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

王冬梅;韩雅玲;荆全民;王祖禄;王守力;苗志林;臧红云

关键词:再同步, 起搏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近期疗效, 缺血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 住院病人, 年龄, 方法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2年11月在我科住院病人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42~74岁,其中缺血性心肌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Background In-stent restenosis(ISR) is one of the major drawbacks of coronary stenting. Intraeoronary radiation therapy (RT)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excessive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but long term results with regard to vascular integrity and vasomotor responsiveness are largely tmknown. Thus,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ercise-induced vasomotor response of inadiated coronary arterie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在心力衰竭治疗时改善心功能和逆转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双心室起搏器,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伴QRs>140ms.在起搏器植入前、双心室起搏治疗3~12个月后进行一系列评价.

    作者:苏晞;李振;韩宏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肾动脉支架术治疗26例肾动脉狭窄随访

    目的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有两个目的: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防止肾功能衰竭.本研究报告过去54个月采用介入治疗26例肾动脉狭窄的长期结果.

    作者:颜红兵;刘鹏;王勇;曾玉杰;柯元南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床旁气囊临时起搏导管在危重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床旁气囊漂浮临时起搏导管在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患者均给予床旁气囊漂浮临时起搏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3例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22例患者经右股静脉穿刺.

    作者:王怀祯;张春丽;周绍祥;范爱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7例冠心病患者不作预扩张直接进行支架置入,观察临床效果及手术成功率.

    作者:许志亮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初步结果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近斯疗效.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6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大动脉炎和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和记录降压药物用量,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

    作者:杨成明;王旭开;刘光耀;王红勇;胡厚祥;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大时调控bFGF表达变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阐明急性压力超负荷后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和心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因果联系.

    作者:周小波;何作云;罗慧兰;冯兵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on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 (ACS).Methods IVUS was performed in 41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 and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PLCA in 21 lesions,stent in 10 les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间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评价临床疗效.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42~87(63.5)岁.

    作者:万征;许丹;李晓春;林青;张文娟;蔡衡;李永乐;于向东;刘博江;张殿芬;林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主动脉夹层的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根据不同易患因素的研究,估计年发病率在每百万人口5~30人之间,男性高于女性[1].若急性夹层发生后不进行治疗,48小时内死亡率约36%~72%,一周内死亡率达到62%~9l%,即使在院内治疗,其平均死亡率也高达27.4%.夹层若累及重要血管分支引起脏器缺血,其死亡率将会更高[1,2].

    作者:黄连军;俞飞成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三甲氧苄嗪对幼兔心肌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于4种常用晶体停搏液中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trimetazidine,TMZ)对幼兔心肌的保护效应.方法以离体灌注的幼兔心为研究对象,观察4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14℃缺血2 h后血流动力学、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EO[AF恢复率:(78.23±3.45)%,CO恢复率(80.43±3.62)%]相比,TMZ显著提高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E1组AF恢复率(89.54±3.04)%(P<0.01),CO恢复率(91.54±2.55)%(P<0.01),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减少心肌酶的漏出:E1组CK漏出量(14.33±1.63)IU/L,而对照组EO为(23.00±3.10)IU/L(P<0.01),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E1组MDA为(1.02±0.09)μmol/g,对照组EO为(1.77±0.09)μmol/g(P<0.05),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El组(2.11±0.31)μmmol/g.干重对照组EO为(1.68±0.11)μmmol/g.干重(P<0.05),其余各组的变化趋势同E1组.结论于心停搏液中加入TMZ将明显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梅运清;胡大一;赵秀丽;程邦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与随访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m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8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10例,动脉粥样硬化12例,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6例)致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和植入支架.

    作者:吴照芝;涂小文;徐劲松;向红利;任海涛;叶慧珍;张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A)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小板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受体阻滞剂,曲美他嗪组在服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TMZ)20mg,每日3次口服8周.观察SA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运动试验结果以及心肌耗氧量(RPP)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42%,运动持续时间延长11%(P<0.05),运动总作功增加28%(P<0.001),运动后SA段下移lmV时间延长37%(P<0.001),运动后SA段压低的大幅度减少23%(P<0.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率压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TMZ,可使SA患者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心血管危险发生率下降.

    作者:张利华;肖俊平;ZENG You-ping;卢少平;薛玉生;郑强荪;柳荫;何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频高能量超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ayfiled公司ACOLYSIS SYSTEMTM超声溶栓仪(40kHz,18W/cm2),通过导管技术对25例AMI者进行消融,观察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并测量残余狭窄程度,观察消融中有无冠脉痉挛、撕裂等改变,检测手术前后CK-MB、心电图ST段及临床症状的改变.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单相动作电位电交替与起搏诱发的急性心房颤动发生机制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实验猪心房的电学特性对快速心房起搏的反映和快速起搏始动的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试验用猪25只,体重(56±2.5)kg.以Telazol、Glycopyrolate和Xylazine作为诱发麻醉,lsofluorane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以100%纯氧,14~16次/min频率通气.术中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

    作者:高连君;杨东辉;刘莹;夏云龙;李世军;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死亡病例的原因分析

    我们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死亡定义为直接PCI后的住院期间死亡.本文分析我们开展STEMI直接PCI死亡病例的原因.

    作者:颜红兵;柯元南;王勇;高焱莎;曾玉杰;叶小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DSE、SPECT检测家猪慢性冬眠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1)比较硝酸甘油介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方法与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对慢性冬眠心肌(chronic hibernating myoeatrdium,CHM)的检出率.(2)探讨造成两种检测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东野;朱红;夏勇;潘德峰;杨煜;史春志;钱文浩;任少阳;侯先存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斯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32处病变行急诊PCI治疗.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100%.TIMI 3级血流率96%,就诊至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为75min,平均住院日13.5d,住院期间病死率3%.

    作者:苏晞;王人彭;万海燕;朱国英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及观察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Methods Seventee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balloon-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wall injury and were given a diet of1% cholesterol for 8 weeks. The aortic segments rich in plaques were then incubated transluminally with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a p53 transge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