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涂层支架局部导人c-myc反义寡核苷酸的在体分布研究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新霞;崔长琮;许香广;胡雪松;方卫华;邝碧娟

关键词:铂-铱, 支架, 再狭窄, 局部哈药, c-myc, 基因治疗
摘要:目的以国产铂-铱合金支架明胶蛋白涂层为载体,吸附c-myc ASODN,观察c-myc A-SODN局部应用后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探讨c-myc ASODN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寻求防治再狭窄的有效途径.方法将携带羧基荧光素(FAM)标记c-myc ASODN的国产铂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550μg/支架)置入兔颈动脉(n=6),术后45min、2h、6h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靶布.另取32只家兔,对照组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处理组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携带c-myc ASODN(n约=16).术后7、14、30、90d(n约=4),取置入支架血管,行HE、Weigert弹力纤维及Masson三色胶原纤维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采用透射电镜和未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面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平均阳性光密度和阳性表达面积.结果给药后45min、2h、6h镜下观察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的中膜,随后弥散至外膜.对照组和处理组术后7d各有一例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所有支架置入血管段均有不同程度新生内膜增生,偶见炎症细胞浸润,无异物巨细胞聚集.随观察时间延长,两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与新生内膜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新生内膜面积均较对照组小,(P均<0.001).术后7、14d均未观察到VSMC凋亡,术后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30d.30d时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对照组新生内膜中c-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为阳性,处理组术后7、14d为阴性,30、90d为弱阳性.结论在短时间的观察中,发现明胶蛋白涂层支架介导的局部给药简便、可行,且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壁中.c-myc A-SODN在体导入后,从c-myc 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显著抑制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抑制VSMC增殖,诱导VSMC凋亡,可用于防治支架内再狭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DSE、SPECT检测家猪慢性冬眠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1)比较硝酸甘油介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方法与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对慢性冬眠心肌(chronic hibernating myoeatrdium,CHM)的检出率.(2)探讨造成两种检测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东野;朱红;夏勇;潘德峰;杨煜;史春志;钱文浩;任少阳;侯先存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八例

    目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率约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0%~60%,急性期病死率达25%,5年生存率仅10%~15%.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夹层动脉瘤和人造血管置换术的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6%~67%).本研究探讨腔内介入性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作者: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栾波;马颖艳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一例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TTE)检查的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38(12.4)岁.TTE检查的缺损直径大小为4~13mm,4例有膜部瘤形成.造影测定缺损直径为4.6~14.1(7.8±3.0)mm.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作者:叶季鲜;李红梅;高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on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 (ACS).Methods IVUS was performed in 41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 and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PLCA in 21 lesions,stent in 10 les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内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现慢血流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1989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冠状动脉血流仅为TIMIⅡ级或以下的患者56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19例(30.8%),女性37例(69.2%),年龄38~57岁,平均(42.6±8.7)岁;汉族35例(62.1%),维吾尔族12例(22.4%),哈萨克族3例(5.3%),回族4例(7.1%),其他民族2例(3.3%).

    作者:马依彤;黄莺;杨毅宁;再帕尔;王疆;吴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239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分析

    目的观察永久起搏器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提高认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与防治.方法随访和总结239例在我院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时间为3~44个月,记录发生并发症的时间、治疗、好转的天数,并加强随访和观察相关的心脏超声参数和临床资料.用多功能程控仪记录起搏器特殊的工作经历.

    作者:陈运清;苏晞;李振;韩宏伟;蒋萍;王姗娣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make an rabbit models of restenosis and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VEGFmRNA and TGE-β1 mRNA on the intireal proliferation in the mode. We also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FmRNA, TGF-β1 mRNA and restenosi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内分泌因子活化及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压力超负荷致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内分泌活化及相互间的作用.方法放免法、比色法及免疫组组织化学检测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卡托普利对它们的作用.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冯兵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及缺血区存活能力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成内皮细胞分化能力及在缺血区存活能力.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含10%优质胎牛血清及双抗).

    作者:张坡;黄岚;蒋世忠;武晓静;宋明宝;于世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心肌梗死过程中存在病理性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细胞的减少可能参与与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相的大鼠左心功能、心室重塑、心肌细胞凋亡、以及Fas受体、Fas配体(FasL)和Bcl-2的表达,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和Fas及其配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李隆贵;吴强;耿昭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低频高能量超声消融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PTCA是恢复心肌血供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RS)制约着PTCA的发展.再次介入治疗不但增加手术危险,还可激活病变内静止细胞触发再狭窄恶化.低频高能量超声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地消融斑块而对血管壁无损伤.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对缺血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体表心电图判读

    目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直径>50%)导致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死亡率高,因此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ACS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与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的结果,提出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12导联体表ECG的特征,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表达

    目的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共孵育,通过抗体阻滞实验方法,探讨中和抗体对TNF-α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表达增强的影响,试图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丽;陈纪林;徐丽;吉瑞瑞;丛祥凤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技术评价腺苷预处理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APC)对缺血心肌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的12只中国小型家猪随机分为二组:(1)对照组(CON组,n=6),只制备心肌缺血模型;(2)腺苷预处理组(APC组,n=6),制备模型前经冠脉注入6mg腺苷.应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观察模型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DSVR)、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情况.

    作者:杨煜;夏勇;李雷;李先进;张勇;李东野;陈清枝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重塑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梅(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变化与心肌胶原代谢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谢萍;祝善俊;王江;祝之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肌内控制释放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采用病理与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蒋桔泉;曾秋棠;曹林生;朱向明;王心房;薛毅;王强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7例冠心病患者不作预扩张直接进行支架置入,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成功率.

    作者:许志亮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二例

    例1 女性,34岁.1990年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用正规法华林抗凝治疗.术前偶有心动过速发作,因发作频繁于2001年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取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电极在二尖瓣左房侧后壁消融成功.

    作者:罗国庆;王晓华;赖珩莉;阮冬云;洪浪;周文英;王东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万爽力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功能、自由基代谢、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主要与倍他乐克(Betaloc)进行对照,观察万爽力(TMZ)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自由基代谢、心肌纤维化、血浆ANP和病理形态学方面(包括光镜和电镜)的影响,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取雄性SD大鼠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6周后左室测压验证心衰形成,将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衰的大鼠随机分为以下三组:心衰对照组(S组);心衰服用倍他乐克组(B组,每天mmg/kg);心衰服用万爽力组(T组每天10mg/kg).每组8只大鼠,用药共6周.实验结束时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血浆心钠素(ANP)、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血浆和心肌组织匀浆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以及病理形态学的检测等.结果用药6周后,与C组比较,S组、T组和B组LVSP下降,LVEDP升高,±dp/dt降低;T组、B组与S组比较,LVSP上升LVEDP下降,±dp/dt上升,T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组、B组和T组的血浆SOD值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S组的血浆丙二醛(MDA)值与C组相比增高,T组血浆MDA值与其它三组比较降低.和C组相比,S组、B组和T组心肌组织的SOD均降低;服药组的心肌SOD值较S组增高;S组的心肌MDA值较C组高,而B组、T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组、B组和T组的血浆ANP值均显著高于C组,B组和T组明显低于S组.各手术组的血清HA值均比C组高,B组和T组HA值与S组相比降低.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T组和B组的心肌损害程度,较S组明显减轻.结论TMZ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左室压力指标,改善自由基代谢,降低血浆ANP、HA值,改善心肌的病理和超微结构.

    作者:庄海舟;沈潞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效果比

    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一种重要表现类型.UAP的保守治疗包括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及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等.

    作者:汤云昭;李广平;尹力;王伟;张梅;徐延敏;陈树涛;黄体钢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