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夏勇;潘德峰;钱文浩;徐晤;张超群;郝湛军;李东野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30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3005例穿刺成功.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
作者:戴军;姚民;乔树宾;扬跃进;秦学文;安向光;侯宇;刘海滨;陈珏;吴永健;袁晋青;吴元;尤世杰;陈纪林;高润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PTCA是恢复心肌血供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RS)制约着PTCA的发展.再次介入治疗不但增加手术危险,还可激活病变内静止细胞触发再狭窄恶化.低频高能量超声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地消融斑块而对血管壁无损伤.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对缺血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由于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已经大大减少.本文报告两例急诊PCI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以提高将来识别和处理这种情况的能力.过去4年间成功地对19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但是术后有2例(1%)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曾玉杰;王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急性压力超负荷致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内分泌活化及相互间的作用.方法放免法、比色法及免疫组组织化学检测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卡托普利对它们的作用.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冯兵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对冠心病左心视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拟接受CRV术的患者26例,NYHA分级Ⅱ级~Ⅲ级,超声心动图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6±4.9)%.每位患者均完成了CRV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VA)+支架14例;均完成了术后随访,平均随访(6.8±2.9)个月;CRV术前、后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评价了室壁节段性收缩运动、左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结果与CRV术前相比,术后26例患者57.4%的收缩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且术后收缩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LVEF呈线性显著正相关(r=0.51,P<0.01),与术后LVESV呈临界性负相关(r=-0.38,P=0.55).术后平均LVEDV[(191.6±35.6)ml比(206.7±41.0)ml,P=0.01]和LVESV[(108.0±27.7)ml比(126.8±33.1)ml,P<0.01]均显著缩小,LVEF(44.1%±5.2%)比(38.6%±4.9%)和WMSI(2.16±0.30)比(2.49±0.26)均有显著改善(P<0.001).以CRV术后LVEF增加≥5%分为改善组(14例)和无改善组(12例).其中,改善组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5),无改善组中术后LVEDV和LVESV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所有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NYH分级均为Ⅰ~Ⅱ级随访期间没有新的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RV术能够改善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室壁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杨跃进;杨伟宪;胡奉环;尤士杰;王燕武;叶苓;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应用2187电极探讨右房左室(RV-LV)起搏的方法学,并观察RA-LV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心功能Ⅱ~Ⅲ级心衰患者分别为76、78岁,均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60ms、180ms,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28%、2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时间470ms、490ms,左室充盈时间180ms、160ms,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均符合双室同步治疗指征.
作者:徐亚伟;陈维;张丽葳;陈艳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原因很多,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病史的患者,其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的可能性较大,高尿酸血症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浓度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以寻求通过冠脉造影术前的相关化验检查结果,来预测冠脉造影的阳性可能性.
作者:卢宏彪;王人彭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2年11月在我科住院病人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42~74岁,其中缺血性心肌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
作者:王冬梅;韩雅玲;荆全民;王祖禄;王守力;苗志林;臧红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鼠衰竭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与心肌胶原含量、心功能的相互关系.
作者:谢萍;祝善俊;祝之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以国产铂-铱合金支架明胶蛋白涂层为载体,吸附c-myc ASODN,观察c-myc A-SODN局部应用后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探讨c-myc ASODN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寻求防治再狭窄的有效途径.方法将携带羧基荧光素(FAM)标记c-myc ASODN的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550μg/支架)置入兔颈动脉(n=6),术后45min、2h、6h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靶布.另取32只家兔,对照组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处理组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携带c-myc ASODN(n约=16).术后7、14、30、90d(n约=4),取置入支架血管,行HE、Weigert弹力纤维及Masson三色胶原纤维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采用透射电镜和未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面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平均阳性光密度和阳性表达面积.结果给药后45min、2h、6h镜下观察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的中膜,随后弥散至外膜.对照组和处理组术后7d各有一例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所有支架置入血管段均有不同程度新生内膜增生,偶见炎症细胞浸润,无异物巨细胞聚集.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与新生内膜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新生内膜面积均较对照组小,(P均<0.001).术后7、14d均未观察到VSMC凋亡,术后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30d.30d时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对照组新生内膜中c-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为阳性,处理组术后7、14d为阴性,30、90d为弱阳性.结论在短时间的观察中,发现明胶蛋白涂层支架介导的局部给药简便、可行,且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壁中.c-myc A-SODN在体导入后,从c-myc 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显著抑制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抑制VSMC增殖,诱导VSMC凋亡,可用于防治支架内再狭窄.
作者:张新霞;崔长琮;许香广;胡雪松;方卫华;邝碧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共孵育,通过抗体阻滞实验方法,探讨中和抗体对TNF-α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表达增强的影响,试图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丽;陈纪林;徐丽;吉瑞瑞;丛祥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回顾分析亚洲心脏病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766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4月6日~2003年7月31日,766例患者,病种分别为: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30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0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0例,心房扑动8例,阵发性房颤3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男性406例,女性360例;年龄6~79(4l±15.9)岁;合并心脏疾病:30例高血压病,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前降支肌桥,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余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经系统心内膜标测并行射频消融.
作者:韩宏伟;苏晞;李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了解国人肺静脉解剖,比较心房颤动患者和非房颤患者肺静脉有何差异,分析其意义.
作者:王鸣遒;杨延宗;杨东辉;高连君;刘少稳;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研究肺静脉的组织学特性,以探讨其参与肺静脉触发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维持的组织学基础.方法12例非心脏原因死亡患者[男7例,女5例,死亡年龄(46±17)岁]的心脏及肺组织(由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提供的尸检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后进行标本的取材,将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h,然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α-Smooth muscle actin的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作者:杨延宗;刘莹;孙雷;李连宏;郑仁恕;高连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与倍他乐克(Betaloc)进行对照,观察万爽力(TMZ)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自由基代谢、心肌纤维化、血浆ANP和病理形态学方面(包括光镜和电镜)的影响,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取雄性SD大鼠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6周后左室测压验证心衰形成,将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的大鼠随机分为以下三组:心衰对照组(S组);心衰服用倍他乐克组(B组,每天mmg/kg);心衰服用万爽力组(T组每天10mg/kg).每组8只大鼠,用药共6周.实验结束时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血浆心钠素(ANP)、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血浆和心肌组织匀浆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以及病理形态学的检测等.结果用药6周后,与C组比较,S组、T组和B组LVSP下降,LVEDP升高,±dp/dt降低;T组、B组与S组比较,LVSP上升LVEDP下降,±dp/dt上升,T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组、B组和T组的血浆SOD值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S组的血浆丙二醛(MDA)值与C组相比增高,T组血浆MDA值与其它三组比较降低.和C组相比,S组、B组和T组心肌组织的SOD均降低;服药组的心肌SOD值较S组增高;S组的心肌MDA值较C组高,而B组、T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组、B组和T组的血浆ANP值均显著高于C组,B组和T组明显低于S组.各手术组的血清HA值均比C组高,B组和T组HA值与S组相比降低.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T组和B组的心肌损害程度,较S组明显减轻.结论TMZ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左室压力指标,改善自由基代谢,降低血浆ANP、HA值,改善心肌的病理和超微结构.
作者:庄海舟;沈潞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周达新;潘翠珍;张峰;张朝霞;舒先红;葛均波;陈灏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成功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康复治疗组实施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5、7天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作者:张晓云;周秀华;叶文琴;庹焱 刊期: 2003年第z1期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efety of Firebird sirolimus-eluting stent(DES)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我们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死亡定义为直接PCI后的住院期间死亡.本文分析我们开展STEMI直接PCI死亡病例的原因.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高焱莎;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