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郭艳;余列;蒋超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 脑梗死, 血脑屏障, 连接蛋白类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TSG-6)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溶剂治疗组18只和TSG-6治疗组18只,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d组、3d组、5d组,每个亚组6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栓塞模型.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评价BBB的通透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溶剂治疗组比较,TSG-6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3d组和5d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和伊文蓝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治疗组3d组和5d组脑梗死侧的ZO-1和Claudin5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6能够有效的抑制脑梗死大鼠BBB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丢失,促进BBB修复,减轻脑水肿,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综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特征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康复综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AD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进行相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脑电特征分析,比较2组测评结果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信号高频带相对功率比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β1:(1.254±0.331) vs (0.883±0.204)、(0.853±0.287);β2:(1.033±0.256)vs (0.679±0.413)、(0.628±0.117),P<0.05].脑电高频带β1、β2相对功率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7,r=0.57,P<0.01),与BI评分相关性较低(r=0.34,r=0.30,P<0.05).治疗组治疗后δ、θ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α、β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频带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康复综合治疗对于改善AD患者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脑电特征分析可客观评价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于洋;张惠红;姚宏;闫华;周玉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支架,运用保护装置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患者88例,分为药物组45例、未使用保护装置单纯支架组(单纯支架组)32例和使用保护装置支架组(装置支架组)11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6个月复查64层CT血管造影,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共有45处重度狭窄置入支架,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单纯支架组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DSA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例;药物组复发12例.与药物组比较,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后循环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明显降低(26.67% vs8.33% vs 0,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3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单纯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辅助运用保护装置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其中保护装置联合支架治疗比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更能有效预防手术中栓塞事件发生.

    作者:赵宏峰;王东;张临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和住院患者12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组(狭窄组)49例和对照组72例.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6个月后随访,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MoCA总分[(21.33±4.53)分vs (24.13±4.61)分]、注意[(5.11±0.61)分 vs(5.43±0.93)分]、语言[(1.75±0.53)分vs (2.21±0.88)分]、抽象[(1.38±0.41)分vs (1.61±0.66)分]、延迟回忆[(1.64±1.22)分vs (2.72±1.52)分]、定向力[(5.11±0.78)分vs (5.49±0.8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侧狭窄比较,双侧和左侧狭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左侧狭窄比较,双侧和右侧狭窄患者抽象能力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且表现在特定的几个领域.

    作者:刘帅;石志鸿;纪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TSG-6)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溶剂治疗组18只和TSG-6治疗组18只,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d组、3d组、5d组,每个亚组6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栓塞模型.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评价BBB的通透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溶剂治疗组比较,TSG-6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3d组和5d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和伊文蓝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治疗组3d组和5d组脑梗死侧的ZO-1和Claudin5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6能够有效的抑制脑梗死大鼠BBB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丢失,促进BBB修复,减轻脑水肿,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郭艳;余列;蒋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2X7R参与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中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

    目的 采用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疼痛模型,探讨P2X7R是否参与偏头痛发作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42只,免疫印迹实验取27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3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致炎剂3h组、致炎剂6h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2d组、致炎剂2d对照组、致炎剂3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亮蓝G治疗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实验取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致炎剂组.观察各组大鼠P2X7R和NLRP3在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NLRP3蛋白主要表达于三叉神经元细胞,而P2X7R主要表达于卫星胶质细胞.致炎剂组NLRP3及P2X7R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各致炎剂组NLRP3、P2X7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亮蓝G治疗组P2X7R和NLRP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致炎剂2d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在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模型中可以观察到三叉神经节内P2X7R和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

    作者:李晓慧;陈灵芝;黄琳;武茜;陈玲;万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糖脂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包括22个成员,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机体发育、血管增生和创伤修复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FGF在调节代谢中的作用被逐渐认识.与其他FGF成员不同的是,FGF19亚族(FGF19、FGF21和FGF23)不具有与肝素结合的功能,不与硫酸肝素牢固结合,能分泌至血液循环中,以内分泌的形式对代谢起调控作用.2000年FGF21由Nishimura在小鼠胚胎中发现,人源FG F21由181个氨基酸组成,与鼠源FGF21具有75%的同源性.FGF21主要由肝脏分泌,在其他参与糖脂代谢的组织中,如脂肪组织、胰腺和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柳景华等[1]的研究表明,心肌细胞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FGF21基因有表达.对啮齿动物研究显示,FGF21是对禁食起反应的关键生理调节因子,在脂肪组织中,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活性[2].FGF21对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没有影响.

    作者:付坤;柳景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素表达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素1表达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和普通饲料组,每组12只.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内皮素1和肾功能等的影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提取肾脏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内皮素1 mRNA,HE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脂高糖组大鼠干预后第12周体质量增加24%,TC、TG水平、胰岛素及HOMA-IR升高,内皮素1增高[(45.0±0.2)ng/L vs(25.0±0.1)ng/L]; Ccr降低[(0.3±0.2)ml/min vs (0.6±0.1)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CR升高(P<0.05);肾脏内皮素1 mRNA增高(197.9±22.2) vs (100.3±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加重SHR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升高、HOMA-IR增加及肾脏内皮素1 mRNA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李闪;田建伟;梁立军;李同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浆hs-CRP和血液指标.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hs-CRP和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随着复发频率的降低血浆hs-CRP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血浆hs-CRP水平与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滢;马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 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作者:李云;彭春;游俊杰;郭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困惑与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方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位居痴呆病因的第二位[1].虽然与阿尔茨海默病比较,Va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但如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当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发展至VaD阶段,就意味着患者已失去了有效治疗的佳时机,其临床疗效很有限.因此,VaD的概念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延误了防治的佳时机.为此,Hachinski和Bowlerl于1993年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概念,泛指血管或与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明显(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脑小血管病变、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可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D和混合型痴呆3种类型[2-3].

    作者:王庆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因“突发心悸胸闷伴冷汗5h”来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家族遗传病史.急诊体检: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心率200/min,律齐.肌钙蛋白T 1.7μg/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提示左心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图1),行同步电复律后转复为实性心律(图2).

    作者:蒋巍;孙育民;周贇;张雁;王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动脉斑块与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发现的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的老年患者45例,按认知功能分为:正常组15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组15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组15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斑块检测,并分析颈动脉斑块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D组和MCI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2.37±0.28)mm和(2.35±0.13)mm vs (1.76±0.09) mm]及高回声斑块[(17.71±2.30)mm2和(18.96±2.12)mm2 vs(14.25±2.29)mm2]明显增加(P<0.05),MMSE评分[(5.80±3.53)分和(17.40±3.92)分 vs (25.73±3.08)分]明显降低(P<0.05);与MCI组比较,AD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平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00).结论 脑萎缩伴IMT或高回声斑块平均面积增多的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IMT越高认知功能越低;颈部超声检查可视为老年脑萎缩患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的随访指标之一.

    作者:申潇竹;田昌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离子隙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强离子隙(SIG)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CHF患者心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90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30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0例;根据CHF病因分为冠心病组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组45例和扩张型心肌病组20例;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在测定血气、电解质等的基础上,应用Stewart-Figge方法学的方程式计算SIG,采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NT-proBN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患者SIG[(5.54±2.23) mmol/L、(7.65±3.12)mmol/L和(10.54±3.84)mmol/L vs (1.70±0.81) mmol/L]、NT-proBNP[(114.85±36.23)ng/L、(476.30±79.45)ng/L和(782.50±99.38)ng/L vs (42.74±11.29)ng/L]水平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间SI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不同心功能组治疗后SIG和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HF患者SIG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24,P<0.01).结论 CHF患者血清SIG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NT-proBN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CHF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治疗评价均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裴颖皓;陈娇;宫剑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冠状动脉扩张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冠状动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CAE患者52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29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396例.结果 老年组CAE的检出率为0.33%.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30.0% vs 10.1%)、合并轻度狭窄(9.3% vs 4.0%)、3支血管病变(60.5% vs 45.2%)、Markis分型中Ⅳ型比例(55.0% vs 40.2%)明显升高(P<0.05,P<0.01);2组无合并狭窄、合并重度狭窄、1支、双支血管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各支血管、Markis分型Ⅰ、Ⅱ、Ⅲ型、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AE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发生率为0.33%;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CAE特征.

    作者:黄巧娟;李小林;李莎;郭远林;朱成刚;徐瑞霞;蒋立新;陈蒙华;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人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内皮素1及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入选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4例,分为A组12例和D组12例.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AI) 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DDD)工作模式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检测患者内皮素1及NO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与术前比较,A组和D组术后3、6个月内皮素1及NO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后3个月比较,A组和D组术后6个月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1.02±0.21)μg/L vs(0.98±1.00)μg/L,(2.35±0.96)μg/L vs (2.31±1.07)μg/L,P<0.05].与DDD模式比较,AAISafeR模式时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升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内皮素1及NO水平呈正相关(r=0.125,P<0.01).结论 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作者:马建新;马丽群;宋成运;李运田;马建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涡流强度指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流场的变化

    目的 探讨涡流强度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动力学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HF患者57例作为CHF组和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观切面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像.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腔内大涡流面积、涡流量及涡流强度,观察舒张期涡流变化过程.结果 CHF组患者的大涡流量[(35.5±11.6)cm2/s vs (30.7±7.2)cm2/s]和1/2涡流面积[(2.9±1.7)cm2 vs (2.5±1.1)cm2]及涡流强度[(56.5±21.5)s-1 vs (27.3±14.5)s1]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涡流强度与LVEF呈正相关(r=0.712,P<0.01).结论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能够直观的显示、并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心室的流体动力学变化,为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靳元;陈明;陈伟冬;高一;郑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远期疗效

    目的 评价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成功行PBMV的老年患者145例,随访1~17(7.4±2.5)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随访结束时,患者二尖瓣再狭窄率为26.9%.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9.66±2.71)mm Hg(1 mm Hg=0.133 kPa) vs (17.10±4.59)mm Hg]、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二尖辩口面积显著增加[(1.69±0.22)cm2 vs (0.98±0.20)cm2,P<0.01],无不良事件生存率为69.7%.结论 老年患者成功PBMV后,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侯亚敏;张现朝;朱文彬;邵明凤;侯子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位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很具挑战性,毕竟与心电图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急性脑卒中除了临床症状外,还需要急诊头颅CT来区分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另外,AIS的治疗时间窗非常短暂,目前惟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是及时恢复闭塞血管的再通.1995年,NINDS试验证实了静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能显著改善所有AIS亚型的临床预后,1996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但临床应用的时间窗仅限于3h之内.由于rt-PA临床应用的时间窗过于短暂,并且溶栓再通率还不能达到临床期望,因此,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给AIS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1].

    作者:韩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265例,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分级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152例、eGFR45~59 ml/(min·1.73 m2)69例、eGFR<45 ml/(min·1.73 m2)44例,通过eGFR和尿蛋白的评估,观察其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结果 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生与eGFR下降(RR=4.183,95%CI:2.571~6.805,P<0.01)和尿蛋白(RR=3.692,95%CI:2.731~5.105,P<0.0l)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尿蛋白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46.2%(HR=1.462,95%CI:1.215~1.904,P<0.01);将eGFR≥60 ml/(min·1.73 m2)作为参照,eGFR在45~59 ml/(min· 1.73 m2)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增加17.2%(HR=1.172,95%CI:0.915~1.402,P<0.01),eGFR<45 ml/(min·1.73 m2)则增加42.1%(HR=1.421,95%CI:1.211~1.816,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受损增加了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作者:俞洁霏;康建强;陈书艳;刘芳;袁惠敏;张江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为狭窄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比较.结果 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MoCA总分明显降低[(24.23±1.47)分 vs (27.88±1.51)分,P=0.001],高血压(21.3% vs65.0%)、糖尿病(17.5%o vs 40.0%)、吸烟(11.3% vs 41.3%)、血脂异常(13.8% vs 62.5%oo)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可能促进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耿翔;吴逸雯;陈旭;李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