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田明慧;高航;刘磊;海澜

关键词: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高血压药, 细胞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摘要: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D-98059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表达;Western blot 法测定磷酸化ERK的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指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P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D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增加,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厄贝沙坦能够激活ERK通路,进一步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关注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特殊性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我们在多年的冠心病治疗中,一直认为女性绝经期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故很少患冠心病,所以一直强调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疾病,从而忽略了对女性冠心病群体的研究.早期的一些临床试验,所入选的研究人群也常常只包括男性,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用于指导男、女两性人群的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而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女性,却一直缺少系统的评价.因此,充分认识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加强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全面认识及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已经日益受到心血管领域学者们的重视.在中国,年龄为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3%和25%,女性冠心病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PCI的效果在男、女性患者中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我们亦应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性.

    作者:陈韵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年复发率及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共纳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0例,根据2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6例)和无复发组(754例).并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61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6例、心源性栓塞型(CES)191例、其他明确病因或不明原因型(UND)222例,随访2年,观察不同病因分型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复发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P<0.01);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脑卒中106例,其中LAA 29例,SAO 22例,CES 36例,UND 19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TOAST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 不同病因型脑卒中2年复发率存在差异;纤维蛋白原、TOAST病因分型及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文婷;陈茂刚;张敏;王启章;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择经急诊PCI诊治的年龄>60岁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老年女性组;另收集同期年龄匹配的男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90例为老年男性组,对比老年女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吸烟史及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LDL-C、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3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女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较晚,3支病变比例低;肥胖、LDLC升高及炎性反应是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志;华琦;谭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住院的老年患者644例,将46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79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非高血压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总胆红素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B型钠尿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间接胆红素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心室缩短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作者:陈天萌;曹剑;刘霖;李健;朱冰坡;丁宇;王浩;张亚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心脏交感神经分布与勿动蛋白A表达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心脏交感神经分布与神经元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 A)的表达变化.方法 从我院老年患者尸体标本库中,随机入选男性高血压患者10例,并根据患者去世前1周心脏超声结果分为心肌肥厚组4例和非心肌肥厚组6例.检测超声心动图,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与Nogo A的表达.结果 与非心肌肥厚组比较,心肌肥厚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心肌肥厚组患者心肌TH阳性表达明显降低[(6.35±3.85)% vs(22.17±8.19)%,P<0.05],Nogo-A表达明显增加[(11.34±7.16)% vs(2.17±4.10)%,P<0.05].心肌肥厚患者心肌Nogo A表达与心肌TH表达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减低,然而心肌神经元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表达增加,两者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李世军;付治卿;郭园园;王建国;杨庭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诊断分为高血压非MS组(266例)和高血压合并MS组(247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A),计算E/A值和LVEF.结果 与高血压非MS组比较,高血压合并MS组LVMI和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高血压比较,合并2项组分和合并3项组分患者左心室肥厚率明显增加(17.1% vs 30.9% vs 37.5%,P<0.05);分别以LVMI、E/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MS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MS与LVMI相关(R2=0.306,P<0.05);以MS各个组分及其他因变量相关因素为自变量时,收缩压、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与LVMI相关(R2=0.419,P<0.05),收缩压、体重指数与E/A相关(R2=0.303,P<0.05).结论 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增加有关,合并MS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量损.

    作者:宝辉;苗懿德;康丽萍;孙宁玲;李卫;张庆文;苏琳;郭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3支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PCI比例明显降低(P< 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且独立于年龄、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CI等因素存在.结论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作者:刘君;万云高;王慧娟;孙志媛;徐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性别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7例,男181例,女126例,统计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男性血运重建史明显多于女性(18.8% vs 5.6%,P=0.001);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多于男性(74.6% vs 61.3%,P=0.015),血脂异常明显多于男性(62.7% vs 46.4%.P=0.005).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 vs 70.6%,P=0.160),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9.3% vs 17.5%,P=0.018).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病变血管部位(左前降支)、年龄、血糖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多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均以3支病变为主,男性双支病变多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类型和PCI的近期疗效无性别差异.

    作者:郭倩玉;卢成志;夏大胜;陈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应用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 h和13~24 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 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作者:赵智江;张微微;赵秀欣;范慧敏;刘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生存素在胰岛素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作用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SVV)在胰岛素(Ins)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 Ins组、SI/R组、SI/R-Ins组、SI/R+ Ins+ SVV RNA干扰组(SVV RNAi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SVV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 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SI/R组比较,SI/R+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和SI/R组比较,SI/R+ Ins组SVV表达明显升高(P<0.05).RNAi抑制SVV表达后,在SI/R+Ins处理中,与未转染对照组和β-actin转染组比较,SVV RNAi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 胰岛素可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CMECs凋亡,促进CMECs存活,改善细胞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SVV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高砚丽;司瑞;党晶艺;张荣庆;郭文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原Bβ链七个位点基因单体型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Bβ-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构建的单体型与血浆Fib功能表达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859例(对照组),填写临床调查量表,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浆Fib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FMPV/大吸光度(Amax)等指标,同时检测FibBβ链7个位点的基因型,并筛选其常见单体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FibBβ链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中仅Bβ-1420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1、H2、H3、H4、H5、H6、H7常见单体型在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7,P<0.01).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筛选出FMPV、FMPV/Amax、FibHinfI、H2、H4、H6;以FMPV为因变量,筛选出收缩压、血糖、I6I/D位点;以Amax为因变量,筛选出H5单体型;以FMPV/Amax为因变量,筛选出脑梗死、饮酒史、Fib-1420G/A(P<0.05).结论 FMPV和Bβ-1420变异纯合子及HinfI变异基因型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FibBβ链基因多态性位点及其各种单体型在脑梗死发病中并非仅通过影响血浆Fib功能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元小冬;除建辉;张楠楠;王淑娟;邓红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PD-98059组(PD组).厄贝沙坦灌胃1周后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D-98059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表达;Western blot 法测定磷酸化ERK的活性;TUNEL检测凋亡细胞指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P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厄贝沙坦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D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表达明显增加,磷酸化ERK活性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厄贝沙坦能够激活ERK通路,进一步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田明慧;高航;刘磊;海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耳垂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检验

    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8月 ~2009年9月因胸痛疑渗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73例,男 166例,女207例,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 冠心病组259例,对照组114例.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合并高血压154例,糖尿病60例,吸烟203例.2组年龄具有可比性.目测患者两侧耳垂自耳屏间切迹起,斜向外下的皮肤有无深陷褶痕.耳垂褶程度评分0分;耳垂平滑,无褶痕;Ⅰ分:耳垂有轻微褶痕,褶痕<0.5mm(图1);Ⅱ分;褶痕0.5~1.0mm(图2);Ⅲ分:褶痕1.0~2.0mm(图3);Ⅳ分;褶痕>2.0mm(图4).如双耳垂褶痕深浅不一,以深侧为准,如耳垂有数条褶痕,以深褶痕为准.0分和Ⅰ分为耳垂褶阴性;Ⅱ~Ⅳ分为耳垂褶阳性.

    作者:张慧恩;张春菊;郑玉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作为老年人非外伤、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其临床主要表现有精神症状、进行性智能减退、合并多发性、复发性脑叶出血.我们就近年CA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AA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CAA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提出若干有关β淀粉样蛋白来源的假说,并发现诸多与CAA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危险因素.其中载脂蛋白E及中性粒细胞组织蛋白酶G的释放是CAA发病的可能机制.另外,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病理机制可能与CAA的发展相关.

    作者:毛积分;马春梅;罗社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满城县医院10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与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

    气候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脑血管病.河北省满城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部,为半山区农业县,其中山区面积占45%,总人口37.5万.满城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干旱类型区,四季分明,低气温为-16.9℃.满城县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地区,满城县医院神经内科每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几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2,除高血压、饮酒等危险因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原因.我们收集了近10年的住院脑出血病例,并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进行比照分析,旨在探讨天气气候变化与脑出血的发病规律,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脑出血发病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赵伟;王紫辉;李时庆;田彦彩;朱春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

    目的 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h内LDH含量持续升高,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低(P<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PLTaRP可刺激EA.hy926细胞株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刺激12h可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丹酚酸B可减少PLTaRP造成的LDH释放.高剂量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徐士欣;张军平;李伟;仲爱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浆中特定磷脂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与血浆中特定的磷脂(AP)的相关性,以评价AP是否可以作为诊断CCCI的标准之一.方法 选择CCCI患者1212例为CCCI组,同期选择无CCCI症状者202例为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AP.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估测定AP的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CCI组血浆AP水平显著升高[(6.27±0.69)Uvs(4.37±0.79)U,P<0.01].CCCI组血浆AP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r=0.001,P=0.902).用血浆AP作为CCCI的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46~0.976,P<0.01).AP正常界值=5.39 U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9.1%.结论 CCCI患者具有血浆AP水平升高的生化特性.AP可能是诊断CCCI的一个较好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姚存姗;舒刚明;高连生;许红霞;常立国;刘峰;孟晓落;宋来春;伍期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力衰竭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近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归结.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而生物学标记物在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心衰的生物学标记物可分为3大类:实验室或分子学标记物、影像及功能检测相关标记物、遗传学标记物[2].由于实验室相关的标记物操作简单,经济快捷,结果可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们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对心衰的实验室标记物做以下综述,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陈亚南;王岚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医院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心身医学科会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心身医学科进行会诊的老年患者157例,对会诊科室、会诊原因、会诊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伴发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入院为常见;伴发睡眠障碍为常见的申请会诊原因;焦虑抑郁共病为常见的会诊诊断;老年患者出现谵妄的概率较高.结论 院内心身医学科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精神科相关诊治,精神科专科会诊仍十分必要,心身医学科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作者:裴音;张捷;陈杰;范竹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女性患者抗凝治疗的特点

    抗凝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的主要策略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抗凝效果与药物种类、剂量、强度、时间、同时并存的各种临床状况等有关,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致力于寻找各种影响因素与抗凝治疗的关系,而性别也是其中之一.不同性别患者由于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体液总量、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含量的不同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此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不同,对不同性别患者的药物应用也可造成影响.女性由于生理因素较男性要面临更多的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女性抗凝治疗时,应同时考虑到月经周期、口服避孕药物、激素水平等因性别而导致的用药差异,我们主要就老年女性患者的抗凝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彭萍安;秦明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