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姣;于健;叶瑶;黄漓莉;李争明;刘晓玲
目的 通过任丘市老年居民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筛查分析,为制定区域性脑卒中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5010例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分析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及特点.结果 脑卒中、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分别为14.3%、78.9%、18.5%、53.8%和8.0%,男性为18.5%、77.8%、13 8%、45 9%和10.6%;女性为11.1%、79.0%、22.1%、59.8%和6.1%;以血压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血尿酸升高、心房颤动、肥胖、缺乏体力运动、脑卒中病史累加统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76.6%的老年居民具有≥3个危险因素,男性为80.0%,女性为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在前3位的危险因素分别是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和缺乏体力运动.结论 任丘市年龄60~70岁人群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高,多数人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开展健身运动是降低任丘市脑卒中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颜应琳;李芳;高素颖;王拥军;于凯;范东娜;杨波;赵永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蛋白(MCPIP) 在大鼠脑缺血损伤组织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将SD 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6 h组、缺血12 h组、缺血24 h组和缺血48 h组,每组10 只.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皮质组织不同缺血时间MCP-1、MCPIP mRNA和MCPI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大鼠皮质MCP-1和MCP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缺血24 h组、缺血48 h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大鼠皮质MCPIP表达明显升高,缺血48 h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受损脑组织中MCPIP的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作者:陈文明;罗洁;钱民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老年退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的5412例老年退休人员,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81例,血尿酸正常组383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5412例受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9.2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7.87%和24.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血糖异常、肾功能下降、血尿素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较血尿酸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肾功能下降、高TG血症、高TC血症、血尿素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该地区老年退休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作者:屈炯堂;刘本坚;梁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网膜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NAFLD患者50例(NAFLD组),无NAFLD患者50例(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DL-C、LDL-C、TC、TG、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RBP-4及网膜素,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T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网膜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NAFLD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年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RBP-4呈正相关,与HDL-C、网膜素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有RBP-4、TG、体重指数、网膜素(P<0.05,P<0.01).结论 RBP-4和网膜素与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于健;汪琳姣;叶瑶;朱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对机械通气>24 h且符合筛查试验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失败组11例.应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SBT前和开始3 min时测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通过3 min SBT的患者继续完成120 min SBT,持续监测上述指标,每15 min记录1次,血气分析分别于30、60、120 min采取.结果 失败组合并冠心病比例、SBT后15、30、60、90、120 min的RSBI较成功组明显升高(P<0.05).SBT前和SBT后3、15、30、60、90、120 min的RSBI与撤机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1、0.745、0.658、0.838、0.925、0.889、0.881,提示SBT 60 min时的RSBI预测撤机的准确性高.SBT 60 min时,以RSBI≤60次/(min·L)为标准,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1 81%,准确性为84 12%.结论 动态观察RSBI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魏恒阳;刘岳阳;董谦;胡文立;李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对大鼠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伤组、损伤组和注射HUCBMSC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0只.每组按时间再分为注射后3、7、14、21和28 d,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入3×106个HUCBMSC,损伤组及假伤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对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假伤组细胞凋亡呈弱阳性表达.与假伤组比较,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创伤性脑损伤中,静脉注射HUCBMSC可以减少损伤局部细胞凋亡,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修复.
作者:安雅臣;王玉浔;赵晓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及穿支动脉疾病(PAD)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7例,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分型标准,分为LAA组219例、PAD组148例.测量入院时血压,询问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检测2组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2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PAD组比较,LAA组年龄、糖尿病、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HDL/LDL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LAA组血压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预防应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控制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减少LAA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陈月富;苏斌儒;罗成宏;陆伟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机械通气(MV)已广泛用于ICU.由于原发神经系统损伤使用MV的患者约占20%.近5年来,我院专科神经重症病房(NICU)约有50%患者需要MV治疗,而报道显示,MV使用率高的NICU可达80%.重症神经系统损伤与单纯的肺部疾病比较,不仅可造成呼吸功能衰竭,更易引起泵衰竭或混合性损伤.因此,神经重症损伤患者应用MV,面临更多的难题和挑战,需潜心探索.
作者:张运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0例慢性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为心衰伴肺部感染组,其中生存患者57例,死亡患者23例;随机选取同期单纯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肺部感染组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B型钠尿肽(BN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伴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36.86±1797.34)U/L vs (3887.10±2116.91)U/L和(5200 95±2344.70)U/L,P<0.05],BN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20±175.74)ng/L vs (6859.87±8201.90)ng/L和(2236.03±2627.29)ng/L,P<0 05];死亡患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18±1345.03)U/L vs (4411.93±2142.14)U/L,P<0 05].生存患者胆碱酯酶异常率为64.9%,死亡患者为95.7%(P<0.05).心衰伴肺部感染组胆碱酯酶水平与BNP呈负相关(r=-0.312,P=0.028).结论 慢性心衰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客观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杨长春;杨贵荣;李凯;王丹;高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热量限制是指一种有计划地减少由食物供给的热量,一般是在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下,将正常自由进食的热量减去30%~50%.1935年,McCay等首先报道热量限制能延长大鼠的生命,随后关于酵母、线虫、鱼、蜘蛛和哺乳动物等的诸多研究证实热量限制能够延长生命,大量实验已表明,热量限制是除遗传操作以外强有力的延缓衰老的方法,可使个体寿命延长高达到50%.大鼠海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wo protein,SIRT)1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老化有关,热量限制可使其升高,但具体机制不明确[1].热量限制是多种动物中减慢老化和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有力的干预手段.在哺乳动物中热量限制提高健康和延长生命的机制复杂,仍未完全阐述,但热量限制的一些作用可能通过SIRT1介导[2].我们对热量限制与SIRT1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王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EC-IC)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AS组43例,EC-IC组3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在术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比较各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较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AS组和EC-IC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心理评分均较基线水平增加(P<0.01);受教育年限、饮酒和血管重建术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认知功能的变化(P<0.05).结论 CAS和EC-IC均可能改善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陈蕾;佟小光;吴潇哲;刘帅;张惠红;周玉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双腔起搏器置入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快慢综合征老年患者57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分为RVA起搏组30例和RVOTS起搏组27例,记录术后心电图QRS波的宽度,比较2组术后1、3、9、15、21个月末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的差异.结果 2组术前,术后1、3、9个月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术后15、21个月,LVEDD和NT-proBNP较RVOTS起搏组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快慢综合征老年患者行RVOT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对患者心功能影响小,是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作者:田杰;卢建刚;曾秋蓉;石娅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构成和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方法 筛选我科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初步诊断直立不耐受患者133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明确诊断的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7例,统计分析直立不耐受病因及倾斜试验的特点.结果 直立不耐受患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53.5%,老年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7% vs 36.2%,P<0.05).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中,主要病因为直立性低血压(67.2%),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6.4%)和直立性高血压(16.4%).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80.0%既往有至少1次晕厥发作,其中的87.5%在硝酸甘油诱发试验后出现阳性结果.诊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根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迟发性低血压(3~30 min)占41.5%,其次是经典型直立性低血压(30 s~3 min内)占36.6%,而21.9%的患者提示为早期低血压(30 s内一过性).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老年直立不耐受性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老年人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病因包括直立性低血压、血管迷走性晕厥和直立性高血压等.
作者:李凡;黄一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CT血管造影在尾状核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尾状核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经MRI及临床确诊尾状核头部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异常情况.结果 25例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6例(64.0%)患者存在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5例(20.0%)有严重的狭窄或者闭塞.血管病变部位位于颅外血管比例明显高于颅内血管.9例(36 0%)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为小血管病变引起.结论 尾状核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重要的病因,而不完全是过去认为的单纯的小血管病变.病理机制上,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深穿支动脉不容忽视.
作者:岳伟;相蕾;张雅静;纪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记忆力减退及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且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医学界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假说较多,其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级联学说的研究较为成熟.近年来研究已发现,γ分泌酶是催化Aβ生成的终末阶段,在Aβ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产生的Aβ1-42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1].关于γ分泌酶及相关调控通路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探索AD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面关注的一个热点.
作者:刘美霞;刘剑刚;李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34a(miR-34a)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 )、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 mmol/L),抑制剂组(miR-34a抑制剂浓度50 nmol/L+葡萄糖33 mmol/L).采用定量PCR检测miR-34a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心肌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H9c2细胞miR-34a表达显著上调(P<0.05),H9c2细胞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高糖组比较,抑制剂组H9c2细胞凋亡明显下降(P<0.05),H9c2细胞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34a能调控高糖所致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赵芳;汪瀚;陈明;周斌;卫银芝;干学东;熊世熙;王扬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血糖水平对部分前循环梗死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94例,按入院24 h内患者血糖水平分组,血糖正常组28例,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36例,糖尿病组30例.分别于入院、住院14 d及6个月时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the1指数(Bathel index,BI)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各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入院、住院14 d及6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升高,B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性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糖尿病组住院14 d及6个月BI明显降低,入院、住院14 d及6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差.
作者:殷雁;尹琳;辛世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黏膜佐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B)对β淀粉样多肽(Aβ)抗原效应的增强作用及对脑中Aβ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转基因阳性痴呆模型鼠24只,至7月龄时,随机分为Aβ+CB组、Aβ+铝佐剂(AL)组、单Aβ抗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另6只转基因阴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鼻腔滴入佐剂,1次/周,持续 5个月,间接ELISA法测血清抗体效价,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小鼠的行为学能力,双抗夹心ELISA法测脑中A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中Aβ斑块形成.结果 免疫5个月后,Aβ+CB组抗体效价高,为1:4000,Aβ+AL组为1:2000.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β+CB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缩短约50%(P<0.05),Aβ+AL组变化不明显(P>0.05);Aβ+CB组脑中Aβ含量明显减少(P<0.05),Aβ+AL组略有降低(P>0 05);Aβ+CB组海马区、皮质区Aβ斑块分别减少56.4%、45.6%(P<0.05),Aβ+AL组斑块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 黏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的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较LA更明显.
作者:黄田喜;朱燃;赵雪梅;梁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经DPS统计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研究者严格按照康复路径表给予心脏康复教育.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冠心病康复知识掌握水平及出院6个月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康复知识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管理量表评分、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吸烟率、LDL-C、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康复路径教育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危险因素控制水平,是PCI术后一种有效的心脏康复模式.
作者:梁婷;都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所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单链小分子RNA,它是由含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经Dicer剪切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节基因,通过抑制靶信使mRNA的翻译而起到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以及多种生物组织的发育调节过程.
作者:刘洋;李浪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