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应用MRI评估直肠癌T分期的价值

崔书发;王锡山

关键词: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MRI术前评价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MRI术前评价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011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入院的60例患者,所选取的病例术前均行盆腔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实施手术方式为直肠癌扩大根治术( AR)或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PR),不伴有多发癌、同时性癌及异时性癌,病例资料完善,比较术前MRI评价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及MRI判定的准确性。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对1例离体直肠标本行MRI扫描,将其影像结果与术前MRI进行对比。结果术前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中,总例数为60例,诊断与病理T分期一致的例数为52例,总体准确率为86.67%。对纳入的影响MRI术前评价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BMI和肿瘤大直径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直肠系膜浸润程度(D1/D0)、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离肛缘的距离、术前CEA、CA199、性别、病理回报的神经侵犯、血管瘤栓、淋巴管瘤栓、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前贫血、手术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BMI的P值为0.0012,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大直径的P值为0.0981,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BMI和D1/D0的P值,P值为0.5509,无统计学意义。离体直肠1例标本进行MRI扫描与术前MRI影像吻合。结论术前MRI评价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一致性强,应用价值高。 BMI越小,术前MRI评价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可能越高。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腔镜行Miles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对一些直肠下段癌或肛管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Miles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结果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下段癌或肛管癌患者53例,入选标准:(1)直肠癌肠镜及病理诊断明确;(2)非急诊手术;(3)无肝脏等远处器官转移;(4)术中探查肿瘤未累及膀胱、子宫或盆腔广泛转移。其中24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9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作者:张克明;陶凯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EGFR是晚期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食管腺癌是西方国家中发病率增加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0%。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是治疗晚期食管腺癌的标准方案,虽然新辅助化疗能够延长部分化疗有效病人的生存期,但是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肿瘤复发。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转移和组织再生。研究发现EGFR高表达和EGFR基因组扩增与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然而,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化疗的患者,EGFR的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仍不清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诊治进展

    结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未给予正确、及时的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针对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探讨了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及特点。

    作者:王颢;赵权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大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衰所致肠道血流减少或促进恶病质发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其终阶段为心源性恶病质,而恶病质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提示预后不良。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胃肠道在慢性心力衰竭营养失调和恶病质中扮演着重要的病理生理角色,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肠道形态和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而肠道血流受限或许可以解释上述变化。但是尚无研究分析恶病质和无恶病质心衰患者肠道血流以及胃肠道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为此,来自德国柏林Charité医学院的Sandek博士等提出假设--心衰患者肠道动脉血流减少,并可能与胃肠道综合征和心源性恶病质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心衰患者肠道血流减少、并导致细菌生长、胃肠道综合征及恶病质的出现,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9月发表的JACC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结直肠癌预后的meta分析

    目前,TNM分期是临床上制订结直肠癌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然而,此分期系统不能充分反映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情况。按照指南, TNM分期I期和低危II期患者术后无需接受辅助治疗就可以达到理论上的完全治愈,并长期存活( Benson et al ,2013)。然而,约有10%的I期和20%的II期患者术后会发生复发转移。因此,临床上亟需其他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来更精确分期,并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作者:梅祖兵;崔龙;李春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十一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直肠手术中微创技术和理念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结直肠外科手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内镜技术初作为一项诊查手段,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其中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可用于治疗早期结直肠癌,避免了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且体表不遗留手术疤痕。随着器械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也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三维腹腔镜的应用改善了术中的视野,提升了腹腔镜操作的精细程度。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则将外科手术引入一个新时代,远程手术得以成功实施,且更加精细灵活的操作可在腹腔镜下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此外,功能学的微创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外科医生不仅仅追求更小的切口和创伤,更开始追求更小的应激反应和更快的术后恢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微创技术和理念的进展,并对微创外科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作者:赵青川;李纪鹏;洪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结直肠癌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结肠癌17例,直肠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AQP-5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64.7%(11/17),其中高、中分化癌组织病例中,呈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33.3%,而8例低分化病例中,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表达差异显著( P<0.01)。直肠癌病变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70.9%(22/31),13例高中分化病例中,阳性者6例,阳性率46.2%,18例低分化病例中16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8.8%,二者具有差异(P<0.05);两种类型肠癌CD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QP-5有助于显示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杨玉波;王斌;关铁军;闫光志;王晓明;陈峰;华南;周平;梁国栋;陈佳祺;刘海瑞;王首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患为诚信付出的代价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大媒体报刊和新闻网站我们已经很难找到描述医患之间和谐美好的词句了,取而代之的是频频出现的伤医杀医,打砸医院,在医院烧纸摆横幅等事件,这些恶性事件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也正在赤裸裸的昭示着在中国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的不争事实。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逐年增加正在严重的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锡山;关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低位直肠保肛手术的疗效分析

    对于低位直肠肿瘤,既往的大多数的观点认为行Miles手术是必须的、安全的,通过近10余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直肠肿瘤的浸润、转移是有规律的,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肿瘤远端肠管切除2 cm安全距离的认识、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理论的提出以及吻合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直肠肿瘤的治疗跨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已成为治疗低位直肠肿瘤的主流术式。如何对低位直肠肿瘤行保肛治疗,已有较多研究[1-4],而对于部分距肛缘(4~5)cm直肠肿瘤的患者在行低位前切除术中,由于患者过于肥胖或盆腔明显狭窄,不能有效的在狭窄的骨盆中顺利完成远端直肠的关闭、切割,从而无法进行直肠、乙状结肠的端端吻合。对此,我们采用直肠肿瘤拖出肛门外切除、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雄友;高德山;王晓英;张玲;高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部无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癌根治术(附视频)

    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的出现是微创外科的一次技术革命[1],带领外科技术进入无创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对技术平台要求较高,现阶段难以普及和推广。笔者通过实践首先提出了“类NOTES ( like-NOTES )”的概念。类NOTES是使用腹腔镜器械、TEM或软质内镜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阴道或者直肠)取标本的腹壁无切口手术。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自然腔道,减少手术切口,更符合功能外科理念[2]。哈尔滨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于2014年9月15日成功实施了一例腹部无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类NOTES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王猛;刘正;陈瑛罡;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增加栏目通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于2013年已新增"教训与反思"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作者报告的同时让同行引以为鉴,以达到提升行业、让患者受益的目的。欢迎各科室有关误诊、漏诊、误治、误伤,包括护理失误、各种辅助检查失误、错误用药的病例整理成文交给我们,我们会再次加工,保护科室的隐私然后刊出。文稿要求:1500~2500字,文章应为真实病例,明确写出诊治过程的失误或缺憾,并由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作相关点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提高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诊断及治疗

    结肠脾曲综合征指结肠脾曲处的弯曲部积聚过多气体或粪便引起腹胀、腹痛及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的一种综合征。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有关。常用的检查方法是X线钡剂灌肠大肠造影。治疗以彻底的近段、次全及全结肠切除术为合理,且效果亦理想。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杨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家GREAT MASTER--彭淑牖教授

    彭淑牖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外科主任。彭淑牖教授在我国外科手术学和肝胆胰外科学领域贡献突出,至今仍活跃在外科临床和科研的第一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本刊文献查阅方式

    为了及时传播杂志的新消息,加强读者、作者、专家多层次互动,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本刊文献:登录万方数据网http://med.wanfangdata.con.cn/Journal/xhwk.aspx,输入关键词搜索本刊相关文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便秘药物治疗新进展

    便秘是消化道医师经常遇到的疾病。在欧洲,便秘的平均发病率大约在17.1%[1]。便秘是多种症状的集合体。对便秘的患者做详细的病史了解,系统的全身和辅助检查至关重要。治疗医师不仅要了解患者现在、过去的排便习惯,还要了解大便的频率、性状以及便秘缓解的因素[2]。在大便性状的描述方面,建议使用Bristol粪便量表[2-3]。在病史的问询中,如果患者主诉不明原因的体重降低、直肠出血等症状,则强烈提示其它疾病。询问药物服用史时,应该包括所用泻剂的类型、剂量和服用的时间。体格检查既应该包括对腹部可能存在的包块的触诊,还应该包括直肠的指诊,后者可以发现肛门狭窄或者可能存在的裂隙。

    作者:娄秀辉;葛欣;李春波;万欣;李凡;王雪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排、控便功能训练对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量增加,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与西方人比较,我国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是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1]。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金标准曾经是腹会阴切除术,但近十多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作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必须遵循的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英国的Heald等[2]于1982年提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许多学者已经把TME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 TME术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在3%~7%以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3-5]。使直肠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根治肿瘤,转变为兼顾消除肿瘤和保留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治疗模式。 TME可减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的保肛率。不过,采用TME保肛术后,尤其是低位保肛的患者,由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会导致很多患者手术后出现超过9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S)。 LARS是一种以便急、便频和气便失禁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在少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现为便秘或排粪困难等症状[6]。在根治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肿瘤外科术后康复的重点与难点[7]。因此,对行低位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后早期系统的排、控便功能训练,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珊珊;王立平;回广玲;张雷;刘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一例慢性假性肠梗阻诊治方案的探讨

    一、病例介绍男性患者,19岁,主因“腹胀、腹痛、腹泻16个月”入院。患者于16个月前出现腹胀和腹泻,7~8次/日,大便黄色稀水样,无黑便和粘液脓血。无发热和盗汗,无恶心和呕吐,无里急后重。自发病以来,因腹胀、进食量减少,体重从53 kg下降至35 kg。小便正常,睡眠正常,精神状态差,不能从事正常学习和工作,大部分时间卧床休息。

    作者:郝一鸣;李纪鹏;赵青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