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云;林海;尹芃芃;许汝福;周逸兴;黄春基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取60例良性肺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EA、SCC、ProGRP水平,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YFRA21-1水平,对CEA、SCC、CYFRA21-1和ProGRP 4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与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 4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53.3%、21.7%、41.7%、10.0%,对照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 4种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5.0%、8.3%、1.7%.实验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 4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分别为20.1 ±2.3、1.0±0.5、8.5±1.6、179.5 ±37.8,对照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 4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分别为3.5±2.1、0.8±0.4、1.1±0.7、4.5±0.6.实验组的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血清CEA、SCC、CYFRA21-1和ProG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效率,对肺癌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的疾病治疗争取到了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潘俊辉;邱海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醛固酮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n=3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组(n=3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组(n=3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醛固酮水平、多普勒超声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组血浆醛固酮浓度为(124.78±27.64) pg/ml,显著高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79.91 ±20.76) pg/ml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组(83.56±28.45)pg/ml,P<0.05;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呈线性正相关(r=0.514,P<0.05),与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248,P=0.019).结论 醛固酮参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作者:覃淑娟;陈昌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特征性改变,炎症导致气管壁反复损伤-修复,COPD急性发作导致炎症加剧;普通肺炎是感染导致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经抗感染治疗炎症消退,机体康复.COPD的非特异性炎症和肺炎的感染性炎症两种之间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检测COPD急性发作期炎症及普通肺炎炎症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的变化来探讨Treg/Thl7细胞在两种气道肺实质炎症中的作用及影响.
作者:黄可;沈瑛;樊满齐;杨伟康;刘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儿童因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行为不能自我控制,肺部CT检查时的制动和呼吸配合有一定困难,针对儿童的这些特殊性,我们采取了适合儿童的护理干预,对能够成功进行CT扫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CT图像质量.现将我们对196例儿童肺部CT检查的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小琴;何跃;邹华玉;刘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1].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和社区健康保健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批判性思维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亦成为专科护士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Scheffer等[3]于1995年至1998年采用德尔菲法综合了九个国家共88名护理专家的意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护士保证护理质量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我国护理学者樊落、闫瑞等[4-5]研究结果表明批判性思维也是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
作者:谢刚敏;李洪艳;张庆玲;罗霞;褚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老年人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往往起病隐蔽,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基础疾病加重或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钟日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1].我科于2012年1月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较好地促进了优质护理目标的达成,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洪艳;谢刚敏;冯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后果严重但病因不明的疾病.目前已知有大量的细胞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参与其发病机制[1].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IPF发病机制显得极其繁杂.而伴随新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不断被发现,又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趋纷繁无序.然而,相对无数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通路来说,肺部的细胞成分是有限的,异常的始动环节很可能发生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细胞之中.因此,着眼于IPF中关键细胞成分,了解其发病机制,不失为学习和研究IPF机制的新角度.
作者:朱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应对心脏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变化.B型利钠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前体先被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等,但它们在一些肺部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就BNP和NT-proBNP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炯;孙耕耘;尤青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及痰液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变化,探讨血清及痰液CC16在诊治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共61例,其中AECOPD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同时招募吸烟非COPD 30例和不吸烟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血清和痰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痰液CC16、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ECOPD组血清及痰液CC16、IL-10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而IL-6、IL-8、TNF-α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及痰液中CC16与IL-6、IL-8、TNF-α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IL-10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CC16可作为AECOPD的参考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沈奕播;刘双林;聂洪玉;李琦;王长征;徐东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CAT评分的影响,并研究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不同分级中焦虑、抑郁的分布情况.方法 152例COPD患者门诊、入院接受肺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估,了解COPD患者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病率;分析不同水平焦虑、抑郁对COPD患者肺功能、CAT得分的影响.结果 152例患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为36.8%(56例),女性患病人数较男性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增高;无焦虑、抑郁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无焦虑、抑郁组CAT得分明显低于有焦虑和/或抑郁组(P<0.05),相同肺功能水平组间,症状重组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症状轻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按2011年GOLD指南提出的COPD不同分级中,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情况是不同的,即其症状越重,焦虑和/或抑郁的患病率越高,而与气流受限程度无关.
作者:张馨;霍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转化医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专注与重视,国内也积极开展了加强转化医学研究的探索与研讨.结合单位实际,笔者从转变科研体制、转变科研理念、转变科研平台建设模式三个方面,探索建立以首席研究者负责制(PI)为代表的转化医学研究机制,推进临床-基础结合型的转化医学研究,打造临床科研兼顾型转化医学支撑平台.
作者:周建云;林海;尹芃芃;许汝福;周逸兴;黄春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肺部感染是老年创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多发伤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 ~ 34%.并发肺部感染后,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浪费卫生资源,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品管圈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团体,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一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2].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我国逐渐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初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13年我科率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实践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老年创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由开展品管圈前的27.5%降低到12.5%.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晴;余小莉;姜纯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肺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见于早产儿,特别是小早产儿.近几年,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BPD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5例患者的X线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以期尽早地发现和诊断BPD.
作者:王丽华;宋庆花;刘英慧;刘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诊断160例老年肺栓塞疾病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药物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HAMD量表评定对比,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评分分别为29.16±3.56,16.35 ±2.63,5.46±2.23,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抑郁状况显著减轻.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生理机能90.45±4.18,生理职能61.21±22.21,躯体疼痛77.31±8.11,一般健康状况58.34±8.91,精力66.21±12.31,精神健康71.12±8.13,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高出23.75%.说明相对于传统护理方法,患者更加喜欢心理护理干预.P<0.05.结论 老年肺栓塞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让患者建立自信,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模拟高原环境导致的低碳酸血症对家兔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只健康雄性家兔行气管插管、肺动脉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造成低碳酸血症.按照血气分析结果分为五个阶段,空白对照阶段、无低碳酸血症阶段、轻度低碳酸血症阶段、中度低碳酸血症阶段、重度低碳酸血症阶段.每个时间段先采集动脉和静脉血用于血气分析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测定,然后行平均肺动脉压力测定.结果 随着家兔PaCO2逐渐降低,家兔平均肺动脉压力和血清AngⅡ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模拟高原环境所导致的低碳酸血症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可能与血清AngⅡ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王超平;高芬;赵云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为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联合痰结核菌检测及CT检查诊断肺结核病的价值,我们对52例拟诊结核病患者进行了T-SPOT.TB试验,并与痰结核菌检测结果、CT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T-SPOT.TB试验在痰结核菌检测阴性及胸部CT诊断阴性病例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旭君;黄溢华;崔会芳;黄文侨;舒逸;吴奕群;卢晔;林燕平;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纤维支气管镜196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光学、医用电子、医学影像及生物材料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纤维支气管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纤维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肺癌是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刷检、活检是诊断肺癌重要的方法.对于部分紧邻支气管壁的腔外病变或淋巴结病变,可通过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明确诊断.这种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8% (67% ~97%)和78% (36% ~88%),说明部分肺癌(尤其是周围型肺癌)不能经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
作者:林科雄;钱桂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鼠肺cDNA文库中筛选与Clathrin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阐明Clathrin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症(ALI/ARDS)发生时肺泡上皮极性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构建酵母双杂交pSos-Clathrin诱饵载体,酶切鉴定,然后确定Clathrin诱饵蛋白无自激活特性并检测了Clathrin诱饵蛋白的表达;后筛选小鼠肺cDNA文库并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回转验证,对回转验证结果为阳性的文库克隆质粒送检测序,分析克隆序列.结果 酵母双杂交筛选小鼠肺cDNA文库得到4个与Clathrin相互作用蛋白,分别是: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1,细丝蛋白α,DAP凋亡诱导蛋白激酶2和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6.结论 Clathrin参与细胞极性调节、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作者:吕学军;陆卫忠;张永娟;郭亮;李少莹;李玉英;钱桂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T)简称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被血栓或外源性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疾病,是急性肺部疾病致死原因之一[1-2].多层螺旋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是对疑有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3].检查过程辅以得当的护理干预,是造影扫描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4].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对168例疑有肺动脉栓塞(其中36肺动脉栓塞治疗后复查)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肺动脉CTA检查,由于采用了得当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患者或/和家属的主动配合,其中161例(95.8%)获得了满意的造影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及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将护理干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跃;邓颖;邹华玉;刘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