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裴林林;姜国刚;陈庆伟;王志刚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摘要:目的 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佳适应证.方法 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 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 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 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 vs (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旋磨联合支架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行旋磨介入治疗的患者18例,分析手术即刻成功率、住院期间及心血管事件随访情况.结果 18例经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旋磨靶血管中左主干十左前降支2例(11.1%),左前降支1 3例(72.2%),左回旋支2例(11.1%),右冠状动脉1例(5.6%).术中需主动脉球囊保护1例(5.6%),冠状动脉夹层2例(11.1%),慢血流1例(5.6%).8例患者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手术前后管腔小直径、小直径狭窄率、管腔有效面积分别为[(2.06±0.38)mm vs (4.00±0.76)mm,(73.26±7.02)% vs (16.25±5.18)%,(4.53±1.50)mm2 vs (12.54±6.19)mm2,P=0.000].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结论 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可以去除或减轻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提高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

    作者:俞婷婷;尹震宇;王春;张静梅;宋杰;王涟;黄为;徐标;王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sclerosis,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以及阿托伐他汀对此的影响.方法 选择CAS患者212例,按照CAS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CAS组73例,中度CAS组96例,重度CAS组43例,每天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S斑块的数量和稳定性、HDL-C、L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变化.结果 中度CAS组和重度CAS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77±1.26)mm vs (2.23±1.06)mm,(2.15±1.10)mm vs (2.61±1.31)mm,P<0.05].3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LDL-C、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治疗前TG、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LDL-C、TG、hs-CRP、CD8明显降低,HDL-C、CD4、CD4/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机制之一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作者:张津华;马丽丽;李江坤;苏建;赵春水;付志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源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放射科行头颈部DSCTA检查的患者55例,支架置入术后时间为3个月~3年.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综合分析支架内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69枚支架,斑块引起管腔再狭窄27枚,占39.1%,斑块主要分布在支架两端及支架内血管分支处,且以软斑块为主.结论 DSCTA对头颈部动脉支架置入后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能明确支架内斑块位置、性质及支架管腔狭窄程度,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估支架的一种手段.

    作者:程留慧;王道清;刘珂;温泽迎;张保朋;周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Ghrelin和下丘脑神经肽Y在2型糖尿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目的 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中ghrelin和下丘脑神经肽Y(NPY)的变化,探讨ghrelin及NPY在T2DM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15只、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4周组(DIO 4周组)15只(高脂饮食喂养4周)、DIO 8周组15只(高脂饮食喂养8周)和T2DM组15只.以DIO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15mg/kg)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空腹血浆及胃组织匀浆ghrelin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NPY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IO4周组、DIO8周组和T2DM组大鼠血浆和胃组织ghrelin水平明显降低(P<0.01),NPY mRNA表达明显升高[(1.18±0.14)、(1.54±0.09)和(1.82±0.12) vs (0.88±0.17),P<0.01].NPY mRNA与ghrelin水平呈负相关(r=-0.989,P<0.01).结论 ghrelin可能通过刺激下丘脑NPY的合成和分泌,共同参与T2DM的形成.

    作者:杨新玲;杨长春;冀素晓;李杰;杨银玲;张鸿雁;张松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进行无创性动脉硬化监测和血压、血生化指标测定,分别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分为2组:baPWV增高组46例和baPWV正常组42例,ABI低值组38例和ABI正常组50例.结果 与baPWV正常组比较,baPWV增高组收缩压[(154.78±18.56)mm Hg vs (146.29±17.64)mm Hg,1 mm Hg=0.133 kPa]、TG[(1.99±0.42)mmol/L vs(1.77±0.34) mmol/L]、LDL-C[(3.07±0.52) mmol/L vs (2.51±0.44) mmol/L]、空腹血糖[(6.58士2.39)mmol/L vs (5.38±2.25)mmol/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I低值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TG、LDL-C、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BI正常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收缩压、LDL-C、空腹血糖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标baPWV、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病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与baPWV、ABI密切相关,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雯;张继惠;王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中心肌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5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模型,将存活的48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低剂量瑞舒伐他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高剂量组),各16只,另12只作为假手术组.于造模4周及给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心肌组织OPG、RANKLmRNA表达.结果 给药4周后,与未治疗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高剂量组心肌损伤程度较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未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RANKL/OPG值增高(P<0.01);与未治疗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心肌组织RANKLmRNA表达下调(P<0.05),RANKL/OPG值降低(P<0.05).结论 CHF大鼠心肌细胞OPG、RANKL表达增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RANKL表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延缓CHF进展.

    作者:杨薪;刘映峰;王世祥;汪新良;陈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2例,均接受PA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并分为PA组43例和原发性高血压(EH)组199例.2组检查项目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立位和卧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静脉高钠试验;血钾测定,肾上腺及(或)垂体CT扫描,主要指标为血、尿皮质醇、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全部手术患者均在术前行垂体CT扫描.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立位[796.44(517.48,899.13)ng/L vs 489.36(431.47,586.32) ng/L]、卧位[(688.20±81.96)ng/L vs (417.63±106.25)ng/L]和服用卡托普利前、后均显著升高[(655.15±109.33)ng/L vs (411.24±114.21)ng/L,(599.64±101.34)ng/L vs (317.65±94.52)ng/L,P<0.05,P<0.01],立位、卧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ARR均显著升高(P<0.05),立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肾素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在本院同期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较高.

    作者:雷永富;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价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CHF患者120例(实验组),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40例,Ⅲ级48例,Ⅳ级32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FABP水平.实验组随访20个月,将H-FABP> 10 μg/L作为阳性,≤10 μg/L作为阴性.观察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 实验组血清H 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13±4.97)μg/L vs (0.18±0.21)μg/L,P<0.01];H-FABP随着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FABP水平与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P<0.01).实验组出院后随访20个月,H-FABP阳性患者病死率、CHF再住院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水平是20个月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血清H FABP可判断CHF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作者:杨应军;刘福忠;俞春松;陈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胸痛患者435例.67例患者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为对照组;余368例为冠心病组,又根据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0~22分)134例、中分组(23~32分)177例和高分组(>32分)57例.造影前均检测血清CysC.结果 与低分组比较,中分组和高分组CysC明显升高(11.49士4.81) μmol/L和(13.63土5.30)μmmol/L vs (14.35±3.37)μmmol/L,P<0.05).CysC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106,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和血清肌酐是SYNTAX评分>32分强预测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是SYNTAX评分>32分强预测因素(P<0.01),血清CysC及空腹血糖是其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血清Cys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ysC水平升高,冠心病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陈俊华;张存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没有发生脑缺血的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血压升高、术侧头痛、癫痫和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症候群.Bouri等[1]提出,诊断CEA后CHS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发生在CEA后30 d内;(2)有脑高灌注存在的证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或CT/MRI支持,或者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kPa);(3)出现临床症状,如新发头痛、癫痫、偏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或者存在影像学证据;(4)没有新发脑缺血、术后颈动脉闭塞、代谢或者药物性因素参与的证据.虽然CHS早见于CEA后,但是它也可见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目前,随着CEA和CAS日益广泛开展,深入了解CHS,以及正确识别与处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刘伟;张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患者均行PCI,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非等量随机法,按是否行IABP,将IABP支持的21例作为实验组,未行IABP支持的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及远期生存曲线变化.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13.4%(95.2% vs 81.8%,P=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IABP是患者预后的支持因素(β=0.931,OR=0.394,95%CI:0.165~0.942,P=0.036).实验组远期生存曲线明显优于对照组(84.3% vs 70.3%,P=0.003).结论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病变的患者IABP置入能有效提高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钧文;于静;齐静;季康寿;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年龄≥70岁的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观察术后狭窄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回收的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结果 在43例患者中,脑保护装置及颈动脉支架均放置到位,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82.8±6.5)%降低至(12.4±5.9)%,支架置入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发现27个有脱落的组织碎片,患者术后缺血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卒中,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颈动脉超声复查未见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结论 脑保护装置下,对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

    作者:王承恩;孙成建;王彦华;刘彤辉;解玲玲;任伟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 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 vs (353.75±126.25) 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 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许寅宏;徐恩;林清原;邱少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99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7例和非END组62例,90例患者完成90d随访,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44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加拿大卒中量表(CSS)评分[(5.6±1.9)分vs (7.1±1.9)分]、白细胞计数[(10.9±3.1)×109/Lvs (8.2±2.6)×109/L]、血肿体积[(17.6±20.2)mlvs (11.3±10.6)ml]及出血破入脑室比例(73.0% vs 25.8%)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CSS评分、白细胞计数、END、随机血糖、血肿体积及出血破入脑室比例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D是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02,95%CI:1.144~27.426,P=0.033).结论 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生END的患者早期预后较差.

    作者:张晓浩;马楠;邱忠明;张君;谢霞;刘德志;刘新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疑似重症肌无力的老年Miller-Fisher综合征一例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re-Fishre syndrome)是周围神经及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且受累于脑干及其脑干内神经核团及传出纤维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变.Miller-Fisher综合征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变异型之一,主要表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征.因病变侵犯受累部位不同,故而临床表现不固定,我们对1例疑似重症肌无力的老年Miller-Fisher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牛坤;张超;田瑞振;吕佩源;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任丘市老年城乡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任丘市常住居民5010例,男性2163例,女性2847例,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CAS包括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5010例调查者中,颈动脉正常567例,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 67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2490例,颈动脉狭窄282例.CA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男性(OR=3.405,95%CI:2.704~4.289,P<0.01)、年龄(OR=1.142,95%CI:1.103~1.181,P<0.01)、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1.910,95%CI:1.342~2.718,P<0.01)、吸烟(OR=1.799;95%CI:1.429~2.264;P<0.01)、使用抗血小板药物(OR=1.313,95%CI:1.068~1.615,P<0.05)、收缩压(OR=1.011,95%CI:1.007~1.015,P<0.01)、空腹血糖(OR=1.151,95%CI:1.062~1.248,P<0.01)、LDL-C(OR=2.038,95%CI:1.764~2.354,P<0.01)、HDL-C(OR=0.787,95%CI:0.638~0.971,P<0.05)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任丘市60~70岁人群CAS的患病率高,收缩压、血糖、LDL-C、吸烟是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推进戒烟运动,延缓CAS病变,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高素颖;颜应琳;李芳;王拥军;于凯;张广波;杨红娜;何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栓弹力图研究进展概况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1].2004年,作为TE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获得专利并正式上市,为临床带来了快速、便捷、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2006年我国将TEG正式作为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方法.2007年中国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推荐应用TEG指导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和液体种类的选择.2008年欧洲心胸外科抗血小板抗凝管理指南推荐TEG用于指导术后输血.目前,TEG已在40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卒中、围术期、创伤救治和成分输血等过程中凝血和纤溶功能的监测[2].我们将TEG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蔡毅;崔华;范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脑梗死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7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GFR水平分为GFR下降组136例[估算GFR<60 ml/(min·173 m2)]和GFR正常组58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阻力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2组CIMT、阻力指数和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并探讨该人群CIMT与GFR下降及其他各种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与GFR正常组患者比较,GFR下降组患者的CIMT更厚[(0.91±0.19) mmvs (0.84±0.16 mm)],阻力指数大(0.78±0.05 vs 0.73±0.08),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85.29% vs 6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TC、LDL-C、空腹血糖、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P<0.01),与估算GFR呈负相关(r=-0.292,P=0.000),年龄、收缩压、LDL-C、糖尿病史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校正上述危险因素后,估算GFR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不显著(P=0.089).结论 GFR下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GFR下降可能与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CIMT增厚,而GFR与CIMT无独立相关性.

    作者:刘振宝;赵迎春;潘晓春;李旗;张瑜;高丹宇;王明明;葛士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水通道蛋白1mRNA表达及对尿钠排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水通道蛋白1(AQP-1)mRNA与NO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加重尿钠排泄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12只和普通饲料组12只,第8、12周末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其NO、尿钠排泄等的影响,并计算肾质量指数.12周末RT-PCR检测肾脏AQP-1mRNA表达.结果 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脂高糖组第8、1 2周末血压、血浆NO、肾脏尿钠排泄量明显降低(P<0.05),1 2周末肾组织AQP l mRNA表达明显降低[(0.54±0.07) vs (1.28±0.39),P<0.01],第12周末肾质量指数明显升高[(3.40±2.00)mg/g vs (2.30±1.00)mg/g,P<0.05].结论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加重SHR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降低、肾脏AQP-1 mRNA表达降低相关.

    作者:李闪;田建伟;梁立军;李同华;柳百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研究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1例(瑞舒伐他汀片20 mg,1次/d)和联合组41例(瑞舒伐他汀片10 mg/d的基础上口服荷丹片,每次1.46g,3次/d),治疗6个月后,监测血脂、LDL-C达标数,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3、6个月时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0.05).单药组3、6个月LDL-C达标数分别为14例和34例,联合组为22例和35例.单药组治疗有效率78.05%,显效率43.9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2.93%,显效率63.41%.结论 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恢复、颈动脉狭窄逆转程度、LDL-C达标率和不良反应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相当,但前一种方法调脂起效快,LDL-C达标提前,神经功能恢复显效率高.

    作者:赵立波;谢代鑫;孙后超;周志强;何小蓉;车坷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