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赵娇;吴卫平;管维平
目的 探索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治疗组12只(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观察血压变化,检测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素受体A(ETRA)和内皮素受体B(ETRB)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NOS含量均明显增高[(29.98±4.86) μmol/L vs (38.68±4.57)μmol/L,P<0.01;(15.53±1.19)U/ml vs (17.51±1.48) U/ml,P<0.01];心肌ETR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ETR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产生降压现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的上调ETRB表达,提高NOS活性,进而增加NO合成,促进血管舒张实现的.
作者:梁立军;王建昌;田建伟;李同华;李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及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g,2次/d.2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24 h收缩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24 h收缩压和脉压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平滑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降压协同血脂康治疗,能缩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明显提高降压药物的平滑指数.
作者:刘萍;张晓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研究均提示,羊水干细胞(AFSC)具有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获取容易、免疫原性弱、致瘤性低和合乎伦理等优势12.新近发现,羊水中存在多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向3个胚层分化,如分化为成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肝脏细胞.羊水可通过产前诊断的羊膜腔穿刺技术获取,极少伤及母体及胎儿,无伦理学争议.目前,AFSC在心脏病治疗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关注.现对AFSC的性质、分离纯化及鉴定、向心血管细胞分化的潜能及在心脏组织中的应用现状做综述.
作者:赵佳;张华锋;胡大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为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67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499例为冠心病组,除外冠心病178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探讨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改良Gensini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RDW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RDW明显升高[(13.0±0.8)%vs(12.7±0.8)%,P=0.001],且RDW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4,95%CI:1.02~1.77,P<0.05;OR=2.23,95%CI:1.62~3.08,P<0.01).RDW界值为12.9%,RDW的ROC曲线下面积=0.61,95%CI:0.56~0.66,诊断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5.2%.结论 RDW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马凤莲;刘奇志;刘俊;李小林;郭远林;朱成刚;蒋立新;李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Bru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运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入院24 h内、8周、16周时分别评价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1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中评时,上肢手和肩臂功能达到Brunstrom V~Ⅵ期的比例明显升高,6个月以上末评时,上肢手和肩臂功能达到Brunstrom V~Ⅵ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短期内,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对病程长久的脑卒中患者恢复的更快,而对病程短的脑卒中患者,在长期疗效中,体现出的效果优势不明显.
作者:龚泽辉;王义亮;郭强;杨芳;周小琴;袁建容;熊杨;谢承宝;龙宝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自动压力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122例,将合并OSAHS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uto-CPAP治疗.将未合并OSAHS的44例脑梗死患者为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入院时及治疗后7、14、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入院第7、14、28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入院时与入院第7、14、28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做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可使合并OSAHS的脑梗死患者明显获益(P<0.05),而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差值结果显示,Auto-CPAP治疗使中重度OSAHS获益更多.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HS早期应用Auto-CPA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OSAHS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高晓刚;李毅;席刚;侯东哲;孙岩伟;崔悦;刘刚;左芝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及海马CAI区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8只,VCI组10只,低频率组11只,复合频率组11只.对VCI组、低频率组、复合频率组大鼠采用异时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CI大鼠模型.并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立体定位仪定位记录大鼠海马CA1区脑电活动.结果 rTMS治疗5个疗程后,低频率组和复合频率组大鼠Morris水迷宫结果均较VCI组明显改善(P<0.05);而VCI组较造模后5d明显欠佳(P<0.05).脑电分析显示,rTMS后,低频率组、复合频率组大鼠脑电δ、θ功率较VCI组显著降低,α、β频带脑电功率明显升高,且复合频率组α、β频带脑电功率明显优于低频率组(P<0.05);VC1组α、β频带脑电功率较造模后5d显著降低,δ、θ频带脑电功率较造模后5d显著升高(P<0.05).结论 VC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可进行性加重.rTMS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VCI造模对大鼠脑功能的损害,延缓VCI的进展.
作者:盛倩倩;闫丽丽;陶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回心草活性成分胡椒碱对心房快速起搏诱发的兔心房急性电重构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胡椒碱+心房快速起搏组(胡椒碱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心房快速起搏组术前生理盐水3 ml/(kg·d)灌胃3d,胡椒碱组术前给予胡椒碱20 mg/(kg·d)药物灌胃3d.对照组术中不行心房快速起搏,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胡椒碱组术中以快能维持心房1∶1起搏频率(500~600/min)行快速心房刺激3h,分别于起搏前和起搏后0.5、1.0、1.5、2.0、2.5和3.0h时,测定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 ms和150ms的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分析AERP频率适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胡椒碱组AERP200和AERP150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200和AERP150与心房快速起搏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674,P<0.01;r=-0.543,P<0.01),分别在2.0h和2.5h达到低值(P<0.05).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频率适应性与心房快速起搏时间呈负相关(r=-0.307,P<0.05),对照组和胡椒碱组AERP频率适应性均无明显变化.仅在心房快速起搏组可诱发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房颤诱发率为50%,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9.3 min.结论 胡椒碱能够预防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作者:任凯;张德贤;官媛;王玉堂;单兆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分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ISH组)79例及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DH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者)88例,另选择55例健康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测量踝肱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其与ABI、IMT相关性.结果 吸烟、舒张压水平及血清L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SH组及D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ABI明显降低(P<0.05);与DH组比较,ISH组Hcy水平、IM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ISH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双期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老年ISH患者在降压达标的同时更应关注降低血浆Hcy浓度.
作者:龙静;宓宝斌;张清潭;马慧;毛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中,24 h动态血压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相关性.方法 以96例男性高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均行头颅MRI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并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根据LI的数目,将患者分为无/单发LI组25例和多发LI组71例.结果 与无/单发LI组比较,多发LI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程、总蛋白、尿素、肌酐、尿酸、TC、TG、HDL-C、LDL-C、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LI组患者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夜间血压异常升高及昼夜节律的异常可能在LI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玲;赵娇;吴卫平;管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41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96例(年龄<80岁)和高龄组217例(年龄≥80岁).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液指标检测.血压变异性指标用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标准差表示,肾功能指标由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表示.将研究人群按照eGFR≥90 ml/(min·1.73 m2)、60~89 ml/(min·1.73 m2)、<60 ml/(min· 1.73 m2)分为eGFR 1组89例、eGFR 2组179例和eGFR 3组145例.结果 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年龄、糖尿病和冠心病患病、尿酸、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水平明显增高,TC、LDL C、eGFR、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夜间舒张压下降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及高龄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血压变异性是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重要治疗内容.
作者:王凡;刘源;朱启伟;郑瑾;盛莉;杨旭;肖铁卉;叶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抑郁老年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组、低强度跑台运动训练(LITT)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MITT)组、高强度跑台运动训练(HITT)组.采用CUMS加孤养复制老年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得分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分别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和ACTH浓度增高(P<0.01);与CUMS组比较,LITT组、MITT组和HITT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增多、清理次数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血清皮质醇和ACTH浓度降低(P<0.05,P<0.01).结论 CUMS可使老年大鼠行为及内分泌发生异常改变,引起抑郁;适度的运动可调节CUMS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具有抗抑郁及降低抑郁程度的作用.
作者:王桂华;栾海云;杨丽娟;王敏;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的变化特点及与血管弹性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57例,依据合并疾病分为高血压组6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1组)4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组(合并2组)5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荷兰DiagnOptics公司AGE无创测量装置测定皮肤组织AGE水平,用皮肤自体荧光光谱(AF)值表示;采用法国Complior公司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的皮肤A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1组和合并2组cf-PWV明显升高(P<0.05,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皮肤AF明显升高(P<0.01);合并2组cf PW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2.13)m/s vs (11.59±3.36)m/s,P<0.01].AF与cf-PWV呈正相关(r=0.329,P=0.000).结论 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AGE水平增高对血管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喜杨;孙宁玲;姜娟;杨文;陈源源;王鸿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12例临床资料,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64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148例,又根据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IGT1组50例,IGT2组58例和IGT3组40例,比较各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弥漫性病变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结果 与NGT组比较,IGT1组、IGT2组、IGT3组LDL-C水平、弥漫性病变比例、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0.05);IGT1组、IGT3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升高,IGT2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下降(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IGT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餐后2h血糖升高的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对于此类人群应及时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刘芳;潘志红;陈书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血尿酸的关系及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ACS患者30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156例.又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260.0μmol /L) 102例、B组(血尿酸260.0~356.9 μmol/L) 127例、C组(血尿酸>356.9 μmol/L)7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脂肪肝情况、LVEF、血肌酐、尿素、TG、TC、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在性别、脂肪肝、LVEF、血肌酐和T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素、血肌酐、TG是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具有较高的高尿酸发生率,且尿素、血尿酸、TG水平升高可能为ACS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宏;罗平;高海;段小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拟诊PSP的患者1 7例,行MRI检查,并计算MRPI;采用PSP评定量表(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17例拟诊PSP患者PSP-RS评分为(42.2±9.4),MRPI为(17.3±4.9);MRPI与PSP-RS评分呈正相关(r=0.921,P=0.004);以MRPI 15.29为界值,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12.6±3.6)个月,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25.0±7.3)个月(P<0.05).结论 MRPI可以提示PSP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
作者:朱银伟;孙永安;陈俊;肖朝勇;时建铨;张楚楚;江炜炜;张颖冬;徐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前,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35~85岁的成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27.86%,>50%的中国老年人患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一半[1].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血压升高可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作者:王晓明;丁铭格;张航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 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 h升至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 h降至低,脑梗死面积在72 h达大值.结论 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唐士婷;黄浩;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端粒是重复的TTAGGG碱基序列的染色体末端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为依赖RNA的一种特殊DNA聚合酶,端粒的生物合成有赖于端粒酶[1].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发病率高,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年龄依赖的端粒功能失调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有研究显示,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2].高血压和老化的相同点非常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导致染色体不稳定,端粒功能失调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我们就老年高血压患者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冯明;李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1].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重构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二尖瓣狭窄患者球囊扩张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心房重构的关系.
作者:唐昱;黄清;马衍平;盛国太;葛郁芝;张繁之;周裔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