于死亡者;3组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中型组和重型组存活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特重型、重型组和特重型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产生的原因及对加重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多方面的,血糖越高,脑损伤越重,存活率越低。脑外伤急性期监测患者血糖,及时应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是救治此类患者的关键之一。
作者:崔柏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抽取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情况、HAMD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为(4.12±0.35)d,比对照组的(6.16±1.23)d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促进患者血糖达标,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柯瑜婷;钟爱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社区负责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量饮食、规律运动、定期培训以及规律生活等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稳定患者的血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小妹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