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青;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王仁学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高血压人群4026例,行UACR水平检测,根据UACR水平分为4组,第1分位组1002例(UACR 0.04~3.10 mg/g)、第2分位组1003例(UACR 3.11~9.62 mg/g)、第3分位组1023例(UACR9.63~18.24 mg/g)、第4分位组998例(UACR 18.25~30.00 mg/g).4组人群平均随访(3.5±0.5)年.分析UACR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第1分位组比较,第4分位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空腹血糖、TC、TG、LDLC、HDL-C、体质量指数后,第4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分别为第1分位组的1.68倍(95%CI:1.23~2.45,P=0.002)、1.52倍(95%CI:1.14~2.36,P=0.036)和2.49倍(95%CI:1.27~3.44,P=0.004).结论 基线UACR水平可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UACR水平较高者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尤其是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作者:芦燕玲;于利群;潘伟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4例拟行择期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5 mg瑞舒伐他汀组(5 mg组)31例、10 mg瑞舒伐他汀组(10mg组)30例、20 mg瑞舒伐他汀组(20 mg组)33例.3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于术前2d口服瑞舒伐他汀5、10、20mg/d,PCI术后继续口服5 mg/d.分别于PCI术前(入院时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18~24 h检测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TNF-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表达.结果 PCI术后18~24 h,5mg组、10 mg组和20 mg组患者肌钙蛋白Ⅰ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分别为(45.6±9.8)%、(37.8±7.6)%和(28.6±5.4)%,与5 mg组比较,20 mg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9.5±5.3)%、(15.7±3.4)%和(6.7±2.6)%,与5 mg组比较,20 mg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CI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TNF-α、干扰素-γ、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比较,PCI术后5 mg组和10 mg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0 mg组和20 mg组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 mg组比较,20 mg组以上各项炎性指标水平(除外IL-10升高)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及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余湘宁;黄宇辉;曾波;梁伟东;许春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 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作者: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方法和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它仍然是致死的第三大主要原因[1-2].而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事件中常见的疾病,占85%~90%的比例[1].由于4.5h内使用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窗限制,只有一小部分的患者才能受益.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挽救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改善.正因为如此,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尝试和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脑卒中治疗的热点.
作者:谢怡;许丽丽;刘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农民.主因间断头晕、下肢乏力10年加重2d于2012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10年来,间断出现头晕,测血压增高,高达20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卡托普利、氨氯地乎血压控制在140~170/90~110 mm Hg.主诉间断下肢乏力,曾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检测血钾低,低2.08 mmol/L,补钾后血钾可升至4.5mmol/L,平素口服10%氯化钾10 ml 4次/d,血钾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仍间断发生低钾血症.
作者:刘育慧;张明;耿清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肌纤形成调节因子1(MR-1)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微丝修复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组、敲低组、过表达+模型组、敲低+模型组、转染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MR-1、肌球蛋白调节型轻链2(MLC-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R-Ⅰ、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MLC-2蛋白相对含量和磷酸化,荧光染色法检测F-actin.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过表达+模型组F-actin排列紊乱,其F-actin/G-actin比值升高22.4% (P<0.01),MLC-2 mRNA和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分别升高26.8%、24.8%和29.6%(P<0.01);而敲低+模型组F-actin排列紊乱,F-actin/G-actin比值降低10.1%(P<0.01),MLC-2mRNA和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分别降低18.8%、55.9%和37.6%(P<0.01).结论 MR-1通过激活MLC-2/F-actin途径修复微丝,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作者:陶天琪;王晓礽;刘蜜;李玉珍;刘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BPV)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4月,对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7d家庭自测血压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家庭自测BPV三分位分为低变异性组56例、中变异性组62例和高变异性组54例.结果 与低变异性组比较,中变异性组和高变异性组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的差值均方根(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与中变异性组比较,高变异性组SDNN、SDANN、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缩压变异性与SDNN、SDANN、rMSSD和低频呈负相关(P<0.05),与极低频呈正相关(P<0.05);家庭舒张变异性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SDNN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24 h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
作者:高玉梅;叶琳;刘振东;路方红;赵颖馨;刁玉涛;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物质在多种组织器官内沉积造成的多系统疾病,每年发病率在6~10例/100万人,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早期诊断困难.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指淀粉样物质在心脏内沉积,造成以限制性心肌病或难治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所谓的淀粉样物质是以异常的β折叠形式沉积在细胞外的某种自体蛋白纤维,经过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苹果绿双折射,在电镜观察下,可见直径在7.5~10.0 nm的无分支皱褶结构排列.目前,已经分离出30多种相关的淀粉样物质[1].同时,淀粉样沉积物中,还含有许多其他的非纤维样蛋白质,如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载脂蛋白E,结缔组织成分和基底膜蛋白[2].现针对CA的不同类型及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张璐;智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资料,我国心血管患病人数为2.9亿,每10 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1].按以往年龄>1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推算,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为2.66亿,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将很难遏制.
作者:陈源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住院绝经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7例,其中绝经前组240例,绝经后组487例(包括围绝经期3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入院时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绝经后组临床特点.结果 绝经后组年龄、病程、腰臀比、TG、TC、L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较绝经前组明显增高,24 h尿钠、24 h尿钾较绝经前组明显降低;绝经后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减退、空腹葡萄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高T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并发比例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绝经后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慢性肾脏病较绝经前组更常见(P<0.01).尿酸增高是绝经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2~1.008,P=0.003).结论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存在糖脂、尿酸代谢紊乱、尿钠排出减少、中心性肥胖等特点,其代谢综合征、难治性高血压发生比例增高,靶器官受损情况亦较绝经前发生比例增加.
作者:胡哲;高平进;唐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LA)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LA伴MCI患者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LA伴MCI患者31例(病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2组行常规头颅MRI及DTI扫描,并进行认知及心理检查,后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组之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伴MCI患者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损害,且这些部位的损伤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下降及泌尿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赵萍;王春雪;张玉梅;李军涛;张宁;李菁晶;沈东超;石庆丽;吴硕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硒对4-羟基壬烯酸(HNE)和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原代大鼠胚胎海马神经细胞置常规培养液中培养后为未处理1组和未处理2组;细胞置于0、100和200nmol/L亚硒酸钠中,加HNE处理24 h,分别为对照1组、亚硒酸钠A、B组;细胞置于0、200、500和1000 nmol/L亚硒酸钠中,加入Aβ处理24 h,分别为对照2组、亚硒酸钠C、D和E组;将SH-SY5Y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为空白组;细胞置于0、50、100和200 nmol/L亚硒酸钠中,加入HNE处理24 h,分别为对照3组、亚硒酸钠A1、B1和C1组.采用锥虫蓝染色和细胞形态学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染料H2DCF-DA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 与未处理1组和未处理2组比较,对照1组、对照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亚硒酸钠A、B、C、D和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照3组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3组比较,亚硒酸钠A1、B1和C1组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硒能够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抑制HNE和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李小华;王爱民;刘莉莉;章政;李杨;宋达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23例,根据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正常组)66例和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组)157例.其中高血压组病程≤15年患者96例,>15年患者61例;杓型血压患者58例和非杓型血压患者99例.检测血压、血脂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超声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明显升高(P<0.05).前列腺体积与高血压病程和PSA呈正相关(r=0.18、r=0.56,P<0.05),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与年龄、PSA及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0、r=0.49、r=0.20,P<0.05).高血压病程>15年及非杓型血压患者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体积年增长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程≤15年及杓型血压患者(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病程及其血压昼夜节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均有影响.
作者:褚琳;苗懿德;刘杰;陈陵霞;魏雅楠;郏蓉;宝辉;苏琳;张庆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老年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80%以上为年龄>65岁的老年人.高脂血症不但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随增龄呈指数增加.因此,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他汀类药物作为强的调脂药物,成为各国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措施.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如何规范应用他汀类药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杜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皮下免疫不同剂量热休克蛋白65(HSP65)对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巨噬细胞TC流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apoE-/-小鼠24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5μg HSP65组及25μgHSP65组,每组8只,第3、6周进行皮下免疫.实验第16周末取标本,分离小鼠主动脉测定血管斑块面积;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HSP65抗体滴度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水平,液闪计数仪检测巨噬细胞TC流出率;提取肝脏mRNA及膜蛋白,分别检测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G1 (ABCG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的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比较,5μg HSP65组和25μg HSP65组TC流出率明显降低,HSP65抗体滴度和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加(P<0.05,P<0.01);其中25 μg HSP65组血清HDL-C和IL-10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5μgHSP65组和25 μg HSP65组ABCA1、ABCG1及SR-BⅠ mRNA表达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免疫HSP65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TC流出,可能是通过下调ABCA1、ABCG1和SR-BⅠ的表达.
作者:孙海阁;沈剑刚;谭迎;田迪;刘挺榕;罗甜甜;赖文岩;郭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39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22例和尼卡地平组17例,分别给予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降压,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10、15、20、25、30、60 min、2h及离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与治疗前收缩压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h舒张压和MAP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乌拉地尔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结论 乌拉地尔和尼卡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急症症状的缓解及对收缩压降压效果相当;乌拉地尔起效更快且有进一步使舒张压和MAP降低的趋势;2组均可使心率下降,尼卡地平治疗早期患者心率可一过性上升,但并不显著增加心率;2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谢云燕;秦俭;牛秋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微血管的变化,观察血管内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后,海马CA1神经元及微血管改变,探讨eNOS基因转染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24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转染携带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组(AdeNOS组).每组8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兔于首次注血后7d进行灌注固定,留取海马区脑组织标本,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及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SA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微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电镜下SAH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肿胀,结构不完整,细胞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化;AdeNOS组损伤较SAH组明显减轻.结论 SAH后脑血管痉挛可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可能与海马区微血管痉挛改变有关,eNOS基因转染可明显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预防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张珑;钱锁开;黄国兵;李伯和;刘文星;张小军;伍伟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29例,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分为低危组62例,中危组77例,高危组108例,极高危组82例,又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83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46例.对不同分层及不同认知功能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着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MMSE总分及各分项定向力、记忆力、回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得分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年龄、职业、体育锻炼、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脑卒中及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做家务、不参加社会活动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越高,认知功能障碍越重.高龄、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做家务、不参加社会活动是其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程珂;岳劲;张荣怀;郭筱王;杨磊;刘媛媛;李秀敏;王波;王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条目在正常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北京版MoCA量表的应用及修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我院干部门诊1350例体检人群为对象,其中自愿接受MoCA检查的857例,排除既往被诊断为不同类型认知障碍的80例,后入组777例,均为男性,分为5组,其中<65岁组175例,65~69岁组200例,70~74岁组145例,75~79岁组124例,≥80岁组133例.采用北京版MoCA量表对受检人员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对MoCA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计算力与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各分项目的得分以“≤1/2项目分”和“≤项目平均分”为筛选条件进行比较.结果 与<65岁组、65~69岁组、70~74岁组比较,75~79岁组、≥80岁组MoCA平均得分明显降低(P<0.05,P<0.01).777例患者中,MoCA平均得分为(26.83±2.58)分.分别以“≤1/2项目分”和“≤项目平均分”为筛选条件,低于筛选标准的患者占体检人群的百分比在MoCA的子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筛选条件下,低于筛选标准患者占体检人群的百分比在10%以上的项目分别为“连线”、“复制立方体”、“复述1”、“1 min动物数”、“抽象2”及“延迟回忆各项”,以“≤项目平均分”为筛选条件时,“画钟”和“100连续减7正确数”亦在10%以上.结论 在正常体检人群中,MoCA各分项失分情况不尽相同,部分项目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以更好地应用于认知功能筛查.
作者:孙洪吉;谢越;张晓红;解恒革;吴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循环颅内、外段血管斑块和狭窄分布特点及其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同期6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周内检测血脂、血尿酸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双侧前循环颅内、外段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管狭窄检出率明显升高(73.3% vs 91.3%,P<0.01),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55.0% vs 90.0%,P<0.01).与颅外段血管中重度狭窄比较,颈动脉颅内段中重度狭窄明显增高(40.0% vs 60.0%,P<0.05).结论 颈动脉内的斑决形成及血管狭窄是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颈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较颅外段常见,但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的不稳定斑块居多.
作者:韩新生;钱伟军;徐建可;张洪阳;张军鸽;韩苗;张蕴;荆宏建;许予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