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蔡双兵;肖丹;郜攀;司良毅
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漏诊和误诊率可高达60%~80%.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CT肺动脉成像(CTPA)以其无创、操作简便快速以及诊断准确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1].但常规CTPA辐射剂量偏高,为3~5 mSv[1-2].因此,在CTPA检查过程中如何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关重要.
作者:卢晓娟;王照谦;贾崇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 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损组(IGT组)40例和IFG合并IGT组(IGR组)36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OGTT 2 h血糖(2 h PG)、2h胰岛素(2 h INS)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和IMT.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及IGR组IMT升高[(0.98±0.15)mmi、(0.99±0.14)mm、(0.99±0.16)mm vs (0.83±0.13)mm,P<0.05],EDD减低[(6.45±0.92)%、(5.60±0.95)%、(4.85±0.86)% vs (7.46±0.96)%,P<0.05,P<0.01].IFG组、IGT组及IGR组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肱动脉EDD减低,颈动脉IMT增加.
作者:李雷;杨荣礼;卢海龙;郝敬波;杨瑞玲;赵艳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高血压1 0年,间断晕厥2年”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高达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因血压控制不满意多次调整降压方案,入院前服美托洛尔12.5 mg,2次/d,贝那普利10 mg,1次/d,非洛地平5 mg,1次/d,血压控制在130~140/90~100 mm Hg.2年前于行走中突发黑矇,之后出现意识丧失,数秒后意识完全恢复,数分钟后呕吐1次,余无其他不适,可恢复正常活动.之后每间隔数月出现上述症状共4次,症状与第1次基本相同,发作前均无心悸、胸痛、头晕等不适.其中3次发生于坐位休息时,意识恢复后有恶心、便意.入院前1个月在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8 mm,室壁对称性增厚12mm,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LVEF 45%;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收入我院.
作者:于扬;盛琴慧;丁文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1C-PIB-PET)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痴呆患者11例,其中AD患者6例,路易体痴呆(DLB)患者2例,额颞叶变性(FTLD)患者2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1例,另选智能正常老年人10例.所有入选者行11C-PIB-PET,采集受试者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AD患者11C-PIB-PET视觉观察下皮质放射性滞留明显,各脑区与小脑标准吸收值之比2.63~3.08,正常老年人、DLB、FTLD、VaD患者11C-PIB-PET视觉观察下皮质放射性滞留不明显,且各脑区与小脑标准吸收值之比相似.结论 11C-PIB-PET在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慧慧;孙虹;刘赛男;姜磊;郭艳娥;周波;徐白萱;李灿;贾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并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MS的患病率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第一个全球性MS的新诊断标准,并达成共识.据此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4的人口患有MS.我国MS的患病率为16.5%,年龄标化后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0%和23.3%,且有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1].
作者:刘志民;刘子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椎动脉优势对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老年后循环TIA患者108例,其中椎动脉优势70例,非椎动脉优势38例,根据ABCD2评分脑梗死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31例,中危组65例,高危组1 2例,比较各组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临床资料ABCD2评分,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108例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31例(28.7%).中危组和高危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30.8%,66.7% vs 9.7%,P<0.05,P<0.01),高危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P<0.05);椎动脉优势患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较非椎动脉优势患者明显增高(35.7% vs 15.8%,P<0.05);ABCD2评分<4分中,椎动脉优势与非椎动脉优势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CD2评分≥4分中,椎动脉优势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较非椎动脉优势患者增高(47.9% vs 17.2%,P<0.05).结论 椎动脉优势为导致后循环TIA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椎动脉优势的风险尤为明显.
作者:曹利民;李红琴;王洪生;胡志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选上海市杨浦区2个社区常住老年人2004例,男性705例,女性1 299例,60~69岁931例,70~79岁618例,80~89岁408例,≥90岁47例.对入选者进行MS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MS诊断根据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建议的诊断标准.结果 MS的总体患病率为25.2%,60~69岁MS患病率为24.0%,70~79岁MS患病率为25.9%,80~89岁MS患病率为27.9%,≥90岁MS患病率为17.0%,<90岁MS患病率有随年龄递增趋势.高血压、TG、腹型肥胖、高血糖、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依次为68.4%、37.0%、36.3%、26.9%、6.8%,其中男性高血压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73.2% vs 65.7%,10.8% vs 4.6%,P<0.05),缺乏运动及吸烟为患M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杨浦社区老年人MS患病率高,男女总MS患病率无差异,强化运动和戒烟可作为预防MS发生的早期干预性策略.
作者:顾庆;葛军;孟健;李静怡;徐凌;刘志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蛋白酶体20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MS患者204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101例.评估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检测蛋白酶体20S水平、活性及TNF α.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蛋白酶体20S水平、活性及TNF-α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及TNF-α与蛋白酶体20S(r=0.484,r=0.352,P<0.01)和活性(r=0.417,r=0.396,P<0.01)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和TNF-α是蛋白酶体20S水平及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M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蛋白酶体20S水平及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魏芳;王华亭;刘振东;赵颖馨;栾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管内超声(IVUS)能清晰显示血管横断面,精确测量血管腔内径和截面积,并且可发现早期粥样硬化斑块,根据斑块声学特征进行组织学分型,指导和评定血管内介入治疗[1].临床应用经验表明,IVUS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金标准”[2].1 IVUS成像原理及颈动脉特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IVUS成像设备种类较多,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超声导管、超声探头、导管步进器和图像处理系统.
作者:崔时贝;石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撤机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满足撤机标准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失败组11例.观察3周,记录临床资料,监测常规撤机参数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并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组与失败组60 min 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6±5.43)次/(min·L)vs (86.21±15.25)次/(min·L),P=0.000].60 min RSBI是回归模型中惟一影响撤机的参数(β=0.241,OR=1.273,95%CI:1.069~1.515,P=0.007).结论 在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撤机时,RSBI对判断撤机是否成功有价值,而常规撤机参数价值有限.
作者:王艳丽;董谦;魏恒阳;胡文立;李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6例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及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比较用药后7、30 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和单项终点事件及2组纤维蛋白原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30 d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P<0.01),7d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更明显[(2.18±0.13)g/L vs (3.01±0.20)g/L,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5.4%(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期对NSTEMI患者的血栓抑制作用更强,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李秀芬;葛振嵘;许力舒;姜述斌;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356例TOAST分型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认知功能筛查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279例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77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和血液学指标.结果 MCI组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血压病史(84.42% vs 67.08%)、久坐生活方式(22.08% vs 11.81%)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2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组年龄、TG、TC、HDL-C、LDL-C、FPG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MCI是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2.589倍(P=0.003),有久坐生活方式的患者发生MCI的概率是无久坐生活方式患者的2.161倍(P=0.008).结论 高血压和久坐生活方式与SAO患者发生MC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媛;何云燕;赵文娟;赵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体内大鼠模型观察低血糖水平对内质网应激(ERS)感受蛋白及凋亡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er大鼠40只中随机选2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另20只为假手术,再随机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N组)、正常血糖AMI组(MN组)、低血糖假手术组(SL组)、低血糖AMI组(ML组),每组10只.建立术前低血糖模型,术后24 h处死取材,评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检测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GRP78/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C/EBP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 ML组及MN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29.36±2.15)%0、(20.27±2.80)%]明显高于SN组和SL组[(1.82±0.83)%、(1.97±0.96)%,P<0.05]; MN组和ML组GRP78、PERK、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明显高于SN组和SL组(P<0.01);MN组与ML组PERK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前低血糖水平激活了ERS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内质网特异性标记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变化规律一致,ERS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鼠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潘国忠;杨士伟;周玉杰;高松涛;陈淑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展、能量过度摄入、肥胖人群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受到各国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与健康人群相比,MS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4倍,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4倍,上述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12.就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杜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以及在低糖饮食干预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21例,低糖饮食组20例和胰岛素组25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血糖及其血管内皮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糖饮食组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TG、内皮素、空腹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SIB)、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昼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指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低糖饮食组与胰岛素组中,8-iso-PGF2α和内皮素分别与血糖相关指标HbA1c、MAGE、SIB、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内皮素与HbA1c、LAGE、MAGE呈正相关,8-iso-PGF2α与MO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糖饮食对血糖波动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8-iso-PGF2α、内皮素与血糖波动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贾晓炜;贾贺堂;唐发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对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的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将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20 μmol/L的lactacystin作用24 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实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lactacystin组、PACAP1-27干预组(干预1组)、PACAP1-27和PACAP6-27共同干预组(干预2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2/bax比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ctacystin组bcl-2表达、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bax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lactacystin组比较,干预1组bcl-2表达、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bax表达无变化,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干预1组比较,干预2组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引起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损伤;PACAP1-27通过调节上述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而PACAP1-27的受体拮抗剂PACAP627则减弱了PACAP1-27的这一作用.
作者:管丽娜;巴茂文;冀永强;连培文;李宁;牟贤玉;于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MS的诊断标准,将147例发病6h内入院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分为MS组79例和非MS组68例,并对其随访3年,记录基线及3年随访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3年心血管性死亡的独立因素,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率.结果 随访3年,MS组患者心血管性病死率显著高于非MS组患者(26.6% vs 11.8%,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OR=4.851,P=0.002)、白细胞介素6(OR=1.010,P=0.021)和MS(OR=2.785,P=0.048)是影响3年心血管性死亡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S组患者3年生存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MS组(x2=4.774,P=0.029).结论 合并MS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应加强对危险因素聚集重要性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及干预.
作者:谭静;华琦;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在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中国位居第一的致死病因.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指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的总称,广义来讲,包括核糖体RNA,转运RNA,核内小分子RNA,核仁小RNA(smallnucleolar RNA,sno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多种已知功能的RNA,还包括未知功能的RNA[1].对于ncRNA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表1).
作者:李晟;叶荣苹;刘伟;陈秀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小板活化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病情分为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组5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的表达,同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27例、稳定斑块43例和不稳定斑块40例,比较CD62p的表达.结果 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为主(44.6%);与对照组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CD62p明显升高[(17.75±2.26)% vs (10.26±1.87)% vs (4.50±1.15)%,P<0.05];与无斑块患者比较,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患者CD62p明显升高[(15.28±2.12)% vs (9.09±1.70)% vs (5.23±1.28)%,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与脑卒中进展有关;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表达的高低与斑块性质相关.
作者:刘运涌;蔡菁;贺峰;张秀菊;蒋建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65岁以上老年人高病死率的主要病因之一.Sugiura等通过尸体解剖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超过50%,且大部分是左主干甚至是3支病变.GRACE及CRUSADE研究发现,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脉综合征患者占总研究人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然而,高龄患者因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出血风险较高,无论行急诊溶栓或PCI,均有较高风险.针对这一人群的再灌注治疗,仍缺少大规模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近10年STEMI再灌注治疗的相关研究,论述75岁以上患者再灌注治疗的进展.
作者:叶绍东;吴永健;李琳;董秋婷;丰雷;胡小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