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覃宪玲;李瑞芳;郑珍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护理技术, 有效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抢救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抢救期间使用中医理论技术能够提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到医院进行治疗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白细胞介素6(IL-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TC、TG、LDL-C、IL-6、hs-CRP水平高于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袁秋学;田广军;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基于信息化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索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的慢性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耗资巨大,病程长,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明显的控制和预防效果,所以一般以防治为主.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信息时代背景下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创新展开论述.

    作者:胡正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参照组选择常规CT检查,为观察组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患者各项检查的病理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前误诊率、漏诊率及平均检查操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多排螺旋CT对早期肺癌和肺小结节进行临床诊断,可显著提升诊断符合率,同时降低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作者:赵珂珂;鲍毓;高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显著比观察组(91.67%)的治疗效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燕;刘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巴胺联合西地兰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采取西地兰联合多巴胺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8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41,采取常规治疗+西地兰治疗)与观察组(n=41,采取常规治疗+西地兰+多巴胺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衰控制时间、 音消失、呼吸困难、紫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采取西地兰联合多巴胺治疗,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申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价值对比评价

    目的 观察与评价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价值对比.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无差别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式.研究组选择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与前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具体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治疗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小、术后疼痛小.前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显著,后凸Cobb角的具体变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的基本效用无差别,但对比切口程度、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疼痛度,发现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更适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袁庆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西医治疗组予常规低流量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西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加用化瘀消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BC、Hb、Hct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均明显降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消汤治疗高原细胞增多症可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作者:史得全;梁虎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冠心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单纯的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患者睡前阿托伐他汀的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8d后,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佐治病毒性肺炎63例的护理体会

    探讨干扰素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雾化吸入疗效对比,操作流程及护理.雾化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均匀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腔吸入至患病部位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1].通过静脉输入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加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静脉输注抗病毒,使患儿病程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快.

    作者:吴金菊;练正梅;兰雄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比分析多普勒彩色超声、B超诊断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实际效果

    目的 探究剖宫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检测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B超诊断)和观察组(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分别统计并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其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相较于B超,其对于剖宫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丽娜;乔磊;杨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抢救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理论,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抢救期间使用中医理论技术能够提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覃宪玲;李瑞芳;郑珍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将厄贝沙坦应用于老年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红色)与实验组(蓝色),各4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记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的血压值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数据和舒张压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值,使患者的血压处于较低且可控的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血压控制药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勇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前应用GnRH-a在未育妇女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未育女性的子宫肌瘤治疗中于腹腔镜术前应用GnRH-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未育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接受GnRH-a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肌瘤体直径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是8.82%,对照组为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未育女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于腹腔镜手术之前使用GnRH-a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肌瘤体积,有利于拓宽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适应症.

    作者:张俊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更年期失眠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1 西医学对更年期失眠的相关研究1.1 围绝经期失眠的理念围绝经期失眠,为和围绝经期相关持续睡眠质量的睡眠障碍病症,属于生理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入睡困难、负性心理情绪[1].长时间睡眠障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患者发生逻辑推理能力障碍、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情绪障碍等表现[2].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仅会诱发许多内科疾病,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自杀等过激行为[3-4];而长期失眠还会增加更年期妇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5].

    作者:徐萍萍;乔会秀;耿嘉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的心率<60次/min,且伴或不伴心律不齐;部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室颤、晕厥等,终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深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本文主要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综述.

    作者:闫一群;张培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考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在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良好.

    作者:马玉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析中医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浅析中医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例如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结合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接受痛疼的程度.结果 比较两组癌痛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在观察组中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就不是很明显.结论 针对癌痛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干预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感,使护理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常辰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进行精神科安全护理期间预见性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安全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安全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终就两组精神科患者风险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精神科患者风险发生率(46.67%)对比,观察组(13.33%)获得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精神科患者合理选择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完成安全护理工作,对于风险事件的减少可以发挥显著效果,从而对于精神科患者生活品质提升做出保障.

    作者:陈媛;郭席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脏听诊对无症状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心脏听诊是一项心内科的基本技能,特别在诊断心脏瓣膜病时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随着心超的广泛应用,心脏听诊在临床检查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脏听诊在诊断心脏瓣膜病中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由内科主治医生听诊和超声科医生通过心脏彩超诊断、年龄≥65岁的无症状退休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筛查出瓣膜关闭不全和瓣膜狭窄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以心超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评估听诊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无症状的老年人群中,瓣膜病很常见,其中存在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有152位(76%),狭窄病变的患者有10(5%).对于诊断瓣膜狭窄,听诊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89%;对于诊断瓣膜关闭不全,敏感性为28%,特异性为67%.体重偏小的患者听诊可能更有诊断价值.结论 心脏听诊对于无症状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差,特别是在普通体检过程中.

    作者:钮黎剑;卢振华;黄文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