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玉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实践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方法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能力及对社区卫生团队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相关知识及对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方向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小儿1型糖尿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情况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作者: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外科并发糖尿病患者采取调整血糖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方法。结果没有发生1例死亡病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发生各类感染。结论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外科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福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情况,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方法将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入的100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三个月。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池本香;刘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法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8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者58例,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的结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概率、剖宫产率、妊高症发生率、导致新生儿胎窘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发与家族史和体重指数有相关性,同时会增加产妇剖宫产及妊高症的概率,并易导致新生儿发生胎窘和巨大儿的概率,增加对母婴安全的威胁,因此临床应提高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石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安全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19例外科急症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有关治疗并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低于10 mmol/L,4例患者术后控制血糖在4.1~6 mmol/L。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低血糖昏迷及死亡的患者。结论胰岛素在患者术中、术后进行合理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87例,均采取泮托拉唑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胃灼痛、上腹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邢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慧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中老年糖尿病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近年来该院收治的且以手术方法治疗的102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其护理效果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16例,好转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31%;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16例,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2.35%。5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为:治愈27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满意效果结果为:非常满意29例,满意19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12%。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以及满意效果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劣于研究组。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及早得到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血糖正常梗阻性脓肾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ESWL或URSL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70.0%,对照组为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水平、术毕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梗阻性脓肾患者,应尽早实施引流,然后解除梗阻,术前、术后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及早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
作者:邱海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多样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多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多样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常规组(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多样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多样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情况。方法将该研究组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和160 mg治疗组,记录施治前后各项指标。结果缬沙坦160 mg治疗组的尿蛋白下降及收缩压下降情况较另外2组显著。结论缬沙坦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且缬沙坦治疗剂量达到160 mg时更具优越作用。
作者:刘志远;池本香;张丽娟;王守坚;陆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该文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含量进行分别检测,对其指标检测结果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加以分析和探讨。结果治疗组研究人员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3.58±0.27)mmol/L和(169.40±10.20)umol/L,对照组研究人员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1.19±0.39)mmol/L和(15.90±2.00)umol/L,其中治疗组的尿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的尿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开展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工作后,可以实现较高的诊断效果,其指标结果和健康体检人员的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加大差异,因此临床中可以用这类指标来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
作者:廉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临床27例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有16例患者需选择适宜时间实施手术,2例患者需要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实施手术,术前对患者采用胰岛素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控制,使患者空腹血糖保持在6.4~9.47 mmol/L之间;9例患者需实施急诊手术,术前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4~13.73 mmol/L之间,术中对患者血糖控制在8.4~13.2 mmol/L之间,术后控制患者血糖<8 mmol/L。术后发生切口、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各有1例,没有发生1例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的患者。结论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中采取适宜的麻醉方式对于普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裴艳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2年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一般性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实行整体护理。在治疗一个月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0.3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7.826,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895,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综合整体护理,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有着良好的护理效果,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整体抽样法对某地区18~80岁具有代表性人群7288人的重要心血管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患病率指该组年龄阶段的人群,即18~80岁。结果经分析,在血糖值方面,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在血压方面,糖尿病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与一般人群相比,血糖正常组的人员患高血压的概率更低,但是糖尿病组患者于血糖升高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心率、尿酸、TC、TG等危险因素与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胆固醇、体重指数、心率、尿酸等的增加更加明显,但是对于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压二者经常并存,且和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更容易伴有糖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患者也更容易伴有高血压。
作者:金冬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A1c(4.9±0.8)%、FPG(5.1±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mmol/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就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展开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佰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此种治疗方法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于增强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时BMI、TC、TG、FBG、HBAlc、2hBG及LDL值得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血糖指标与胰岛素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改善程度存在差异。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并能够改善胰岛功能,因此,此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作者:胡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同时立足于中医的知识理论以及当代的医学理论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对参照组行以常规化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即健康教育、调节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或者是胰岛素注射;针对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法,即中药熏洗法。在治疗周期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生理指标明显要好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中行以中药扶正化瘀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周冬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边丽云;蔡国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