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斑块与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申潇竹;田昌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脑疾病, 萎缩, 痴呆, 超声检查,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发现的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的老年患者45例,按认知功能分为:正常组15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组15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组15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斑块检测,并分析颈动脉斑块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D组和MCI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2.37±0.28)mm和(2.35±0.13)mm vs (1.76±0.09) mm]及高回声斑块[(17.71±2.30)mm2和(18.96±2.12)mm2 vs(14.25±2.29)mm2]明显增加(P<0.05),MMSE评分[(5.80±3.53)分和(17.40±3.92)分 vs (25.73±3.08)分]明显降低(P<0.05);与MCI组比较,AD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平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00).结论 脑萎缩伴IMT或高回声斑块平均面积增多的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IMT越高认知功能越低;颈部超声检查可视为老年脑萎缩患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的随访指标之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血管外科经CT诊断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病例组)5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63例为对照组.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明显升高(65.5% vs 27.0%,P<0.01),Hcy水平明显升高[(19.02±9.80)μmol/L vs (13.37±4.54) μmol/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较非HHcy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风险增加4.12倍(OR=5.12,95%CI:2.33~11.27,P=0.00).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未明显改变相关结果(OR=3.35,95%CI:1.14~9.80,P=0.03).病例组HHcy患者与Hcy水平正常者腹主动脉瘤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6±1.49)cm vs(5.11±0.98)cm,P=0.18],年龄与腹主动脉瘤大直径不相关(r=0.09,P=0.48).结论 HHcy患者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更大.降低Hcy水平可能有助于减缓腹主动脉瘤的发展.

    作者:刘杰;贾鑫;贾森皓;徐清华;葛阳阳;吴忠隐;郭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冠状动脉扩张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冠状动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CAE患者52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29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396例.结果 老年组CAE的检出率为0.33%.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30.0% vs 10.1%)、合并轻度狭窄(9.3% vs 4.0%)、3支血管病变(60.5% vs 45.2%)、Markis分型中Ⅳ型比例(55.0% vs 40.2%)明显升高(P<0.05,P<0.01);2组无合并狭窄、合并重度狭窄、1支、双支血管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各支血管、Markis分型Ⅰ、Ⅱ、Ⅲ型、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CAE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发生率为0.33%;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CAE特征.

    作者:黄巧娟;李小林;李莎;郭远林;朱成刚;徐瑞霞;蒋立新;陈蒙华;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因子(TSG-6)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溶剂治疗组18只和TSG-6治疗组18只,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d组、3d组、5d组,每个亚组6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栓塞模型.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评价BBB的通透性;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溶剂治疗组比较,TSG-6治疗组大鼠缺血再灌注3d组和5d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和伊文蓝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治疗组3d组和5d组脑梗死侧的ZO-1和Claudin5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6能够有效的抑制脑梗死大鼠BBB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的丢失,促进BBB修复,减轻脑水肿,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郭艳;余列;蒋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浆hs-CRP和血液指标.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hs-CRP和全血低切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随着复发频率的降低血浆hs-CRP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血浆hs-CRP水平与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滢;马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与步态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8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32例,通过测量定量步态参数及临床步态量表、脑微出血病灶影像学检查和统计学分析,比较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宽等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脑微出血数目与步长(回归系数=-0.02,P=0.03)、步宽(回归系数=0.21,P=0.04)、Tinetti试验(回归系数=-0.19,P=0.00)及起立行走试验(回归系数=0.02,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叶和深部微出血灶与步长、步宽呈负相关,与Tinetti试验及站立行走试验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

    作者:孙芳;郭会映;何月;彭巧玲;周国庆;赵忠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体表心电图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电机械时间和P波离散度(Pd)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比值的关系,探讨心房电机械时间和P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对照组各41例,应用脉冲多普勒及TDI分别测量E和Ea,计算E/Ea比值;采用TDI分别测量P波起点至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室间隔房室环、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的比值波起始点的心房电机械时间(P-LA、P-IAS、P-RA);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大P波时限(Pmax),小P波时限(Pmin),计算P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P-LA、P-RA、P-IAS、E/Ea比值、Pd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组患者E/Ea比值与Pd、P-LA、P-IAS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房电机械时间、Pd与E/Ea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高歌;梁连斌;张曙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70基因与缺氧损伤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北京地区一项长达21年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项目显示,脑卒中的每年新发病例数>200万,年增长率高达8.7%[1].目前,临床上所应用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促使我们去研究和发现除脑梗死传统发病机制以外的新机制.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因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凋亡是脑缺血半暗带中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但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存在基因多态性,与缺氧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我们将对Hsp70与缺氧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茁;鲁旭阳;王俊雄;罗大蓓;金醒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支架,运用保护装置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患者88例,分为药物组45例、未使用保护装置单纯支架组(单纯支架组)32例和使用保护装置支架组(装置支架组)11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6个月复查64层CT血管造影,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共有45处重度狭窄置入支架,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单纯支架组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DSA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例;药物组复发12例.与药物组比较,单纯支架组和装置支架组后循环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明显降低(26.67% vs8.33% vs 0,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3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单纯应用球囊扩张支架和辅助运用保护装置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安全、有效,其中保护装置联合支架治疗比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更能有效预防手术中栓塞事件发生.

    作者:赵宏峰;王东;张临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183例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8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组45例和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58例,行空腹游离脂肪酸(fFFA)、2h游离脂肪酸(2 h FF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 T2DM组患者fFFA、2 h FFA高于NGT组和IGT组[(0.65±0.30)mmol/L vs (0.55±0.27) mmol/L和(0.43±0.19)mmol/L,P=0.001,(0.31±0.15)mmol/L vs (0.22±0.14) mmol/L和(0.11±0.13)mmol/L,P=0.000],MoCA评分低于NGT组和IGT组[(16.01±11.62)分vs (22.34±6.42)分和(27.21±2.83)分,P=0.000];fFFA、2 h FFA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91,-0.469,P<0.05).结论 fFFA、2 h FFA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董亚贤;石红婷;钟高贤;刁芳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困惑与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方国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位居痴呆病因的第二位[1].虽然与阿尔茨海默病比较,Va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但如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当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发展至VaD阶段,就意味着患者已失去了有效治疗的佳时机,其临床疗效很有限.因此,VaD的概念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延误了防治的佳时机.为此,Hachinski和Bowlerl于1993年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概念,泛指血管或与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明显(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脑小血管病变、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可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D和混合型痴呆3种类型[2-3].

    作者:王庆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265例,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分级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152例、eGFR45~59 ml/(min·1.73 m2)69例、eGFR<45 ml/(min·1.73 m2)44例,通过eGFR和尿蛋白的评估,观察其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结果 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生与eGFR下降(RR=4.183,95%CI:2.571~6.805,P<0.01)和尿蛋白(RR=3.692,95%CI:2.731~5.105,P<0.0l)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尿蛋白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46.2%(HR=1.462,95%CI:1.215~1.904,P<0.01);将eGFR≥60 ml/(min·1.73 m2)作为参照,eGFR在45~59 ml/(min· 1.73 m2)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增加17.2%(HR=1.172,95%CI:0.915~1.402,P<0.01),eGFR<45 ml/(min·1.73 m2)则增加42.1%(HR=1.421,95%CI:1.211~1.816,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受损增加了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作者:俞洁霏;康建强;陈书艳;刘芳;袁惠敏;张江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颞叶血肿的诊治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以颞叶血肿起病的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的1 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H&H分级Ⅲ级10例、Ⅳ级4例、V级2例.有3例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证实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出院后随访3~12个月,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Ⅲ级的1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良好6例,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4例Ⅳ级患者中,术后轻度伤残3例,严重伤残1例;2例Ⅴ级患者中,严重伤残1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以颞叶血肿起病动脉瘤多为后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术前充分了解病情并行CT血管造影检查、术中彻底探查是提高疗效和预后的主要方法.

    作者:廖旭兴;王辉;蔡瑜;邓其峻;梁学军;霍文滔;何睿瑜;刘党奇;徐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为狭窄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比较.结果 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MoCA总分明显降低[(24.23±1.47)分 vs (27.88±1.51)分,P=0.001],高血压(21.3% vs65.0%)、糖尿病(17.5%o vs 40.0%)、吸烟(11.3% vs 41.3%)、血脂异常(13.8% vs 62.5%oo)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可能促进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耿翔;吴逸雯;陈旭;李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和住院患者12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组(狭窄组)49例和对照组72例.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6个月后随访,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MoCA总分[(21.33±4.53)分vs (24.13±4.61)分]、注意[(5.11±0.61)分 vs(5.43±0.93)分]、语言[(1.75±0.53)分vs (2.21±0.88)分]、抽象[(1.38±0.41)分vs (1.61±0.66)分]、延迟回忆[(1.64±1.22)分vs (2.72±1.52)分]、定向力[(5.11±0.78)分vs (5.49±0.8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侧狭窄比较,双侧和左侧狭窄患者语言能力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左侧狭窄比较,双侧和右侧狭窄患者抽象能力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轻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且表现在特定的几个领域.

    作者:刘帅;石志鸿;纪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1195G>A和-765G>C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患者250例(ACS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266例(对照组).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结合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COX-2基因多态性位点(-1195G>A和-765G>C)进行基因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多态性位点与ACS的相关性.结果 在男性中,ACS组-1195G >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23.4% vs 33.8%,GA:50.6% vs 49.4%,AA:25.5% vs 16.9%,P=0.049;G:48.7% vs 58.4%,A:51.3% vs 41.6%,P=0.014);与-1195G>A位点GG基因型比较,AA+GA基因型发生ACS的风险更高(P=0.042),行多因素分析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1,95%CI:1.130~3.438,P=0.017).在女性中,ACS组-1195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提示,在男性中,ACS组A-1195-765-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在女性中,ACS组A-1195-765-G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OX-2基因-1195G>A基因多态性以及单体型A-1195-765-G与男性ACS有关,与女性无关.

    作者:陈忠云;赵丹华;李珊珊;李婧;徐志伟;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1岁,因“突发心悸胸闷伴冷汗5h”来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家族遗传病史.急诊体检: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心率200/min,律齐.肌钙蛋白T 1.7μg/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提示左心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图1),行同步电复律后转复为实性心律(图2).

    作者:蒋巍;孙育民;周贇;张雁;王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涡流强度指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流场的变化

    目的 探讨涡流强度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动力学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HF患者57例作为CHF组和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观切面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像.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腔内大涡流面积、涡流量及涡流强度,观察舒张期涡流变化过程.结果 CHF组患者的大涡流量[(35.5±11.6)cm2/s vs (30.7±7.2)cm2/s]和1/2涡流面积[(2.9±1.7)cm2 vs (2.5±1.1)cm2]及涡流强度[(56.5±21.5)s-1 vs (27.3±14.5)s1]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涡流强度与LVEF呈正相关(r=0.712,P<0.01).结论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能够直观的显示、并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心室的流体动力学变化,为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靳元;陈明;陈伟冬;高一;郑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方法 收集年龄≥60岁、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入院空腹血糖(FPG)<7.0 mmol/L的高血压患者388例,以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标准为FPG≥5.6 mmol/L,分为A组260例(FPG<5.6 mmol/L)、B组65例(5.6 mmol/L≤FPG<6.1 mmol/L)及C组63例(6.1 mmol/L≤FPG<7 mmol/L),比较3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结果 338例患者中,IFG患病率33.0%.与A组比较,B组和C组高血压≥2级或高血压高危、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颈动脉增厚比例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尽管未发现IFG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但糖代谢异常在此类患者中的影响应予重视.

    作者:李卫平;蚁楷宏;林冬;谭学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人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百分比与血浆内皮素1及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入选置入双腔起搏器的老年患者24例,分为A组12例和D组12例.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AAI) 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DDD)工作模式下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检测患者内皮素1及NO水平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与术前比较,A组和D组术后3、6个月内皮素1及NO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后3个月比较,A组和D组术后6个月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1.02±0.21)μg/L vs(0.98±1.00)μg/L,(2.35±0.96)μg/L vs (2.31±1.07)μg/L,P<0.05].与DDD模式比较,AAISafeR模式时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升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内皮素1及NO水平呈正相关(r=0.125,P<0.01).结论 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可能产生起搏依赖性的心功能损害.

    作者:马建新;马丽群;宋成运;李运田;马建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的疗效,并验证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尼龙丝感觉检查及踝肱指数(ABI)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指标2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尼龙丝感觉检查与治疗前病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肢的供血不足状况.

    作者:黄丽萍;张冷;齐辉明;徐文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