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峰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西医组与中医针灸组,每组各56例,常规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针灸组给予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针灸组较常规西医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姣芳;刘进先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异常表现。结果该组患者110例,其中59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4.54%,其中,合并高血脂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2.86%,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2.4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作者:董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有2例并发感染,小肠溃疡并穿孔患者有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6例并发感染,急性胆囊炎患者有5例感染,小肠溃疡并穿孔患者有3例伤口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述疾病进行急诊手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邓安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并探究足浴方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足浴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和2 hPG,并相互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和2hPG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浴方治疗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舒适,同时,该方法能够明显的改善糖尿病下肢疼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供血和供氧,且修复下肢周围神经的损伤,消除患者下肢局部的疼痛。
作者:李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析常规社区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6月社区收治的9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取常规社区治疗联合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含量、体质指数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结果联合干预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吸烟及酗酒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含量及体质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社区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含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曹雪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术后应用微波理疗对切口恢复的疗效。方法根据2013年该院妇产科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血糖均控制在空腹血糖5.6 mmol/L,观察组于术后48 h应用微波仪器照射腹部切口部位,对照组不应用微波理疗,两组术后腹部切口常规换药5~7 d后拆线,观察腹部切口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术后应用微波理疗可促进切口恢复。
作者:王庆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寻求科学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方法。方法以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7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就诊的正常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三酰甘油、促黄体生成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给患者、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体重指数、雌二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在性别为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雌二醇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干预,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黄莉;杨洪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全麻组30例,硬膜外麻醉组30例,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血糖和尿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组均优于全麻组。结论手术及麻醉会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增高,硬膜外麻醉效果好,可在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代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诊治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38例均采用抗感染、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每1~2 h检测血糖、电解质、尿糖和尿酮体,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结果36例治愈,治愈率为94.7%,血糖降至5.6~10.8 mmol/L,尿糖和尿酮体阴性,2例因合并脑血管意外自动出院。结论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正确使用胰岛素,积极祛除诱因,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王祥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五禽戏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该科5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外进行五禽戏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禽戏能降低患者末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法。
作者:张天翔;陈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7%,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3.7%,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希民;常吉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血糖控制措施,实验组患者实行系统的血糖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期血糖控制,及时检测和诊断妊娠糖尿病孕妇,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李荔;张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注射方式对糖尿病患儿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32例糖尿病患儿行对照研究,按患儿胰岛素的注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胰岛素的用量更少,餐后血糖达标的时间更短(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注射泵对平稳患儿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至关重要。
作者:高兴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与热敷法避免硬结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100例需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清凉油组和热敷组各50例。清凉油组采用擦清凉油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热敷组采用热敷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比较注射部位硬结。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清凉油组与热敷组比较注射部位硬结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清凉油组成功率为66%,高于热敷组20%。结论清凉油具有辛凉解表和香串开窍之功效,采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硬结,而且可以保障胰岛素的良好、稳定,促进血糖的良好、持久控制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燕;易晓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23例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入院进行血糖控制后,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该组23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因手术造成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首先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患者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祁朋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影响因素,从而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随机选取的该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0.59%,大专文化程度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30.61%,大专文化程度以下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②患病3年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73.07%,患病3年以下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百分比为27.08%,患病3年以上患者更容易血糖控制不良(P<0.05)。结论对于大专文化程度以下以及患病3年以上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血糖控制不良,因此应该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新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及HbA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粉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对其采取一系列降糖类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且伴有多种并发症发生;其治疗效果上,呈基本痊愈的有20例(35.71%);呈显著进步的有19例(33.93%);呈进步的有12例(21.43%);呈无变化的有5例(8.93%),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糖尿病的良好控制是其治疗的关键因素。
作者:马文慧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上述60例外科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切口出现感染者16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9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5例,在急诊手术患者中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糖昏迷。结论虽然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但只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及代谢水平,做好围术期处理,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并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秦逸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2组治疗,将30例实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34例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评估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要较治疗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2组均有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情况出现,但发生率对比相仿(P>0.05)。结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安全有显著效果,值得加强普及与应用。
作者:李秀芹;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